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拷贝控制和资源管理,智能指针的简单实现
C++ 关于拷贝控制和资源管理部分的笔记,并且介绍了部分C++ 智能指针的概念,然后实现了一个基于引用计数的智能指针。关于C++智能指针部分,后面会有专门的研究。
-
通常,管理类外资源的类必须定义拷贝控制成员。为了定义这些成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此对象的拷贝语义。一般来讲,有两种选择:
-
使类的行为看起来像一个值
类的行为像一个值:意味着它有自己的状态。当我们拷贝一个像值的对象时,副本和原对象是完全对立的。改变副本不会对对原对象有任何影响。反之亦然。
-
使类的行为看起来像一个指针
行为像指针的类则共享状态。当我们拷贝一个这种类的对象时,副本和原对象使用相同的底层数据。改变副本也会改变原对象,反之亦然。
-
-
行为像值的类
- 为了提供类值的行为,对于类管理的资源,每个对象应该都拥有一份自己的拷贝。
- 类值拷贝赋值运算符
-
通常组合了析构函数和构造函数的操作。类似析构函数,赋值操作会销毁左侧运算对象的资源。类似构造函数,赋值操作会从右侧运算对象拷贝数据。
-
编写赋值运算符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1. 如果将一个对象赋予它自身,赋值运算符必须能正确工作 2. 大多数赋值运算符组合了析构函数和拷贝构造函数的工作
-
当编写一个赋值运算符时,一个好的方法是先将右侧运算对象拷贝到一个局部临时对象中,然后再销毁左侧运算对象就是安全的了。
-
-
定义行为像指针的类
-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的工作方式如下: 1. 除了初始化对象之外,每个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除外)还要创建一个引用计数,用来记录有多少对象正在与创建的对象共享状态。当我们创建一个对象时,只有一个对象共享状态,因此计数器初始化为1。 2. 拷贝构造函数不分配新的计数器,而是拷贝给定对象的数据成员,包括计数器。拷贝构造函数递增共享的计数器,指出给定对象的状态又被一个新用户共享。 3. 析构函数递减计数器,指出共享状态的用户少了一个。如果计数器变为0,则析构函数释放状态。 4. 拷贝赋值运算符递增右侧运算对象的计数器,递减左侧运算对象的计数器。如果左侧运算对象的计数器变为0,意味着它的共享状态没有用户了,拷贝赋值运算符就必须销毁状态。
-
引用计数的存放位置:一种方法只保存在动态内存中。当创建一个对象时,我们也分配一个计数器。当拷贝或赋值对象时,我们拷贝指向计时器的指针。使用这种方法,副本和原对象都会指向相同的计数器。
-
-
下面给出一个基于引用计数的共享智能指针的实现。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class T> class SmartPtr{ public: //构造函数 SmartPtr(T *sp = NULL) :m_ptr(sp), use_count(new std::size_t(1)){} //拷贝构造函数 SmartPtr(const SmartPtr<T> &ref){ if (this != &ref){ m_ptr = ref.m_ptr; use_count = ref.use_count; ++*use_count; } } //拷贝赋值运算符 SmartPtr& operator=(const SmartPtr<T> &ref){ if (this == &ref) //处理自赋值情况 return *this; //判断原use_count是否为0 --*use_count; if (*use_count == 0){ delete m_ptr; delete use_count; m_ptr = NULL; use_count = NULL; cout << "operator= delete" << endl; } m_ptr = ref.m_ptr; use_count = ref.use_count; ++*use_count; } //析构函数 ~SmartPtr(){ --*use_count; if (*use_count == 0){ delete m_ptr; delete use_count; m_ptr = NULL; use_count = NULL; cout << "~SmartPtr() and delete" << endl; } else cout << "~SmartPtr() use_count:" << *use_count <<endl; } T * get(){ return m_ptr; } std::size_t getUse_count(){ return *use_count; } private: //基础对象指针 T *m_ptr; std::size_t *use_count; }; class Test{ public: Test(int a, char b) :_a(a), _b(b){} void print(){ cout << _a << " " << _b << " "; } private: int _a; char _b; }; int main(){ //内置数据类型测试 cout << "内置数据类型测试" << endl; SmartPtr<int> sp1(new int(5)); //默认构造函数 cout << *sp1.get() << " " << sp1.getUse_count() << endl; SmartPtr<int> sp2(sp1); //拷贝构造函数 cout << *sp2.get() << " " << sp2.getUse_count() << endl; SmartPtr<int> sp3; sp3 = sp1; //拷贝赋值运算符 cout << *sp3.get() << " " << sp3.getUse_count() << endl; sp3 = sp3; //自赋值情况 cout << *sp3.get() << " " << sp3.getUse_count() << endl; //自定义数据类型测试 cout << endl << endl << "自定义数据类型测试" << endl; SmartPtr<Test> tp1(new Test(10, 'c')); //默认构造函数 (tp1.get())->print(); cout << tp1.getUse_count() << endl; SmartPtr<Test> tp2(tp1); //拷贝构造函数 (tp2.get())->print(); cout << tp2.getUse_count() << endl; SmartPtr<Test> tp3; tp3 = tp1; //拷贝赋值运算符 (tp3.get())->print(); cout << tp3.getUse_count() << endl; tp3 = tp3; //自赋值情况 (tp3.get())->print(); cout << tp3.getUse_count() << endl; cout << endl << endl << "析构函数" << endl; return 0;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