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选择排序算法
选择排序算法有两种:直接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1、直接选择排序(Straight Select Sort)算法思想:第一趟从n个元素的数据序列中选出关键字最小/大的元素并放在最前/后位置,下一趟从n-1个元素中选出最小/大的元素并放在最前/后位置。以此类推,经过n-1趟完成排序。
示例如下:
//选择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sort(int[] a) { int temp; for(int i=0;i<a.length;i++) { //内层循环j=i+1,外层循环控制着循环次数。即每趟中a[i]这个值就是本趟的最小值。i位置上是最小值 for(int j=i+1;j<a.length;j++) { if(a[i]>a[j]) { temp=a[i]; a[i]=a[j]; a[j]=temp; } } } }
2、堆排序:
堆排序涉及到完全二叉树的概念。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分为大顶堆和小顶堆两种。
大顶堆: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节点的值。如图(1)所示:
小顶堆: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节点的值。如图(2)所示:
图 (1) 大顶堆 图( 2) 小顶堆
堆排序算法的定义:
堆排序(Heap Sort)就是利用堆(假设为大顶堆)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它移走(其实就是将其与堆数组的末尾元素交换,此时末尾元素就是最大值),然后将剩余的 N -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就会得到N个元素中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最后将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以上图中的大顶堆为例,将根节点90与末尾元素20交换,如下图1,2所示:
此时90成为了末尾元素,根节点元素成为了20。将20经过调整,使得除了90以外的所有节点继续满足大顶堆的定义,如图3,然后考虑将30和80互换。
堆排序完整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50,10,90,30,70,40,80,60,20}; HSort(arr); for(int a:arr) System.out.println(a); } //进行堆排序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HSort(int[] arr){ //1、构建大顶堆 for(int parent=(arr.length-1)/2;parent>0;parent--){ MaxHeap(arr,parent-1,arr.length-1); } for(int t=arr.length-1;t>0;t--){ swap(arr,0,t); //交换数据 MaxHeap(arr, 0, t-1); //根节点从0开始,继续构建大顶堆。 } } //交换数据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t) { int temp=arr[i]; arr[i]=arr[t]; arr[t]=temp; } /* * 构建大顶堆的方法 * s 代表拥有左右孩子节点的节点,即本次要调整位置的节点 * m 代表当前堆的长度 */ private static void MaxHeap(int[] arr, int s, int m) { int temp,j; temp=arr[s]; for(j=2*s+1;j<=m;j=2*j+1){ //j=2*s+1为s节点的左孩子,j+1为s节点的右孩子 //j=2*j+1是要找到j的孩子节点 if(j<m&&arr[j]<arr[j+1]) j++; //将j指向当前左右孩子节点中的较大值 if(temp>arr[j]) break; //如果s节点的值大于其最大的孩子节点值,则,循环结束,本次不做任何改变 arr[s]=arr[j]; //否则将较大的孩子节点的值赋值给父节点 s=j; //将j的值赋值给s,即j成为了下一波的父节点,继续比较 } arr[s]=temp; //循环结束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出:
排序过程分为两个for循环,第一个循环完成了将一个带排序序列构建成了一个大顶堆。第二个循环完成逐步将每个最大值的根节点与末尾元素交换,并且再次调整其为大顶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