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为什么我们需要匿名内部类(使用及作用)

1.匿名内部类的基本格式

new 类名或接口名(){
	//重写方法
};

  我们平时new一个对象的基本格式为类名或接口名 对象名=new 类名或接口名(),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但两者其实都是新建了个对象,不要被名字中有个类搞混。重写方法常见于子类继承父类和子类实现接口。
  本质:一个继承该类实现该接口的子类的匿名对象。

2.使用方式

如下创建People类,类中有run()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Peop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创建测试类Demo,调用People类中的run()方法。

方法1

新建一个Teacher类继承People类,重写其run()方法,如下:

public class Teacher extends Peopl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老师在跑步");
 	}
}

Demo类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acher t = new Teacher();
  		t.run();
 	}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法2(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方式)

People类不变,不需要新建Teacher类,Demo类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Peopl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老师在跑步");
   			}
  		}.run();
 	}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匿名内部类的作用

  从上面的两个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个方法少建了一个类,通过在匿名对象内重写方法,再通过匿名对象调用,我们达成了与方法一同样的效果,实际上匿名内部类的优点就在于此。如果我们需要System.out.println("工人在跑步");,我们不需要再新建一个Worker类继承People类,然后重写run()方法,再通过新建对象调用。同理如果还有学生,农民,程序员等等,我们可以少建很多类,大大简化整个项目的结构。
  那么重点来了,是不是匿名内部类用的越多越好,类越少越好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方法都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匿名内部类的适用范围是“一次就好,我带你去往天涯海角”,如果People类中有很多子类,并且每个子类在程序中只会使用一次或者很少的次数,那么费劲写这些类是不划算的,这就好比心血来潮想吃火锅,你没必要买那些火锅的用具和食材,因为吃完了你就再也不用了,你最好去街上的火锅店吃,但是如果你三餐顿顿吃火锅,那么建议开家火锅店。所以当经常要用到某个类,比如上面需要多次输出System.out.println("老师在跑步"),那么Demo类就会变成这样: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Peopl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老师在跑步");
   			}
  		}.run();
  		new Peopl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老师在跑步");
   			}
  		}.run();
  		new Peopl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老师在跑步");
   			}
  		}.run();
 	}
}

显然造成大量代码冗余。

 
来源:https://blog.csdn.net/android_Buttoner/article/details/105025809
posted @ 2022-05-06 14:52  程序员小明1024  阅读(4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