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驱发展史

在各种媒体上有很多关于光驱的文章,但好象文章类型大多数都是评测、选购、维护保养,当然还有很多是各厂商降价、促销搞活动的新闻稿,但谈到光驱发展史的文章很少,其实算一算光驱从出现到现在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从当初的单速、倍速发展到目前50速、58速,从当初的洋品牌占统治地位到现在的国产名牌成为主流,从当初的只能读一种格式到现在的兼容多种格式。下面就请朋友们跟笔者做个时间之旅,看看这个大舌头的朋友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光驱:标准型
 
 之所以管第一代光驱叫做标准型,是因为第一代光驱制定了很多光驱的标准,并且沿用至今,比如一张光盘的容量为640Mb(笔者这里称的光盘制传统的CD-ROM),光驱的数据传输率为150KB/S,这一标准也奠定了几倍速光驱这一光驱独特的叫法,比如40倍速光驱的传输速度为150KB/S*40=6000KB/S。笔者手头正好有那时的一些历史资料,让我们再重温一下。
 
 1991年,由有全球1500家软体厂商加氲腟oftware-Publishers-Association中的Multimde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一代MPC(Multimedia-Personal-Computer)规格,带动了光盘出版品的流行。一张光盘的容量是640MB,光驱的数据传输率为150KB/S(被国际电子工业联合会定为单倍速光驱),平均搜寻时间为1秒。随着市场的不断需求,硬件技术的不断增进。1993年,第二代MPC规格问世,光驱的速度已变成了双倍速,传输率达到了300KB/S,平均搜寻时间为400ms。
 
 400ms的平均寻道时间,300KB/S的传输率,640MB的容量,对于目前动辄配一个7200转、2MB cache,30GB容量的朋友来说可能觉得第一代光驱速度太慢,容量太小。但要知道第一代光驱出现的时候还是大家用软盘作为主要移动拷贝媒介,经常用10多张盘拷贝一个软件或游戏,然后用2、30分钟将它装入机器内,如果其中一张盘有质量问题或拷错了,整个工夫就白费了。那时侯硬盘也只有200MB上下,400MB的硬盘要1700、1800才能买到。笔者还清晰的记得在第一次在朋友家看到他新买的光驱时,当时的感觉就是无限的游戏和软件,并且装起来快截又方便。当然,不久笔者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光驱,新加坡的唯用,倍速,1000多块。
 
 第一代光驱的特点是光驱刚刚出现,制定了光驱的很多技术标准,作为软驱与硬盘交换数据的替代品,增大了容量,提高了速度,极大的提高了效率。那时候国内品牌非常少,比较有代表的品牌象SONY、Philips及新加坡的一些品牌。
 
第二代光驱:提速型
 
 笔者划分的第二代主要是指光驱从4速发展到24速(32速)这一时间段。因为之后从32速再往高速光驱发展过程中虽然速度也在提高,但更多的技术发展目标已不在速度上,因此划入下一代。
 
 光驱发展了一段时间,由于其相对于软盘极大的优越性逐渐普及起来,成为装机时的标准配置。上百MB的软件、游戏也渐渐多了起来。装软件还稍微好一点,装一遍就完了,玩游戏时经常要从光盘调用数据,此时光驱读取速度太慢也逐渐突显出来,有时候一个游戏走到下一关读一下数据要读2、3分钟,特别是玩仙剑这样的RPG游戏,经常要在各关之间穿梭,玩一个小时要有20分钟用来读盘,这谁受得了,怎么办?提速。
 
 此时提速也成为各家厂商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速度从4倍速、8倍速、一直提高到24倍速、32倍速。此时光驱的支持格式也有发展,1995年夏,Multimde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三代规格标准。兼容光盘格式包括:CD-Audio、CD-Mode1/2、CD-ROM/XA、photo-CD、CD-R、Video-CD、CD-I等。
 
 这个时间笔者的朋友换了一个ACER 16速的光驱,使用起来确实感觉快了,还记得笔者那时侯打仙剑都喜欢去他那,看着载入数据条“唰”一下的过去了,心情也愉快起来。但速度快了也并不都好,由于光盘转速太快,噪音变大,发热量变大。当然产品的问题还是要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光驱也进入了第三代——发展型。
 
 第二代光驱的特点是光驱逐渐普及起来,但速度慢的弱点也突出起来,提高速度成为各家制造厂商技术竞争的首要目标。光驱支持的格式也渐渐多了起来。
 
 市场上主流的依然是洋品牌及台湾品牌,象Toshiba、NEC、Acer等,出现了一些国产品牌,但还没什么气候。
第三代光驱:发展型
 
光驱速度再往上提高,传输速度慢的问题已得到很好的解决,但速度提高后所带来的问题却渐渐显现出来。高速度的旋转会产生震动、噪音和热能,震动也会使激光头难以定位,寻道时间加长,并容易与激光头发生碰撞,刮花激光头;产生的热能会影响光盘上的化学介质,影响激光头的准确定位,延长寻道时间;引起的噪音会使人精神上产生不爽的效果,容易疲劳。
 
 针对这些问题,各个不同的生产厂家也推出了相应改善的技术:NEC公司在四角上安装悬浮式减震橡胶;Acer公司采用悬挂技术和香蕉减震支架;Lite-on采用悬浮承载技术;Asus公司采用先进的双重动态悬挂系统……
 
 这一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国内厂商发展起来,以其完善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受到消费者得青睐,成为市场的主流。
 
 第三代的特点是速度已不是各厂商发展技术的主要目标,大家纷纷推出新技术,使光驱读盘更稳定,发热量更低,工作起来更安静,寿命更长。国内厂商发展起来,成为市场主流。
 
 市场上洋品牌及台湾品牌份额有一定减少,许多国内品牌崛起,象奥美嘉源兴、大白鲨、美达等等。
 
第四代光驱:完美型
 
 又经过几年的发展,光驱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各家厂商的产品虽然可能采用的技术略有不同,但产品品质却都臻于完善,甚至说完美,表现在纠错率更强,传输速度更快,工作起来更稳定、更安静、发热量更低。
 
 比如奥美嘉科技推出50X光驱采用专为大陆市场设计的AUTO GAIN CONTROL FUNCTION技术,将传统的三通道镭射光追加到七道,中间一道负责寻轨,其余六道专注于读取资料,因而提高了读盘能力。为降低故障率采用的CSS技术是对等三悬浮系统,以降低噪音、震动,增强光驱的寿命和读盘能力。超静音技术的全钢机芯和DDSSⅡ技术(双悬吊技术),可以在电机高速转动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震动和噪音。
 
 其它公司的产品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采用不同的技术,但也都是很好的产品。
 
 此外,各家厂商也还在努力将服务做好,除附赠超值软件外,承诺保修包换的售后服务以外,还纷纷推出“零等待”服务,包修期内的用户可持返修品到任意一个相应产品经销点现场更换同类保质产品。
 
 如果以上这些技术和服务让您觉得当“上帝”还是不过瘾的话,笔者近日在市场上看到的奥美嘉公司一款高端产品——“任我行”光驱更是将完美的含义诠释到极至,将包装和服务也做到让用户十分满意。
 
 这款光驱居然采用豪华大礼盒包装(笔者第一眼看见心里还在奇怪,怎么中关村的柜台里也卖起洋酒了:-)),内部采用绫罗绸缎的内饰,里面光驱是塑封的,下面摆着捆绑的相关软件等(笔者想起来了以前买的光驱好多连包装盒都没有,真是感到受宠若惊)。当然,包装还只是一部分,用户更注重的是能享受到的服务,这款“任我行”光驱还提供一年的免费换新服务。这种服务方式还是笔者第一次看到,等于用户用一只光驱的价格可以获得2只光驱的使用时间,是不是十分超值呢?能提供这种服务也正是产品有实力的体现。
 
 第四代光驱的特点是各方面都臻于完美,纠错率更强,传输速度更快,工作起来更稳定、更安静、发热量更低,同时包装、服务更好。
 
 代表品牌有奥美嘉“任我行”光驱等。
 
 对光驱发展的展望,技术发展如此之快,未来是怎样的,谁也不知道。但技术的发展只会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就光驱来说,肯定是传输速度更快,容量更大,那时也许是DVD+CDRW,硬盘软盘都会消失,我们可以将全部资料存在一张光盘上,随便拿到哪里放在光驱里,这台机器就跟自己机器里的环境配置和数据都一样了。也欢迎朋友们提出自己对未来光储设备的设想,与笔者交流。
posted on 2007-09-29 15:03  柠檬隐士  阅读(245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