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单位“停车难”、职工“通勤难”情况的分析与建议

一、问题现状
该单位“停车难”情况由来已久,园区管理、职工停车两头难的情况日益严峻。
从官方看,引用近期OA通知,“随着该单位快速发展及员工数量增长,车辆入所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办理通行证的各类机动车总数为1867辆(其中XX区约1300辆,TT区约500辆)。而两区目前共有停车位总数为812个(XX区548个,TT区264个)。车位需求缺口还在不断扩大,经常会有职工开车找不到车位,停在路边或挡在别人车前的现象,这些都给园区环境、安全通行、动态运行管理带来一定影响,更对紧急情况下的消防救援或紧急疏散等带来隐患。”
从细节看,随着近期天气日益炎热,原来7:50还有空位的地下车库,现在7:30就已余位告罄,7:50到甚至难以找到正规的地面车位。若临时需要用车,甚至需要打2-3个电话让人挪车,该单位XX园区(下文直接称“该单位”)的停车难题可见一斑。
从长远看,由于该单位科研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可预见的是该单位职工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协作单位入所需求也将日益增多,该单位停车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原因分析
造成该单位停车难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车位不足,按OA通知所说,该单位的车位缺口大概在1000辆左右。尽管现在有限号停车的政策,再考虑一部分已办证车辆并不经常入所,车位缺口至少也在500-600辆,是该单位车位数量的1倍。
对于“供不应求”类的问题,其解决方案向来是离不开“开源”、“节流”二法。“开源”即针对车位不足这一根本原因,从源头解决问题。该单位正准备筹建新的科研生产大楼,应该会配建停车场,但大厦之成非一日之功,职工目前只能静候佳音。
“节流”即考虑如何缩减该单位职工停车需求。一旦提到缩减自驾,必不可少的对策则是依赖公共交通。那么,为何该单位职工不愿意选择公共交通通勤?我认为,是因为该单位通勤存在不少痛点,客观造成只能依靠自驾通勤,这一现象存在于很多公共交通不够发达的地区。具体地:
1、地铁公交覆盖严重不足。
地铁:距离该单位最近的地铁站是地铁6号线XXXX站,离该单位大概1.8km,步行需21分钟,骑自行车10分钟。对于通勤职工来说,步行时间过长,严重影响通勤效率;而选择共享单车骑行,一方面,需跨越绕城高速桥,比较费力,安全问题也值得注意,另一方面,在地铁站也不一定都能找到共享单车,一旦没有单车,很可能迟到。
公交:距离该单位最近的公交站是XXXXXXXXX站,离该单位大概100m,但其开行的公交车仅有4趟车。其中,754路属于长安区公交,无实时公交显示功能,且发车间隔较长,一般不被职工考虑。其他公交车沟通了软件新城、长安区、太白南路沿线等职工聚集区,有一部分职工通勤乘坐。
但是,由于西安市区内早晚高峰时拥堵严重,乘坐公交车远距离通勤难以保证确切的通勤时间,且乘坐体验极不舒适,更多情况下,职工将公交车作为地铁的接驳车使用。但该单位附近的公交车仅有XXXX线可较快接驳地铁6号线XXXX站(距离该单位3.2km,公交车大概12分钟),高峰期时高新1号线10分钟才能到车一趟(相比于其他线其到车时间间隔明显过长),如果不能精确把握时间,则无法按时换乘,造成迟到。
2、不少职工居住较远。
按居住距离分析,可分为:
1、聚集性居住类职工。由于历史原因,该单位不少年长职工住在XXX一带,或者是其他附近的主城区住宅。在地铁5、6号线开通之后,其实已经有较为方便的公共交通途径,但仍有不少职工自驾通勤。除地铁拥挤、不够舒适外,也有下地铁后通勤难的因素。
2、附近居住类职工。中年职工购房时,恰巧该单位向XXX搬迁,有不少住在离所较近的位置。这部分职工有些选择步行、骑车上下班,有些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但是,由于该单位公共交通不方便,加上相当一部分中年职工需要接送子女上下学,再考虑到恶劣天气等影响,相当一部分职工仍需自驾上下班。
3、中等距离通勤类职工。年轻职工受爱人工作地点、购房压力、住房配套、子女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上该单位附近已无可购买的新建商品房,往往住在软件新城、高新三期、长安区一带,通勤距离在5-10km左右。这部分职工中,一部分是购房时做好了日后公共交通通勤的准备,其住宅附近有通达该单位的地铁/云轨线路,这部分职工必然日后被“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通勤困扰。另一部分职工购房时更看重其他因素,已做好了日后自驾通勤的准备,这也是该单位停车压力必将日益加重的一大原因。
4、远距离通勤类职工。也有一部分职工因各种实际因素影响,住在通勤距离更远的曲江新区、城西、城北、城东等地,通勤距离15km以上,除地铁直达外,这部分职工已不方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存在难以替代的自驾通勤需要。

三、对策建议
上文已分析的各项痛点,其主要矛盾在于职工居住位置带来的快速通勤需要与该单位区位带来的通勤不便之间的矛盾,职工通勤品质、其他客观需要(接送子女等)与公共交通不能满足的矛盾居于次要地位。
针对主要矛盾,在节约该单位成本、以该单位经济利益为先的宗旨下,在贯彻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要求下,提出以下可行建议:
1、在不采购新通勤车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班车资源,或者与公交公司合作开行定制公交/社区公交(具体可搜索相关新闻,如西安公交S1-S10线,该单位只需详细说明职工通勤可带来足够大的通勤需要,其运营成本并不需要该单位承担),用以覆盖所内3-5km内的职工上下班需要,并号召覆盖范围内的职工改坐班车,缩减“附近居住类职工”停车需求;
2、针对该单位缺少大型通勤车、且拥有一批7座车、15座车的特点,加之职工到达地铁站的时间不固定、且地铁站不允许长时间停车的特点,采取“小车多趟”的方法(驾车往返XXXX地铁站仅需10分钟)开行该单位到地铁6号线XXXX地铁站的摆渡车,解决公共交通通勤职工“最后一公里”的通勤痛点,鼓励职工改乘公共交通工具通勤,再缩减“聚集性居住类、中等距离通勤类职工”停车需求;
3、开展所内顺风车活动,鼓励自驾职工自发选择顺路的其他自驾职工乘坐一辆车同行,可鼓励职工从“限号日互带对方一程”开始,逐步增加单辆车乘坐人数。但要注意必须以自愿为前提、以顺路为依据,不能强制要求,不能绕远接送,以此缩减“远距离通勤类职工”的停车需求;
4、对于政策出台后选择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所内通勤车/互助顺风车等新方式通勤的职工,可以工会名义发放一定的绿色通勤补贴/奖励。具体发放范围可以为已办理通行证且近期经常开车,但政策出台后减少了开车通勤次数的职工,甚至可以将补贴/奖励金额与减少停车的次数绑定。需注意对于“互助顺风车”中带人的职工,也需相应地给与一些补贴/奖励,具体方式工会可再行研讨;
5、以该单位名义,或联合周边其他企事业单位,向西安公交有理有据地提出建议,希望其开行更多途径该单位的公交线路(尤其是与邻近地铁站的接驳线路),或开行上下班通勤高峰期的潮汐公交;
6、以该单位名义,与周边停车场(如绕城高速桥下停车场,距该单位1km,驾车3分钟,步行11分钟,目前价格2元1小时)达成优惠价格,在该单位车位不足时,供职工停放通勤车辆。如能使用接驳车将停车后的职工接到所内,则更好。
世上没有灵丹妙药,棘手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这些政策都只能一点点的解决“停车难”、“通勤难”问题,具体落实政策需要执行部门有水滴石穿的耐心,一辆一辆地减少停车压力。
西安正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随着西安轨道交通三期(尤其是8、15、16号线)、四期(尤其是7、11、12号线)、高新云轨的建设,随着西安外环高速南环线的建设(可分流南绕城高速车流),加上国家层面一直以来对“低碳出行”、“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倡,再考虑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油价日益飙升等因素,以上政策只要长期地坚持下去,必然能起到“节流”的作用。

四、结语
站在该单位与该单位职工的立场之上,提出以上浅薄建议,希望对缓解该单位“停车难”、职工“通勤难”的问题有所帮助,提高该单位科学治理能力,提高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posted @ 2022-06-07 11:35  HAN_Letisl  阅读(76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