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和数据库一致性问题,看这篇就够了
缓存和数据库一致性问题,看这篇就够了
如何保证缓存和数据库一致性,相信大家一定被这个搞的头疼过吧,今天,我就来治治你的头痛,带你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剖析缓存一致性问题,保证华强都能听懂。
为什么要引入缓存
我们都知道,引入缓存是为了提高性能,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场景开始讲起。
如果你的业务处于起步阶段,流量非常小,那无论是读请求还是写请求,直接操作数据库即可,这时你的架构模型是这样的:
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你的项目请求量越来越大,这时如果每次都从数据库中读数据,那肯定会有性能问题。
这个阶段通常的做法是,引入「缓存」来提高读性能,架构模型就变成了这样:
当下优秀的缓存中间件,当属 Redis 莫属,它不仅性能非常高,还提供了很多友好的数据类型,可以很好地满足我们的业务需求。
但引入缓存之后,你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之前数据只存在数据库中,现在要放到缓存中读取,具体要怎么存呢?
最简单直接的方案是「全量数据刷到缓存中」:
- 数据库的数据,全量刷入缓存(不设置失效时间)
- 写请求只更新数据库,不更新缓存
- 启动一个定时任务,定时把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到缓存中
架构模型就是下面这样:
这个方案的优点:所有读请求都可以直接「命中」缓存,不需要再查数据库,性能非常高。
缺点:
- 缓存利用率低:不经常访问的数据,还一直留在缓存中
- 数据不一致:因为是「定时」刷新缓存,缓存和数据库存在不一致(取决于定时任务的执行频率)
所以,这种方案一般更适合业务「体量小」,且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
那如果我们的业务体量很大,怎么解决这 2 个问题呢?
缓存利用率和一致性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如何提高缓存利用率?
想要缓存利用率「最大化」,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方案是,缓存中只保留最近访问的「热数据」。但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这样优化:
- 写请求依旧只写数据库
- 读请求先读缓存,如果缓存不存在,则从数据库读取,并重建缓存
- 同时,写入缓存中的数据,都设置失效时间
上面的重建缓存的意思就是如果数据不在缓存中,就从数据库中查,再将该数据放入缓存。
此时架构如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这样一来,缓存中不经常访问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过期」淘汰掉,最终缓存中保留的,都是经常被访问的「热数据」,缓存利用率得以最大化。
那如何保证一致性呢?
要想保证缓存和数据库「实时」一致,那就不能再用定时任务刷新缓存了。
所以,当数据发生更新时,我们不仅要操作数据库,还要一并操作缓存。具体操作就是,修改一条数据时,不仅要更新数据库,也要连带缓存一起更新。
但数据库和缓存都更新,又存在先后问题,那对应的方案就有 2 个:
- 先更新缓存,后更新数据库
- 先更新数据库,后更新缓存
哪个方案更好呢?
先不考虑并发问题,正常情况下,无论谁先谁后,都可以让两者保持一致,但现在我们需要重点考虑「异常」情况。因为操作分为两步,那么就很有可能存在「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失败」的情况发生。
先更新缓存,后更新数据库
如果缓存更新成功了,但数据库更新失败,那么此时缓存中是最新值,但数据库中是「旧值」。虽然此时读请求可以命中缓存,拿到正确的值,但是,一旦缓存「失效」,就会从数据库中读取到「旧值」,重建缓存也是这个旧值。
这时就对用户的数据造成了影响,从而对业务造成影响。
先更新数据库,后更新缓存
如果数据库更新成功了,但缓存更新失败,那么此时数据库中是最新值,缓存中是「旧值」。之后的读请求读到的都是旧数据,只有当缓存「失效」后,才能从数据库中得到正确的值。
这时用户会发现,自己刚刚修改了数据,但却看不到变更,一段时间过后,数据才变更过来,对业务也会有影响。
可见,无论谁先谁后,但凡后者发生异常,就会对业务造成影响。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个我们后面再说,先来看看还有什么场景会影响数据一致性?
没错,就是并发问题。
并发引发的一致性问题
假设我们采用「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的方案,并且两步都可以「成功执行」的前提下,如果存在并发,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有线程 A 和线程 B 两个线程,需要更新「同一条」数据,比如说更新X的值,会发生这样的场景:
- 线程 A 更新数据库(X = 1)
- 线程 B 更新数据库(X = 2)
- 线程 B 更新缓存(X = 2)
- 线程 A 更新缓存(X = 1)
最终 X 的值在缓存中是 1,在数据库中是 2,发生不一致。
也就是说,A 虽然先于 B 发生,但 B 操作数据库和缓存的时间,却要比 A 的时间短,执行时序发生「错乱」,最终这条数据结果是不符合预期的。
同样地,采用「先更新缓存,再更新数据库」的方案,也会有类似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从「缓存利用率」的角度来评估这个方案,也是不太推荐的。
这是因为每次数据发生变更,都「无脑」更新缓存,但是缓存中的数据不一定会被「马上读取」,这就会导致缓存中可能存放了很多不常访问的数据,浪费缓存资源。
而且很多情况下,写到缓存中的值,并不是与数据库中的值一一对应的,很有可能是先查询数据库,再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一个值,才把这个值才写到缓存中。
由此可见,这种「更新数据库 + 更新缓存」的方案,不仅缓存利用率不高,还会造成机器性能的浪费。
所以此时我们需要考虑另外一种方案:删除缓存。
删除缓存可以保证一致性吗?
删除缓存对应的方案也有 2 种:
- 先删除缓存,后更新数据库
- 先更新数据库,后删除缓存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但凡「第二步」操作失败,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这里我们重点来看「并发」问题。
先删除缓存,后更新数据库
如果有 2 个线程要并发「读写」数据,可能会发生以下场景:
- 线程 A 要更新 X = 2(原值 X = 1)
- 线程 A 先删除缓存
- 线程 B 读缓存,发现不存在,从数据库中读取到旧值(X = 1)
- 线程 A 将新值写入数据库(X = 2)
- 线程 B 将旧值写入缓存(X = 1)
最终 X 的值在缓存中是 1(旧值),在数据库中是 2(新值),发生不一致。可见,先删除缓存,后更新数据库,当发生「读+写」并发时,还是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先更新数据库,后删除缓存
依旧是 2 个线程并发「读写」数据:
- 缓存中 X 不存在(数据库 X = 1)
- 线程 A 读取数据库,得到旧值(X = 1)
- 线程 B 更新数据库(X = 2)
- 线程 B 删除缓存
- 线程 A 将旧值写入缓存(X = 1)
最终 X 的值在缓存中是 1(旧值),在数据库中是 2(新值),也发生不一致。
这种情况「理论」来说是可能发生的,但实际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其实概率「很低」,这是因为它必须满足 3 个条件:
- 缓存刚好已失效
- 读请求 + 写请求并发
- 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的时间(步骤 3-4),要比读数据库 + 写缓存时间短(步骤 2 和 5)
其实条件 3 发生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
因为写数据库一般会先「加锁」,所以写数据库,通常是要比读数据库的时间更长的。
这么来看,「先更新数据库 + 再删除缓存」的方案,是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的。所以,我们应该采用这种方案,来操作数据库和缓存。
好,解决了并发问题,我们继续来看前面遗留的,第二步执行「失败」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如何保证两步都执行成功
前面我们分析到,无论是更新缓存还是删除缓存,只要第二步发生失败,那么就会导致数据库和缓存不一致。
保证第二步成功执行,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想一下,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没错,就是重试。
无论是先操作缓存,还是先操作数据库,但凡后者执行失败了,我们就可以发起重试,尽可能地去做「补偿」。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执行失败,我们「无脑重试」就可以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现实情况往往没有想的这么简单,失败后立即重试的问题在于:
- 立即重试很大概率「还会失败」
- 「重试次数」设置多少才合理?
- 重试会一直「占用」这个线程资源,无法服务其它客户端请求
看到了么,虽然我们想通过重试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这种「同步」重试的方案依旧不严谨。那更好的方案应该怎么做?
没错,就是异步重试。什么是异步重试?
其实就是把重试请求写到「消息队列」中,然后由专门的消费者来重试,直到成功。
或者更直接的做法,为了避免第二步执行失败,我们可以把操作缓存这一步,直接放到消息队列中,由消费者来操作缓存。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写消息队列也有可能会失败啊?而且,引入消息队列,这又增加了更多的维护成本,这样做值得吗?
这个问题很好,但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执行失败的线程中一直重试,还没等执行成功,此时如果项目「重启」了,那这次重试请求也就「丢失」了,那这条数据就一直不一致了。
所以,这里我们必须把重试或第二步操作放到另一个「服务」中,这个服务用「消息队列」最为合适。这是因为消息队列的特性,正好符合我们的需求:
- 消息队列保证可靠性:写到队列中的消息,成功消费之前不会丢失(重启项目也不担心)
- 消息队列保证消息成功投递:下游从队列拉取消息,成功消费后才会删除消息,否则还会继续投递消息给消费者(符合我们重试的场景)
至于写队列失败和消息队列的维护成本问题:
- 写队列失败:操作缓存和写消息队列,「同时失败」的概率其实是很小的
- 维护成本:我们项目中一般都会用到消息队列,维护成本并没有新增很多
所以,引入消息队列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合适的。这时架构模型就变成了这样:
那如果你确实不想在应用中去写消息队列,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案,同时又可以保证一致性呢?
订阅数据库变更日志,再操作缓存
具体来讲就是,我们的业务应用在修改数据时,「只需」修改数据库,无需操作缓存。
那什么时候操作缓存呢?这就和数据库的「变更日志」有关了。
拿 MySQL 举例,当一条数据发生修改时,MySQL 就会产生一条变更日志(Binlog),我们可以订阅这个日志,拿到具体操作的数据,然后再根据这条数据,去删除对应的缓存。
订阅变更日志,目前也有了比较成熟的开源中间件,例如阿里的 canal,使用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
- 无需考虑写消息队列失败情况:只要写 MySQL 成功,Binlog 肯定会有
- 自动投递到下游队列:canal 自动把数据库变更日志「投递」给下游的消息队列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投入精力去维护 canal 的高可用和稳定性。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想要保证数据库和缓存一致性,推荐采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方案,并配合「消息队列」或「订阅变更日志」的方式来做。
主从库延迟和延迟双删问题
上面的解释我相信你都听明白了,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是我们没有重点分析过的。
第一个问题,还记得前面讲到的「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方案,导致不一致的场景么?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读写分离 + 主从复制延迟」情况下,缓存和数据库一致性的问题。
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方案下,「读写分离 + 主从库延迟」其实也会导致不一致:
- 线程 A 更新主库 X = 2(原值 X = 1)
- 线程 A 删除缓存
- 线程 B 查询缓存,没有命中,查询「从库」得到旧值(从库 X = 1,主库还没同步过来)
- 从库「同步」完成(主从库 X = 2)
- 线程 B 将「旧值」写入缓存(X = 1)
最终 X 的值在缓存中是 1(旧值),在主从库中是 2(新值),也发生不一致。
看到了么?这 2 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缓存都被回种了「旧值」。
那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呢?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缓存删掉。
但是,不能立即删,而是需要「延迟删」,这就是业界给出的方案:缓存延迟双删策略。
按照延时双删策略,这 2 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解决第一个问题:在线程 A 删除缓存、更新完数据库之后,先「休眠一会」,再「删除」一次缓存。
解决第二个问题:线程 A 可以生成一条「延时消息」,写到消息队列中,消费者延时「删除」缓存。
这两个方案的目的,都是为了把缓存清掉,这样一来,下次就可以从数据库读取到最新值,写入缓存。
但问题来了,这个「延迟删除」缓存,延迟时间到底设置要多久呢?
- 问题1:延迟时间要大于「主从复制」的延迟时间
- 问题2:延迟时间要大于线程 B 读取数据库 + 写入缓存的时间
但是,这个时间在分布式和高并发场景下,其实是很难评估的。
所以采用这种方案,也只是尽可能保证一致性而已,极端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发生不一致。
实际使用中,我还是建议你采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的方案,同时,要尽可能地保证「主从复制」不要有太大延迟,降低出问题的概率。
可以做到强一致吗
你可能会想上面这些方案还是不够完美,想要让缓存和数据库强一致,能不能做到呢?
其实很难。要想做到强一致,最常见的方案是 2PC、3PC、Paxos、Raft 这类一致性协议,但它们的性能往往比较差,而且这些方案也比较复杂,还要考虑各种容错问题。
相反,我在引入缓存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性能,一旦我们决定使用缓存,那必然要面临一致性问题。性能和一致性就像天平的两端,无法做到都满足要求。
而且,就拿我们前面讲到的方案来说,当操作数据库和缓存完成之前,只要有其它请求可以进来,都有可能查到「中间状态」的数据。
所以如果非要追求强一致,那必须要求所有更新操作完成之前期间,不能有「任何请求」进来。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加「分布锁」的方式来实现,但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会超过引入缓存带来的性能提升。
所以,既然决定使用缓存,就必须容忍「一致性」问题,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去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缓存都是有「失效时间」的,就算在这期间存在短期不一致,我们依旧有失效时间来兜底,这样也能达到最终一致。
总结
好了,听了上面这么多,华强都懂了,你不会还是啥都不会吧,让我来给你总结一下:
1、想要提高应用的性能,可以引入「缓存」来解决。
2、引入缓存后,需要考虑缓存和数据库一致性问题,可选的方案有:「更新数据库 + 更新缓存」、「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
3、更新数据库 + 更新缓存方案,在「并发」场景下无法保证缓存和数据一致性,且存在「缓存资源浪费」和「机器性能浪费」的情况发生。
4、在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的方案中,「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在「并发」场景下依旧有数据不一致问题,解决方案是「延迟双删」,但这个延迟时间很难评估,所以推荐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的方案。
5、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方案下,为了保证两步都成功执行,需配合「消息队列」或「订阅变更日志」的方案来做,本质是通过「重试」的方式保证数据一致性。
6、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方案下,「读写分离 + 主从库延迟」也会导致缓存和数据库不一致,缓解此问题的方案是「延迟双删」,凭借经验发送「延迟消息」到队列中,延迟删除缓存,同时也要控制主从库延迟,尽可能降低不一致发生的概率。
巨人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