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Test-Driven Development,测试驱动开发。
它是敏捷开发的最重要的部分。在ThoughtWorks,我们实现任何一个功能都是从测试开始,首先对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分解为一个一个的Story,记录在Story Card上。然后两个人同时坐在电脑前面,一个人依照Story,从业务需求的角度来编写测试代码,另一个人看着他并且进行思考,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就会提出来进行讨论,直到达成共识,这样写出来的测试代码就真实反映了业务功能需求。接着由另一个人控制键盘,编写该测试代码的实现。如果没有测试代码,就不能编写功能的实现代码。先写测试代码,能够让开发人员明确目标,就是让测试通过。
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
在以往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集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通常很长时间才会做一次集成,这样的话,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 build未通过或者单元测试失败。敏捷开发中提倡持续集成,一天之内集成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如此频繁的集成能尽量减少冲突,由于集成很频繁,每一次集成的改变也很少,即使集成失败也容易定位错误。一次集成要做哪些事情呢?它至少包括:获得所有源代码、编译源代码、运行所有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等;确认编译和测试是否通过,最后发送报告。当然也会做一些其它的任务,比如说代码分析、测试覆盖率分析等等。在我们公司里,开发人员的桌上有一个火山灯用来标志集成的状态,如果是黄灯,表示正在集成;如果是绿灯,表示上一次集成通过,开发人员在这时候获得的代码是可用而可靠的;如果显示为红灯,就要小心了,上一次集成未通过,需要尽快定位失败原因从而让灯变绿。在持续集成上,我们公司使用的是自己开发的产品CruiseControl。
Refactoring,重构。
相信大家对它都很熟悉了,有很多很多的书用来介绍重构,最著名的是Martin的《重构》,Joshua的《从重构到模式》等。重构是在不改变系统外部行为下,对内部结构进行整理优化,使得代码尽量简单、优美、可扩展。在以往开发中,通常是在有需求过来,现在的系统架构不容易实现,从而对原有系统进行重构;或者在开发过程中有剩余时间了,对现在代码进行重构整理。但是在敏捷开发中,重构贯穿于整个开发流程,每一次开发者check in代码之前,都要对所写代码进行重构,让代码达到clean code that works。值得注意的是,在重构时,每一次改变要尽可能小,用单元测试来保证重构是否引起冲突,并且不只是对实现代码进行重构,如果测试代码中有重复,也要对它进行重构。
Pair-Programming,结对编程。
在敏捷开发中,做任何事情都是Pair的,包括分析、写测试、写实现代码或者重构。Pair做事有很多好处,两个人在一起探讨很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也不容易走上偏路。在我们公司,还有很多事都是Pair来做,比如Pair学习,Pair翻译,Pair做PPT,关于这个话题,钱钱同学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对它进行介绍,名为Pair Programming (结对编程)。
Stand up,站立会议。
每天早上,项目组的所有成员都会站立进行一次会议,由于是站立的,所以时间不会很长,一般来说是15-20分钟。会议的内容并不是需求分析、任务分配等,而是每个人都回答三个问题:1. 你昨天做了什么?2. 你今天要做什么? 3. 你遇到了哪些困难?站立会议让团队进行交流,彼此相互熟悉工作内容,如果有人曾经遇到过和你类似的问题,那么在站立会议后,他就会和你进行讨论。
Frequent Releases,小版本发布。
在敏捷开发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拿到需求以后就闭门造车,直到最后才将产品交付给客户,而是尽量多的产品发布,一般以周、月为单位。这样,客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到发布的产品进行试用,而我们可以从客户那得到更多的反馈来改进产品。正因为发布频繁,每一个版本新增的功能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计,这样文档和设计就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又因为简单设计,没有复杂的架构,所以客户有新的需求或者需求进行变动,也能很快的适应。
Minimal Documentation,较少的文档。
其实敏捷开发中并不是没有文档,而是有大量的文档,即测试。这些测试代码真实的反应了客户的需求以及系统API 的用法,如果有新人加入团队,最快的熟悉项目的方法就是给他看测试代码,而比一边看着文档一边进行debug要高效。如果用书面文档或者注释,某天代码变化了,需要对这些文档进行更新。一旦忘记更新文档,就会出现代码和文档不匹配的情况,这更加会让人迷惑。而在敏捷中并不会出现,因为只有测试变化了,代码才会变化,测试是真实反应代码的。这时有人会问:代码不写注释行吗?一般来说好的代码不是需要大量的注释吗?其实简单可读的代码才是好的代码,既然简单可读了,别人一看就能够看懂,这时候根本不需要对代码进行任何注释。若你觉得这段代码不加注释的话别人可能看不懂,就表示设计还不够简单,需要对它进行重构。
Collaborative Focus,以合作为中心,表现为代码共享。
在敏捷开发中,代码是归团队所有而不是哪些模块的代码属于哪些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系统任何一部分的代码然后修改它,如果有人看到某些代码不爽的话,那他能够对这部分代码重构而不需要征求代码作者的同意,很可能也不知道是谁写的这部分代码。这样每个人都能熟悉系统的代码,即使团队的人员变动,也没有风险。
Customer Engagement ,现场客户。
敏捷开发中,客户是与开发团队一起工作的,团队到客户现场进行开发或者邀请客户到团队公司里来开发。如果开发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或者产品经过一个迭代后,能够以最快速度得到客户的反馈。
Automated Testing ,自动化测试。
为了减小人力或者重复劳动,所有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功能测试或集成测试等都是自动化的,这对QA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熟悉开发语言、自动化测试工具,能够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或者用工具录制。我们公司在自动化测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Selenium开源项目。
Adaptive Planning,可调整计划。
敏捷开发中计划是可调整的,并不是像以往的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 ->测试->交付,每一个阶段都是有计划的进行,一个阶段结束便开始下一个阶段。而敏捷开发中只有一次一次的迭代,小版本的发布,根据客户反馈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敏捷开发过程与传统的开发过程有很大不同,在这过程中,团队是有激情有活力的,能够适应更大的变化,做出更高质量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