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Redis主从同步与集群管理
转自http://blog.csdn.net/u012152619/article/details/52854465
1.主从同步原理
像MySQL一样,Redis是支持主从同步的,而且也支持一主多从以及多级从结构。
主从结构,一是为了纯粹的冗余备份,二是为了提升读性能,比如很消耗性能的SORT就可以由从服务器来承担。
Redis的主从同步是异步进行的,这意味着主从同步不会影响主逻辑,也不会降低Redis的处理性能。
主从架构中,可以考虑关闭主服务器的数据持久化功能,只让从服务器进行持久化,这样可以提高主服务器的处理性能。
在主从架构中,从服务器通常被设置为只读模式,这样可以避免从服务器的数据被误修改。但是从服务器仍然可以接受CONFIG等指令,所以还是不应该将从服务器直接暴露到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如果必须如此,那可以考虑给重要指令进行重命名,来避免命令被外人误执行。
从服务器会向主服务器发出SYNC指令,当主服务器接到此命令后,就会调用BGSAVE指令来创建一个子进程专门进行数据持久化工作,也就是将主服务器的数据写入RDB文件中。在数据持久化期间,主服务器将执行的写指令都缓存在内存中。
在BGSAVE指令执行完成后,主服务器会将持久化好的RDB文件发送给从服务器,从服务器接到此文件后会将其存储到磁盘上,然后再将其读取到内存中。这个动作完成后,主服务器会将这段时间缓存的写指令再以Redis协议的格式发送给从服务器。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即使有多个从服务器同时发来SYNC指令,主服务器也只会执行一次BGSAVE,然后把持久化好的RDB文件发给多个下游。在Redis2.8版本之前,如果从服务器与主服务器因某些原因断开连接的话,都会进行一次主从之间的全量的数据同步;而在2.8版本之后,Redis支持了效率更高的增量同步策略,这大大降低了连接断开的恢复成本。
主服务器会在内存中维护一个缓冲区,缓冲区中存储着将要发给从服务器的内容。从服务器在与主服务器出现网络瞬断之后,从服务器会尝试再次与主服务器连接,一旦连接成功,从服务器就会把“希望同步的主服务器ID”和“希望请求的数据的偏移位置(replication offset)”发送出去。主服务器接收到这样的同步请求后,首先会验证主服务器ID是否和自己的ID匹配,其次会检查“请求的偏移位置”是否存在于自己的缓冲区中,如果两者都满足的话,主服务器就会向从服务器发送增量内容。
增量同步功能,需要服务器端支持全新的PSYNC指令。这个指令,只有在Redis-2.8之后才具有。
Redis复制工作原理的总结如下:
1. 如果设置了一个Slave,无论是第一次连接还是重连到Master,它都会发出一个SYNC命令;
2. 当Master收到SYNC命令之后,会做两件事:
a) Master执行BGSAVE,即在后台保存数据到磁盘(rdb快照文件);
b) Master同时将新收到的写入和修改数据集的命令存入缓冲区(非查询类);
3. 当Master在后台把数据保存到快照文件完成之后,Master会把这个快照文件传送给Slave,而Slave则把内存清空后,加载该文件到内存中;
4. 而Master也会把此前收集到缓冲区中的命令,通过Reids命令协议形式转发给Slave,Slave执行这些命令,实现和Master的同步;
5. Master/Slave此后会不断通过异步方式进行命令的同步,达到最终数据的同步一致;
6. 需要注意的是Master和Slave之间一旦发生重连都会引发全量同步操作。但在2.8之后版本,也可能是部分同步操作。
部分复制
2.8开始,当Master和Slave之间的连接断开之后,他们之间可以采用持续复制处理方式代替采用全量同步。
Master端为复制流维护一个内存缓冲区(in-memory backlog),记录最近发送的复制流命令;同时,Master和Slave之间都维护一个复制偏移量(replication offset)和当前Master服务器ID(Masterrun id)。当网络断开,Slave尝试重连时:
a. 如果MasterID相同(即仍是断网前的Master服务器),并且从断开时到当前时刻的历史命令依然在Master的内存缓冲区中存在,则Master会将缺失的这段时间的所有命令发送给Slave执行,然后复制工作就可以继续执行了;
b. 否则,依然需要全量复制操作;
Redis 2.8 的这个部分重同步特性会用到一个新增的PSYNC 内部命令, 而 Redis 2.8 以前的旧版本只有 SYNC 命令, 不过, 只要从服务器是 Redis 2.8 或以上的版本,它就会根据主服务器的版本来决定到底是使用 PSYNC 还是 SYNC :如果主服务器是 Redis 2.8 或以上版本,那么从服务器使用 PSYNC 命令来进行同步;如果主服务器是 Redis 2.8 之前的版本,那么从服务器使用 SYNC 命令来进行同步。
注意:SYNC命令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的操作
SYNC命令是非常消耗资源的,因为每次执行SYNC命令,主从服务器需要执行一下操作:
- 主服务器需要执行BGSAVE命令来生成RDB文件,这个生成操作会耗费主服务器大量的CPU、内存和磁盘I/O资源;
- 主服务器需要将自己生成的RDB文件发送给从服务器,这个发送操作会耗费主从服务器大量的网络资源(带宽和流量),并对主服务器响应命令请求的时间产生影响;
- 接收到RDB文件的从服务器需要载入主服务器发来的RDB文件,并且在载入期间,从服务器会因为阻塞而没办法处理命令请求。
SYNC是一个如此消耗资源的命令,所以Redis最好在真需要的时候才需要执行SYNC命令。
2.主从同步配置
可以在一台机器上使用不同的端口来模拟多台机器的主从同步。
下面以默认端口6379为Master,以6380、6381端口为两个Slave。
找到Redis安装路径下的redis.conf,复制两份,分别命名为“redis-6380.conf”与“redis-6381.conf”。
redis.conf相关配置:
pidfile /var/run/redis.pid port 6379 bind127.0.0.1 logfile redis-3.0.6/log/redis.log # Mater不进行持久化,关闭RDB与AOF save “” appendonly no redis-6380.conf相关配置: pidfile /var/run/redis-6380.pid port 6380 bind 127.0.0.1 logfile redis-3.0.6/log/redis-6380.log
#Slave同时开启RDB与AOF dbfilename dump-6380.rdb dir /Users/winner/program/redis-3.0.6/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0.aof" #指定Master的IP与端口 slaveof 127.0.0.1 6379
#Slave设为只读模式 slave-read-only yes redis-6381.conf与redis-6380.conf的配置类似。
使用命令“redis-server–h 127.0.0.1 –p 6379”启动Master实例,再使用“redis-server –h 127.0.0.1 –p 6380”与“redis-server–h 127.0.0.1 –p 6381”启动两个Slave实例。
通过set和get实验同步是否进行。
3 Sentinel实现机制与用法
Redis-Sentinel是Redis官方推荐的高可用性(HA,High Available)解决方案,当用Redis做Master-slave的高可用方案时,假如master宕机了,Redis本身(包括它的很多客户端)都没有实现自动进行主备切换,而Redis-sentinel本身也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进程,它能监控多个master-slave集群,发现master宕机后能进行选举切换。
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不时地监控redis是否按照预期良好地运行;
(2)如果发现某个redis节点运行出现状况,能够通知另外一个进程(例如它的客户端);
(3)能够进行自动切换。当一个master节点不可用时,能够选举出master的多个slave(如果有超过一个slave的话)中的一个来作为新的master,其它的slave节点会将它所追随的master的地址改为被提升为master的slave的新地址。
很显然,只使用单个sentinel进程来监控redis集群是不可靠的,当sentinel进程宕掉后(sentinel本身也有单点问题,single-point-of-failure)整个集群系统将无法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所以有必要将sentinel集群:
运行sentinel有两种方式:
redis-sentinel /path/to/sentinel.conf
或
redis-server /path/to/sentinel.conf --sentinel
以上两种方式,都必须指定一个sentinel的配置文件sentinel.conf,如果不指定,将无法启动sentinel。sentinel默认监听26379端口,所以运行前必须确定该端口没有被别的进程占用。
Redis源码包中包含了一个sentinel.conf文件作为sentinel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自带了关于各个配置项的解释。典型的配置项如下所示:
port 26379
工作端口,默认值为26379。
dir "/private/tmp"
工作路径。
sentinel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2
这一行代表sentinel监控的master的名字叫做mymaster,地址为127.0.0.1:6379,行尾最后的一个2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网络是不可靠的,有时候一个sentinel会因为网络堵塞而误以为一个master redis已经死掉了,当sentinel集群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变得很简单,只需要多个sentinel互相沟通来确认某个master是否真的死了,这个2代表,当集群中有2个sentinel认为master死了时,才能真正认为该master已经不可用了。(sentinel集群中各个sentinel也有互相通信,通过gossip协议)。
sentinel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1800
sentinel会向master发送心跳PING来确认master是否存活,如果master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回应PONG 或者是回复了一个错误消息,那么这个sentinel会主观地(单方面地)认为这个master已经不可用了(subjectively down, 也简称为SDOWN)。而这个down-after-milliseconds就是用来指定这个“一定时间范围”的,单位是毫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sentinel并不会马上进行failover主备切换,这个sentinel还需要参考sentinel集群中其他sentinel的意见,如果超过某个数量的sentinel也主观地认为该master死了,那么这个master就会被客观地(这次不是主观,是客观,与刚才的subjectively down相对,这次是objectively down,简称为ODOWN)认为已经死了。需要一起做出决定的sentinel数量在上一条配置中进行配置。
sentinel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36000
若sentinel在该配置值内未能完成failover操作(即故障时master/slave自动切换),则认为本次failover失败
parallel-syncsmymaster 1
在发生failover主备切换时,这个选项指定了最多可以有多少个slave同时对新的master进行同步,这个数字越小,完成failover所需的时间就越长,但是如果这个数字越大,就意味着越多的slave因为replication而不可用。可以通过将这个值设为 1 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slave处于不能处理命令请求的状态。
其余配置项可参考原文的注释。
所有的配置都可以在运行时用命令SENTINEL SET command动态修改。
sentinel集群中各个sentinel都互相连接彼此来检查对方的可用性以及互相发送消息。但是不用在任何一个sentinel配置任何其它的sentinel的节点。因为sentinel利用了master的发布/订阅机制去自动发现其它也监控了同一master的sentinel节点。通过向名为__sentinel__:hello的管道中发送消息来实现。同样,也不需要在sentinel中配置某个master的所有slave的地址,sentinel会通过询问master来得到这些slave的地址的。每个sentinel通过向每个master和slave的发布/订阅频道__sentinel__:hello每秒发送一次消息,来宣布它的存在。每个sentinel也订阅了每个master和slave的频道__sentinel__:hello的内容,来发现未知的sentinel,当检测到了新的sentinel,则将其加入到自身维护的master监控列表中。每个sentinel发送的消息中也包含了其当前维护的最新的master配置。如果某个sentinel发现。自己的配置版本低于接收到的配置版本,则会用新的配置更新自己的master配置。为一个master添加一个新的sentinel前,sentinel总是检查是否已经有sentinel与新的sentinel的进程号或者是地址是一样的。如果是那样,这个sentinel将会被删除,而把新的sentinel添加上去。
需要注意的是,配置文件在sentinel运行期间是会被动态修改的,例如当发生主备切换时候,配置文件中的master会被修改为另外一个slave。这样,之后sentinel如果重启时,就可以根据这个配置来恢复其之前所监控的redis集群的状态。
failover机制
前面我们谈到,当一个master被sentinel集群监控时,需要为它指定一个参数,这个参数指定了当需要判决master为不可用并且进行failover时所需要的sentinel数量,本文中我们暂时称这个参数为票数。
不过,当failover主备切换真正被触发后,failover并不会马上进行,还需要sentinel中的大多数sentinel授权后才可以进行failover。
当ODOWN时,failover被触发。failover一旦被触发,尝试去进行failover的sentinel会去获得“大多数”sentinel的授权(如果票数比大多数还要大的时候,则询问更多的sentinel)
例如,集群中有5个sentinel,票数被设置为2,当2个sentinel认为一个master已经不可用了以后,将会触发failover,但是,进行failover的那个sentinel必须先获得至少3个sentinel的授权才可以实行failover。
如果票数被设置为5,要达到ODOWN状态,必须所有5个sentinel都主观认为master为不可用,要进行failover,那么得获得所有5个sentinel的授权。
而且,sentinel集群都遵守一个规则:如果sentinel A推荐sentinel B去执行failover,B会等待一段时间后,自行再次去对同一个master执行failover,这个等待的时间是通过failover-timeout配置项去配置的。从这个规则可以看出,sentinel集群中的sentinel不会再同一时刻并发去failover同一个master,第一个进行failover的sentinel如果失败了,另外一个将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重新进行failover,以此类推。
(1)redis sentinel保证了活跃性:如果大多数sentinel能够互相通信,最终将会有一个被授权去进行failover.
(2)redis sentinel也保证了安全性:每个试图去failover同一个master的sentinel都会得到一个独一无二的版本号。
一旦一个sentinel成功地对一个master进行了failover,它将会把关于master的最新配置通过广播形式通知其它sentinel,其它的sentinel则更新对应master的配置。
一个faiover要想被成功实行,sentinel必须能够向选为master的slave发送SLAVE OF NO ONE命令,然后能够通过INFO命令看到新master的配置信息。
当将一个slave选举为master并发送SLAVE OF NO ONE后,即使其它的slave还没针对新master重新配置自己,failover也被认为是成功了的,然后所有sentinels将会发布新的配置信息。
新配在集群中相互传播的方式,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当一个sentinel进行failover时必须被授权一个版本号的原因。
每个sentinel使用##发布/订阅##的方式持续地传播master的配置版本信息,配置传播的##发布/订阅##管道是:__sentinel__:hello。
因为每一个配置都有一个版本号,所以以版本号最大的那个为标准。
例如:假设有一个名为mymaster的地址为192.168.1.50:6379。一开始,集群中所有的sentinel都知道这个地址,于是为mymaster的配置打上版本号1。一段时候后mymaster死了,有一个sentinel被授权用版本号2对其进行failover。如果failover成功了,假设地址改为了192.168.1.50:9000,此时配置的版本号为2,进行failover的sentinel会将新配置广播给其他的sentinel,由于其他sentinel维护的版本号为1,发现新配置的版本号为2时,版本号变大了,说明配置更新了,于是就会采用最新的版本号为2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