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美女放弃高薪工作的创业之路

位于古城西安的一名IT美女,放弃了高薪的IT工作,转而开始学起来裁缝,开始只是送给周围的一些朋友,后来又为别人私人定制,看着服装设计的路上就要走起来了,然而她仅仅把这当成一个爱好。她又踏上了卖手工擀面皮的道路。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她的心路历程。
【以下转载】

陕西的“奢侈”擀面皮
华灯初上,夜色渐深,淘宝店铺上的客户都下完了单,我们的“舌尖之老孙家”叮咚了一天,电脑终于安静了。听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站在窗前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和疾驰的车辆,时不时还能听到二环上飙车的轰鸣声。突然觉得自己如一粒微小的尘埃,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仍然努力着,孤独而安静。
最近的天,像被捅了个洞似的,细雨带风的将近半个月了,萧敬腾是来陕西做月子了吗?(哈哈哈。。。网友好能黑)想起8月底的天还是晴空万里,那时坐在宝鸡老家的大门口,手边是清香的绿茶,远处是大片的田野,蜜蜂在那里嗡嗡忙碌着,阳光将身后的梯田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染成一片金黄。每每此时,仿佛自己正坐在法国农舍的门廊上,欣赏着自家漫无边际的薰衣草庄园,置身于宁静、优雅、感性的花草之乡。
我出生在这样的农村小镇,从小自是享尽大自然的垂青与爱抚,过着自给自足,简单盈实的生活。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果园、庄稼,每季吃不完的蔬果都会拿到集市上去卖,换来的钱来贴补家用。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坐在织布机前左右穿梭和老妈站在大黑锅前使劲糍面的情景,所有我能看到的几乎都是手工做出来的,现在想来,那时的生活真真好奢侈,但却充满了人情味。
男耕女织的中华传统模式一直在农村代代相传,在我家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老爸一直从事着种植与畜牧业,直到现在还没有打算退休享清福的意愿,估计他是太沉迷于自己的事业或者对当今的食品安全失去信心,只有他亲手培育的,才觉得放心吧。小时候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的绣花鞋,都是老妈一针一线亲手做出来的,至今老妈的箱底还有我们小时候没穿的绣花鞋,都可以当古董收藏啦。老妈除了这些小把戏之外还有一绝活就是手工擀面皮,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收拾,半夜还要醒来几次看看面水的发酵程度,老爸也得帮忙,那时烧火还用的风箱,每次老爸都拉得风箱噗噗响,锅底的柴火也是噼里啪啦,这些声响交织一起仿佛是一首欢乐的乡村小调。大黑锅加热后,老妈迅速擦油,倒入发酵好的面水,快速搅动,糍成半透明的面团然后上案板揉捏擀制,上蒸锅,整套工艺如行云流水般没有任何破绽,身手敏捷的老妈将擀面皮的小生意做得也算风生水起。在大姐11岁的时候老妈就将她当作接班人培养,也算多个劳力,现在看着我家手工擀面皮的发展史,也算大姐逝去的青春史。
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家家户户都做起了机器擀面皮,一台机器最少一小时可以生产400份擀面皮,而手工呢,就光说擀制,一个人一小时最多做50份,这种利益的差距也是可想而知的。
宝鸡岐山作为擀面皮的发源地,好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但他们吃到的擀面皮已变了味,早已不是传统的风味,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吃到的擀面皮是从黝黑冰冷的机器里面,分分钟来到自己的面前。看到这样的景象,内心难免有一丝悲凉与落寞。然而老妈的手工传统一直坚持着,就像夹缝中的小草,顽强的存在。不止一次的问老妈,为什么还要坚持手工,每次都是同样的答案“我不能让这手艺在我这断了”。
    纵观全球及人类食品的发展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机器能做到的精确,人或许很难达到,但人类手工能够达到的体贴与美好,才是真正的终极享受。所有奢侈品的极致都是手工制造,难道维持我们生命的食物不应该更是享受这种极致吗?
     Chanel旗下的七大手工作坊,无logo走天涯的Bottage Veneta,Hermes独步天下的“马鞍针法”等等无一例外都是手工的坚持,巴黎各大时装周想要每季推出令人眩目的新设计,必得仰赖技艺精湛的手工作坊。老妈虽不懂艺术,但是她却以做艺术品的态度在做食品,手工工艺的精湛,势必等同于物品的质量,食品更是。
    所以相对于冰冷的流水线商品,手工商品的人情味是奢侈的;相对于技工临时培训的简单技术,百年传承的手工艺是奢侈的;相对于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手工商品耗费的漫长工时是奢侈的。重已役物,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生产法则,也是手工传统的重要原则之一,请不要让我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就这样遗失。
    为我们的健康搭建避难所,使用天然的原材料,还原老味道,在这个浮躁的当下,不管是大城市打拼的你,还是小地方安逸的你,让我们一起追寻记忆中难忘的美味记忆。
posted @ 2014-09-29 16:33  公孙策  阅读(19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