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M-LAG Lite原理

M-LAG Lite原理

对于前面讲述的链路聚合都是单设备与单设备之间的对接。如果Eth-Trunk出现故障或者对端设备故障,交换机或者服务器将无法与对端设备继续进行通信。使用跨设备链路聚合后,交换机或者服务器可以双归到两台设备上,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

根据上行设备部署的组网结构,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支持以下三种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堆叠、M-LAG、M-LAG Lite。

堆叠

堆叠是将堆叠系统不同成员交换机上的端口聚合到一个逻辑接口Eth-Trunk中。

堆叠主要应用于堆叠系统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实现与上下游设备之间的链路保护。这样即使某台成员交换机故障或聚合链路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也不会导致聚合链路完全失效,从而保证了数据流量的可靠传输,不但解决了堆叠设备单点失效的问题,还极大提高了全网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请参考《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配置指南 虚拟化配置指南》的堆叠配置

图1 堆叠物理拓扑视图与逻辑拓扑视图

M-LAG

M-LAG的基本思想是让两台接入交换机以同一个状态和被接入的设备进行链路聚合协商,如图2所示,在被接入的设备看来,就如同和一台设备建立了链路聚合关系,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组成双活系统。

对二层网络来讲,可将M-LAG理解为一种横向虚拟化技术,将M-LAG的两台设备在逻辑上虚拟成一台设备,形成一个统一的二层逻辑节点。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此横向虚拟化技术(M-LAG),实现汇聚-接入之间的网络逻辑无环化,取代生成树协议STP。这种设计相对传统的STP破环保护,逻辑拓扑更加清晰、链路利用更加高效。

M-LAG的角色区分为主和备,正常情况下,主设备和备设备同时进行业务流量的转发,转发行为没有区别,仅在故障场景下,主备设备的行为会有差别。

详细描述请参考《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配置指南 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南》的M-LAG配置

图2 M-LAG物理拓扑视图与逻辑拓扑视图

M-LAG Lite

M-LAG Lite组网中,应用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如图3所示。对比堆叠和M-LAG组网而言,M-LAG Lite去掉了设备之间组建堆叠/M-LAG时所需的心跳线,即CSS Link/Peer Link,部署简单、节约了成本,并且在升级过程中,业务不中断。

图3所示,DeviceB和DeviceC上创建相同的Eth-Trunk ID、LACP系统ID、系统LACP优先级,以及不同的成员口编号(在其中一台成员设备的所有成员接口视图下执行命令lacp port-id-extension enable,使其成员口编号均增加32768),就可以使跨设备的Eth-Trunk接口协商成功。两台设备不分主备,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平均分担流量,并且当一台设备故障时,流量可以通过另外一台设备转发,从而实现设备级保护。

DeviceB和DeviceC需要是L3网关角色,不能是二层透传设备,即组网部署上实现三层到边。因为如果网关部署在更上一级的设备上的话,网关设备上学习到的服务器或交换机的ARP/ND表项就会产生两个出口,出现MAC漂移现象,所以服务器或者交换机以M-LAG Lite方式接入的设备必须是组网部署中的L3网关设备。

M-LAG Lite组网详细配置请见《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配置指南 典型配置案例》的综合场景配置案例:IPv4业务请参考“配置M-LAG Lite示例”;IPv6业务请参考“配置IPv6 M-LAG Lite示例”。

图3 M-LAG Lite组网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示意图

 

posted @ 2024-04-15 17:29  博雅塔之客  阅读(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