Android体系结构及activity生命周期

 

 Android的系统架构采用了分层架构的思想,如图1所示。从上层到底层共包括四层,分别是应用程序程序层、应用框架层、系统库和Android运行时和Linux内核

 

Android的系统架构

 

   每层功能简要介绍如下:

 

      一 应用程序层

      该层提供一些核心应用程序包,例如电子邮件、短信、日历、地图、浏览器和联系人管理等。同时,开发者可以利用Java语言设计和编写属于自己的应用程序,而这些程序与那些核心应用程序彼此平等、友好共处。

       home:首页

    contacts:联系人应用

    phone:电话

    browser:浏览器应用

  二 应用程序框架层

     该层是Android应用开发的基础,开发人员大部分情况是在和她打交道。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活动管理器、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者、视图系统、包管理器、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位置管理器、通知管理器和XMPP服务十个部分。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人员可以完全访问核心应用程序所使用的API框架。并且,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都可以发布自身的功能模块,而其他应用程序则可以使用这些已发布的功能模块。基于这样的重用机制,用户就可以方便地替换平台本身的各种应用程序组件。

     三 系统库和Android运行时

     系统库包括九个子系统,分别是图层管理、媒体库、SQLite、OpenGLEState、FreeType、WebKit、SGL、SSL和libc。Android运行时包括核心库和Dalvik虚拟机,前者既兼容了大多数Java语言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又包括了Android的核心库,比如android.os、android.NET、android.media等等。后者是一种基于寄存器的java虚拟机,Dalvik虚拟机主要是完成对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的管理、线程的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重要功能。

OpenGLEState:开源项目,专门用游戏开发,3D效果可用到

     四 Linux内核

     Android核心系统服务依赖于Linux2.6内核,如安全性、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协议栈和驱动模型。Linux内核也是作为硬件与软件栈的抽象层。驱动: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键盘驱动、WiFi驱动、Audio驱动、flash内存驱动、Binder(IPC)驱动、电源管理等。

     总结:

     1 Android的系统架构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架构清晰,层次分明,协同工作。

     2 Android的系统架构不仅从宏观上认识了Android系统,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与实践指明了方向。若是从事Android应用开发,那应该研究Android的应用框架层和应用程序层;若是从事Android系统开发,那应该研究Android的系统库和Android运行时;若是从事Android驱动开发,那应该研究Android的Linux内核。总之,找准切入点,实践出真知。

 

例如装闹钟:

 一 应用程序层:闹钟应用 —>   二 应用程序框架层:Notification Manager   —>    三 系统库和Android运行时:Media Framework   —>   四 Linux内核:Audio Drivers

 

 

Android应用程序启动的流程如下:

Android技术体系结构

 

当运行我们的Android应用程序时,Android操作系统首先会去找我们的AndroidManifest.xml这个文件,这个文件是我们应用程序的主配置文件,因为我们一个应用可能有多个的Activity,那我们首先会展示哪个Activity呢?这个主配置文件就定义了当前这个应用默认所加载的那个Activity对象,找到这个Activity对象后,就会调用其onCreate()方法,这个方法主要就是用来加载我们的布局文件的,通过 setContentView()方法可以来加载我们指定的布局文件,最后根据布局文件中的各个控件显示在我们的屏幕上。这个就是我们Activity的启动流程。

 

 

Activity 生命周期:


 

1.启动Activity:系统会先调用onCreate方法,然后调用onStart方法,最后调用onResume,Activity进入运行状态。

2.当前Activity被其他Activity覆盖其上或被锁屏:系统会调用onPause方法,暂停当前Activity的执行。

3.当前Activity由被覆盖状态回到前台或解锁屏:系统会调用onResume方法,再次进入运行状态。

4.当前Activity转到新的Activity界面或按Home键回到主屏,自身退居后台:系统会先调用onPause方法,然后调用onStop方法,进入停滞状态。

5.用户后退回到此Activity:系统会先调用onRestart方法,然后调用onStart方法,最后调用onResume方法,再次进入运行状态。

6.当前Activity处于被覆盖状态或者后台不可见状态,即第2步和第4步,系统内存不足,杀死当前Activity,而后用户退回当前Activity:再次调用onCreate方法、onStart方法、onResume方法,进入运行状态。

7.用户退出当前Activity:系统先调用onPause方法,然后调用onStop方法,最后调用onDestory方法,结束当前Activity。

 

图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Activity实例是由系统自动创建,并在不同的状态期间回调相应的方法。一个最简单的完整的Activity生命周期会按照如下顺序回调:onCreate -> onStart -> onResume -> onPause -> onStop -> onDestroy。称之为entire lifetime。

 

2.当执行onStart回调方法时,Activity开始被用户所见(也就是说,onCreate时用户是看不到此Activity的,那用户看到的是哪个?当然是此Activity之前的那个Activity),一直到onStop之前,此阶段Activity都是被用户可见,称之为visible lifetime。

 

3.当执行到onResume回调方法时,Activity可以响应用户交互,一直到onPause方法之前,此阶段Activity称之为foreground lifetime。

 

 

最后附上老师上课时的架构图

 

posted on 2016-11-21 16:21  根坤  阅读(41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