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37年发展史

先看一个笑话:“显示器:我好惨啊,每天被人看。键盘:我才惨呢,每天被人打。鼠标:我更惨呢,每天被人摸。”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外设很重要。以为你可能几个月也不会碰一下你的主板,但是你每天都要触摸你的键盘、鼠标,每分钟都要看你的显示器。所以有一种比较偏激的说法,但是不无道理:“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电脑高手,要看它是否注意外设,是否肯在外设上花钱(当然排除职业需要高档外设的人士)”可是,那些每天熟记各种板卡、芯片指标的高手、大虾们,你们有对你手中的鼠标了解多少呢?你除了知道他的手感来自何处么?下面就请听我来给大家说说我的一点点小小观点。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你右手下面的那个东西到今年已经整整37岁了。

 

  37年来,鼠标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原理上都有了许多的变化,不变的只有那个拖着尾巴的小盒子的外观,以及永远伴随着它的名字——“MOUSE”。

  鼠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8年12月9日,在IEEE会议上,斯坦福研究院的Douglas Englebart博士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鼠标,同时发表了“图形用户界面”即GUI的构想。但Englebart博士也没有想到他的小小发明竟然如此大的改变了计算机界面后来的发展历史。

  虽然此后的十几年,因为虽然“图形用户界面”的构想引起的很轰动的影响,但是它的要求大大超过了当时电脑的发展水平和需求,所以鼠标也就一直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1980年,施乐公司著名的普罗阿图研究中心推出了计算机历史上著名的“STAR”计算机,尽管这款产品的市场运作非常的不成功,但是它第一次将GUI(图形用户界面)变成了现实。与此同时,鼠标也第一次成为了电脑的标准配置。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1983年,那是鼠标的春天,被认为最有艺术细胞的IT厂商——apple(苹果)受到“STAR”的启发,在当年推出了Lisa电脑上第一次使用了鼠标作为其GUI操作界面的操作工具。这款电脑同样并没有获得成功,但他为次年apple推出的Macintosh以及MAC OS操作系统提供了足够的经验,铺平了道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产品背后往往有一个或者若干个失败的产品来作为代价)伴随着Macintosh、MAC OS、apple、乔布斯……等关键词的家喻户晓,鼠标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现代鼠标的雏形

  Engilehbart博士展示的世界上第一个鼠标是一个木质的小盒子,盒子的下面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轮子,每个轮子带动一个机械变阻器获得X、Y轴上的位移值,在盒子的上面则有一个按钮开关提供连通信号。这个鼠标与今天很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外置的电源来给它供电。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这个问题直到1985年,logitech(罗技)公司才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需外置电源的鼠标:LOGIMOUSE C7。光电鼠标诞生


  光电鼠标的问世经历了一点点的曲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代光电鼠标问世。与机械鼠标的原理类似,只不过用两组发光二极管/光感二极管取代了双滚轮。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它的使用需要配合一个带有很多各自的垫板(或者说鼠标垫)。因为技术问题,他必须要借助这块板子才能识别自己的移动。与机械鼠标相比,因为没有了活动部件,所以寿命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技术问题,成本过高,而且不能离开那块带有格子的垫板,所以只是在少数的作图等专业领域使用。

IE横空出世

  1991年的时候,logitech公司开始研究称之为Marble的全新定位技术。经过五年的不懈研究,在1996年获得了成功,并在logitech的全系列轨迹求上使用。为什么在轨迹球上使用?事实上,因为当时的光学成像技术并不足够成熟,象素数非常少,刷新率也低得可怜,所以只能被设计在反射表面相对标准化的轨迹求鼠标上。然而这项技术就是今天光学成像鼠标引擎的前身。(伟大的MX引擎的祖宗啊……)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1999年,微软的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问世,这才真正开始了现在的光电成象式鼠标的时代……

光机鼠标

  在机械与光电之间,存在着一个二者的综合产品——光机鼠标。光机鼠标使用滚球带动两个转盘,由转盘上的栅格遮断发光二极管的光而获得移动信号。光机结构是鼠标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明。那个时候,现代鼠标的设计基本已经成熟,光机结构整整统治了主流鼠标市场长达18年之久!即便是现在,还有很多人依然用着品质优良、技术成熟的光机鼠标。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Razer灵蛇光机鼠标1400dpi超高分辨率 闻名世界的超级梦幻级鼠标,曾经的雷神天王fatality使用着Razer夺取了一个个的桂冠,其凶悍的打法,精准绝伦的枪法也刮起了一阵属于razer的旋风

外形的变化

  鼠标的外表可以分为上盖、下盖、连接线三个部分。上盖即为我们的手掌所直接接触的部分,括了鼠标的按键。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所以这部分的设计最直接的形象了鼠标的把持手感和按键手感。下盖就是鼠标的底面,这上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鼠标的垫脚。至于鼠标线,就是那根鼠标与主机箱相连的数据线,除了经历了接口的变迁,还有柔软度的不同,似乎没有过多可介绍的。何况现在那么多无线鼠标-__-#

对手感的影响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鼠标的按键,鼠标的按键分为两个部分。微动开关和按键盖板。鼠标的按键对于鼠标而言影响最大的就是手感,所以这里我要着重介绍一下手感的问题。对于按键设计的手感。很多人认为微动开关的好坏是唯一的要素。其实这是错的。因为鼠标按键的盖板同样影响了鼠标按键的手感。一般而言,鼠标的盖板分为三种:按钮式,也就是按键板是一个与鼠标上盖毫无连接的独立按钮,最原始的鼠标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现在想对少数的鼠标仍然是用这种设计(如logitech的蓝极飞貂)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至于原因后面有介绍;活动盖板式,也就是说按键盖板是一边与上盖连接的部分独立的盖板,这应该是市场上最容易看到的设计了(如微软的IE3.0 );一体式,这是近来流行的设计模式,在这种鼠标上,按键盖板本身就是鼠标上盖材料的一部分(如logtitech的MX510)。这三种按键盖板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鼠标按键的手感。

按键手感

  少数电脑爱好者甚至认为按键盖板才是影响鼠标按键手感的最重要因素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他们的观点有理有据,他们认为:微动开关的设计生产是有严格的标准的,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三流厂商还是欧姆龙(OMRON)都是一样的,没有差距。这个观点同样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微动开关的生产存在标准规格这个方面,而没有全面地看到这个标准规格所规定的内容。微动开关的标准规格中只规定了微动按键的形成氛围和微动出发的额定力度,但是对于其行程中的力度变化没有任何规定。换句话说,如果将微动开关的按键行程和按键力度建立一个坐标的话,那么其力回馈曲线只有X轴和Y轴的最大值是确定的,但曲线的形状却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定!而这条曲线恰恰是决定按键手感的最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微动开关上,这条曲线的形状是有着微小的差异的,这样的差异经过按键盖板的放大,就变得非常的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按键的手感。所以微动开关的影响也绝对不能忽视。但是还有一点必须澄清。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就是欧姆龙(OMRON)和山寨品牌的微动开关相比,是不是一定是欧姆龙的好呢?不一定!没错,作为微动开关的名牌,欧姆龙的微动开关质量绝对过硬,但是这种质量仅仅体现在开关的寿命上,而并非手感。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厂商在设计中对于按键的手感根本没有作任何考虑。所以迷信欧姆龙开关的手感一定很好的那些爱好者其实并不一定要选用欧姆龙,除非你真的特别在乎这个东西的使用寿命。我们接着说按键盖板的作用。为什么说三种盖板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鼠标按键的手感呢?仔细观察鼠标按键盖板的结构,大多数鼠标都采用活动盖板式,它的一端固定在鼠标上盖上,另一端可以自由的活动。下面是一个触点用来接触微动开关,初中的物理知识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杠杆结构!这样结构的杠杆可以把微动开关的微小位移放大,变成了手指相对明显的位移变化,从而带来了手指实力点上的位移范围、力回馈等的巨大变化。这就是按键盖板在按键中起到的作用。而三种盖板对于手感的影响也正源于此。首先,对于按钮式按键,由于它没有任何部位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它不是一个杠杆,所以这种鼠标的按键手感完全由微动开关来决定,而正因为如此,这种鼠标的的按键很难设计出很好的手感。

 

 

 

 

 

 

 

一体式盖板设计

 

   如前文所述现在相对较少的鼠标采用这种设计。活动盖板式的按键是一个理想的杠杆。对于手感的设计也相对容易,所以采用的也比较多。比较特殊的是一体式的盖板设计。

鼠标 

  这样的设计,按键盖板跟鼠标上盖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尽管看上去跟活动盖板式很相似,但是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这个连接。因为有了连接,所以它是有自身的应力的。这样的应力就决定了这样设计出来的按键在按下按键的时候不但要克服微动开关的弹力更要克服按键自身的弹力,同样的,松开按键的时候也一样要受到自身弹力的影响。这种弹力在金属材料的一体式盖板上尤为明显。不仅如此,由于是一体式的结构,所以它并不像活动盖板式那样有一个固定的支点,所以当手指按在不同位置的时候,支点的位置也随之不同。更有趣的是,事实上严格来说,按键下压到不同位置的时候支点也会有不同变化。这就使得杠杆的结构变得复杂异常。所以,对于鼠标按键的手感,微动开关和按键盖板两样东西共同起着各自的作用。

鼠标垫脚的学问

  对于鼠标的下盖,最重要的部分恐怕就是鼠标垫脚了。这是支撑鼠标并且为鼠标的移动提供润滑的塑料片。(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单独购买的那种鼠标贴脚,概念上不要混淆)它的主要设计有两大流派——以Microsoft为代表的大垫脚派和以罗技为代表的多点小垫脚派。大垫脚派的特点是使用4个以下尺寸比较大的垫脚,有时候甚至是超大的“垫条”。所使用的材质也往往比较软。它的特点是结实耐用,所以不怕磨损和尘土。但是因为材质较软而且接触面积过大,所以跟鼠标垫之间的摩擦较大,性能也较差一些。

鼠标 

  而多点小垫脚派的特点恰恰相反,它使用4、5个甚至更多的非常小的硬质垫脚,这样一来,接触鼠标垫的面积小了许多,所以它的润滑性非常好,性能也就相对较高。但是由此也就造成了耐磨性比较差,寿命较短。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各有自己的支持者,所以很难说选择哪个一是对的哪一个更优秀一点。

鼠标的滚轮

  鼠标的滚轮(如果有的话),如今也是鼠标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了。1996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按键如今已经成为了鼠标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发明。目前已经基本普及于各种档次的鼠标上了。而对于鼠标滚轮的结构,真正了解的人确实不多。现在比较常见的鼠标滚轮设计基本包括两种。一种是机械式的滚轮,也就是用滚轮带动一个机械电位器来获得滚动信息。

鼠标 

  Microsoft的很多鼠标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它的优点是滚动准确可靠,但由于是机械结构,难免存在磨损的问题,寿命也就不容易保证。另一种滚轮就是光电式的滚轮,logitech等大多数厂商使用的都是这样的设计,它的滚轮内部就是一个栅轮,在两侧放置上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使用和光机鼠标相同的方式获得滚动信息。这种滚轮寿命可靠而且手感好。理论上这种滚轮是不存在段落感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滚动的时候会有一格一格的感觉呢?因为在光电式滚轮上,滚轮内部一般都设计有一个锯齿状的结构,通过一个弹簧之类的设计来使滚动带有段落感。这样也就提高了手感。至于机械式的滚轮,这种段落感来自于机械式的电位器。笔者非常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Microsoft的Intellimouse Explorer4.0鼠标的滚轮为什么被设计得毫无手感……

鼠标的材料

  外观方面,压轴介绍的就是鼠标的总体外壳了。这包括了外科材质的设计和外壳形状的设计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鼠标的外壳都是工程塑料,极少数鼠标采用金属或者其他材料制造外壳。虽然金属外壳来的好看,但是手感往往不如其他材料来的舒适,而木制等材料更是一位制造工艺限制而造价昂贵。所以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塑料外壳。鼠标的外壳通常有抛光和亚光(磨砂)两种设计。

鼠标 

  偶尔有类似Microsoft之类的厂商喜欢在同一个型号的鼠标上喷上不同颜色的油漆,做成纪念版(HOHO~~小编我就有这个彩色的IE3)。比如现在正在热卖的Intellimouse Explorer3.0纪念版鼠标。不过这都是无关轻重的小问题了,只要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就是了,没有太多可说的。

iMAC鼠标

  近年来,有些奇怪的设计比较流行,比如仿效iMAC的鼠标设计出来的透明有机玻璃的鼠标外壳。这种设计的外观晶莹剔透,非常好看,但是耐磨性较差,用久了,磨花了就完全不是那个样子了。

鼠标 

  而且通常很多小厂喜欢小芳这样的东西,做出来的产品徒有其表。不要说apple本身的iMAC鼠标已经被MACfans们指责手感很差,就算是很好,山寨厂商的简单模仿也很难得到精髓。另一种设计就是鼠标侧面的橡胶防滑设计。比如MSI的黑白森林一代的鼠标设计。这样的设计使用手感非常好,把持很牢固,但是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橡胶老化或者磨损。所以需要慎重。

人体工程设计

  很多人喜欢选择所谓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但这种想法并不一定准确。实际上,并不是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的鼠标就一定会好,人体工学设计的鼠标简单的说就是要让用户在手指自然放松的时候手掌能够自然紧贴鼠标的表面,但正因为如此,由于每个人的手型和持握习惯不同,越是采用人体工学设计的鼠标就越是难以适应于所有人。更因为例如logitech和Microsoft两家鼠标业巨头都是欧美厂商,所以他们的很多设计往往是针对欧美人士的手型进行设计。对于欧美用户来说这样的设计非常舒适。但是对手掌相对较小的东方人来说,这些人体工程学鼠标就显得有些大了。

鼠标 

  典型的例子就是logitech的MX500/510鼠标,很多人抱怨把持费力,往往不能够完全握住,更不能够把手指放到正确的键为上,甚至常常造成手腕悬空,长时间很容易引起疲劳。男性用户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手掌更小的女性用户了。所以说,并不是人体工程学的鼠标一定就好,甚至可以说,越是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设计的极尽复杂的鼠标,它所适用的用户群体就越狭窄,强行要求自己的使用习惯与之配合,只能造成对自己的身体伤害,百害而无一利。所以选择鼠标的时候,不要盲目跟从宣传的广告,也不要盲目听信朋友的推荐,最好要亲自体验,仔细感受,不要受心理作用的影响追求名牌和名型号。

本本鼠标

  这里单独介绍一下笔记本鼠标的问题。因为这里有一些小小的误区。首先,许多山寨或者那些相对技术力量较弱的鼠标厂商经常会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

鼠标 

  他们认为:只要把一个设计很好的台式机鼠标按照比例缩小就可以成为一款很好的笔记本鼠标。因为市场上这样的设计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比比皆是。这样的想法错在哪里呢?我们知道,台式机的鼠标,尤其是成功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都是按照手掌的形状对应设计的。鼠标的外型比例,尺寸必须按照一定的规格来制造。但是不同于台式机的是,笔记本的鼠标往往不能够被整个手掌覆盖,而是仅仅被前半个手掌甚至只有若干个手指掌握或者说把持甚至可以叫“捏着”的。我们可以用脚趾头想一想,这样简单的比例缩小得到的设计会有好的手感么?所以那些把台式机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出来的鼠标按照比例缩小的笔记本鼠标非常不推荐购买。对于笔记本鼠标来说,通常只有四个手指头来把握,于是他的外型往往应该是比较短而宽的形状,不必要做成流线型,而且整个鼠标的前后宽度不应该差异很大。这样的设计才有利于手指舒适的把握,才能够提高鼠标把持的稳定性。IBM的小黑鼠就是这种设计的典型代表。因为笔记本的特殊情况,最好可以选择鼠标线较短的鼠标,或者干脆购买带有鼠标线规整器的鼠标,HP的某款笔记本鼠标就带有这个功能。

posted on 2007-09-28 17:37  柠檬隐士  阅读(428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