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生长》读书笔记
古人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其实前半句说的是事物的趋势,后半句说的是一种“非常态”。要跟趋势较劲,需要额外的注意力和精力才行。为什么一个人看抖音不知不觉两小时就过去了,背单词一个小时就跟遭受酷刑似的?就是因为前者是顺应“不进则退的趋势”,后者则是逆趋势的,逆趋势的东西基本都不会让人太舒服。
为了克服懒惰的问题,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关键就是每天目标一定要小,跟自己先妥协了。你不要太为难自己,你不为难“他”,“他”才给你干活。是的,你体内住着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人,你得跟“他”多沟通。
一个人赤手空拳能打几个人?一个人有根小棍子能打几个?一个人有把枪能制服多少人?新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具有不断地使用复杂工具的意识,并且尝试用“工具思维”去解决问题。比如码农做什么事情都会问“库”呢?“库”就是工具集,里边放着他的锤子,电锯,凿子。如果你让他先去做一套工具出来再去做事,那么他也不会。
使用的工具太简单,你就不会有什么突破。所以你必须想尽一切方法去掌握复杂的工具。
飞行员开飞机不够一千个小时就不能算老手,马拉松运动员每天都跑几十公里,优秀的程序员也是从对着书一行一行代码敲过来的。在学习的前期,一个人是没有方向,没有思路,没有全局感的,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投入时间,过一段时间就会突然清晰了。很多人学习新技能一无所成,就是死在了这个时间点前。
每个人的精力就如同电池,因此我们不妨把人的精力称为“精力电池”。你每天睡觉,吃饭就是给自己充电。多数人都是充满电后再出去工作,学习等。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精力充沛地忙活到深夜,而很多人到了下午就很累呢?可以理解为很容易累的人精力电池容量只有两千毫安,一天得充两次电,而精力充沛的人的精力电池容量是六千毫安,大屏玩游戏一天一充。持续的运动,能让你的电池容量变大,你实践了自然会知道我所说的真实性。
万事一理,你想写文章,那么你写够一百万字里吗?你要撸铁,那么你重复一万次了吗?你要跑步口号震天,是不是三年都没跑够一百公里?你想学Python,是不是论坛逛了无数到现在都没到一万行代码?
我们看现在的一切,意义都不大,但是再过五年回过头来,才能发现五年后的自己正是现在你的每一个行为塑造的。
我们经常说社会残酷,但是如果把视野扩散到全社会,就能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努力过,也没主动过,更没有主动做过艰难的决定,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的摆布,过一天算一天。这么说尽管很不近人情,不过确实也是事实。当然了,这里说的“努力”,有“主动出击”的意思在里边,克服恐惧,迎接挑战。处处被动被生活蹂躏,那叫“辛苦”。在这个背景下,你只要稍微努力下,瞬间就可以超过70%的人,而且越早越好,越晚越被动。
社会实在是太大了,你觉得有很多竞争者,事实上又没有竞争者,你唯一的竞争者就是你心里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权力的游戏》里的守夜人跟雪诺说,去做艰难的决定,杀掉你心里的那个孩子,变成大人(kill the boy,let the man born)。
刚才谈到的背单词也一样,你费尽千辛万苦,背了五千个单词,基本不会有什么用,等到了八千个,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但是60%的人“死”在了起跑线上,剩下30%“死”在了“临界线”之前,只有不到10%的人能突破那条线,拿到回报,等你有了一万多个词汇量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能听懂美剧在说什么了。
我以前信过很多负面的信息,觉得这个社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天都很愤怒,而且这种感觉非常上瘾,天天找负面消息,简直得了精神病。后来我买房之后,开始还起了房贷,精神病也就好了。我以前信过很多负面的信息,觉得这个社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天都很愤怒,而且这种感觉非常上瘾,天天找负面消息,简直得了精神病。后来我买房之后,开始还起了房贷,精神病也就好了。
我发现混得好的人,一方面知道生意难做,另一方面又坚定态度。如果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差,你干什么心里都虚,时间长了,就对什么都没信心了,自然就难以做好任何事情。我发现混得好的人,一方面知道生意难做,另一方面又坚定态度。如果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差,你干什么心里都虚,时间长了,就对什么都没信心了,自然就难以做好任何事情。
而且,世界很大,资源很足,最倒霉的事就是被锁在一个视野狭小的范围内,跟太多人一起竞争。要学会跳出那个小圈子,跳出来的办法就是去做有价值的事。社会竞争很激烈,也没想象的那么激烈。在一个人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是渣,因为绝大部分人只是辛苦,并不是在奋斗。而且,世界很大,资源很足,最倒霉的事就是被锁在一个视野狭小的范围内,跟太多人一起竞争。要学会跳出那个小圈子,跳出来的办法就是去做有价值的事。社会竞争很激烈,也没想象的那么激烈。在一个人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是渣,因为绝大部分人只是辛苦,并不是在奋斗。
曾有人发了个帖子,说马云让他的员工“996”,但是自己当初没有选择“996”的工作,而是选择了有充裕时间的工作,下班以后就做兼职,后来反而兼职的工作做好了。
我写文章,倒是从没想过通过文字在微博、微信上赚到多少钱,不过是有了一些感想,顺便写了几百万字。然而通过写文章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我以前业余的时候给其他平台写文章,写完拿了稿费就完事了,后来开始自己搞微信公众号,才发现那样做得不偿失了。因为给别的平台写文章就跟上班一样,你的工作成果被人家买断了,这篇文章后续的盈利就跟你没关系了。比如现在这篇文章发出来后每天都会在网络里流转,看到的人可能就会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我写一篇文章的时候还不明显,多了就非常明显。每天你睡着的时候文章还在网络里流转,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厉害。
上班跟投稿一样,工作成果的后续效益都是没有的,都被公司拿走了,我认为,这个才是剩余价值的最大部分。我想让大家明白,一定要区分开哪些东西有长线价值,哪些东西的长线价值是自己的。曾有人发了个帖子,说马云让他的员工“996”,但是自己当初没有选择“996”的工作,而是选择了有充裕时间的工作,下班以后就做兼职,后来反而兼职的工作做好了。
比如很多人把业余时间都投入看垃圾电视剧,这个长线收益就是负的,经常看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比如很多人把业余时间都投入看垃圾电视剧,这个长线收益就是负的,经常看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
第一,重复就是力量。
第二,欧成效说的,非常有启发:数量堆死质量。
你是不是能够意识到,很多现在的难题,其实是现在资源边界内解决不了的,如果能突破这个边界,很可能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大家往往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大家慢慢体会这句话。
穷人和富人都会买奢侈品,穷人往往用他们每个月的血汗钱购买,那是本应该用来投资或者留给他们的子女的财富。富人则是用他们所产生的资本购买。穷人购买了奢侈品后确实让他们看上去富有了,但他们随即进入了债务危机。每月的工资用来偿还债务,并继续贷款,他们进入了恶性循环。
因为顺着本心去做就可以顺利做穷人——当你不反思自己、不克服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很容易沦为穷人的。
这就是《富爸爸,穷爸爸》里说的“穷人花血汗钱,富人花资产赚的钱”的现象。但是这个过程中你就得攒钱,不能花,延迟满足,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吃到今晚那顿料理,你能忍得住吗?
《贫穷的本质》作者应该是跑到那些穷地方抽血测量过,他发现穷人体内的皮质醇含量指标比正常状态要高很多。为什么呢?因为穷人的生活中琐碎的、无能为力的事情多,疲于奔命,精神上的痛苦比正常人高得多,这就导致他们的皮质醇含量指标比正常人高得多。
贯穿《贫穷的本质》全书的核心思想是“能不能积累到钱是你能不能摆脱困境的关键”。注意,这里说的是靠一个人积累到钱——积累到钱是个内功,也就是你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如果钱不是你自己攒的,而是扶贫直接发下来的,或者中了彩票,大概率很快就败光了。最近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靠运气赚来的钱,都会靠实力败出去。
什么是贫穷陷阱——不切实际的奢侈消费就是贫穷陷阱。这会导致你积累不到钱,以至于生活困苦。当你生活困苦,又没有任何存款,会导致你的皮质醇升高,让你难以集中注意力,更加难以延迟享受,让你更难赚到钱,也就更难积累到钱。这个说法对所有阶层的人都适用。
简单的欲望,只需要放纵就可以实现,而高级的欲望,放纵是实现不了的,需要的是自律和克制。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悲观蒙蔽双眼更郁闷的事了,乐观会带来财富,悲观会带来灰暗。
乐观还是悲观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你只有坚持看多,坚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你才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去折腾。这种持续的动力就跟巴菲特说的“长长的雪坡上有个小雪球在往下滚”一样,一开始可能不明显,时间长了就会非常明显。
这个世界资源是无穷的,而我们总是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那种感觉就像是印第安人在波多西种玉米,完全不知道地底下埋着史无前例的银矿一样。有时候我们太过执着于眼前的那点好处,完全忽略了世界很大,资源很多,经常只需要伸手去够一下就能拿到。
你要多尝试不同的事情,才能获得更多的运气。如果你每天按时搬砖,其余时间玩抖音,你也很难获得运气。
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尝试,多去面对不确定性。你只有买了彩票才会中奖,你只有去寻宝才有可能碰到宝。
而且本能地对短期没效果的东西充满反感,没法在一个领域熬死竞争对手,也就没法在多条战线上同时进攻。
很扎心也很暖心的一件事是,越是艰难时候,在大家都恐慌和绝望的时候,有人完成了逆势向上,困难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机会。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剩下不普通的人下一代也会向普通人跌落,之所以跌落不明显,是因为他父母给他充钱买了“道具”。
我导师这个转型比较大,以至于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不过他后来跟我说:“人吧,都得迈出去那一步,不然总给自己画圈,觉得自己这不能做,那不敢做。其实唯一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跳出去一次今后就不怕再跳了。”
一般来说,你做的每件事确定性都很强,在学校时候是好学生,毕业后是好员工,你很少冒险,人生按部就班。这样的话你很容易成为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总之不会太迷信。因为拜佛不拜佛对你没什么差别,你也感觉不到有差别。
你会发现本来一本书预计三个月读完,结果可能两周就读完了。如果一开始计划一周读完,大概率今年都读不完。
大家都可以试试,如果想做一件事,不要把目标定太高,而是要往低定,要追求每天“从容的开始”,而不是一天取得十天的效果。再强调一遍,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容易,具体操作的时候,每天把目标先达成了,然后再自由发挥。
对大部分人里的一部分人而言,舒适区才是他真正的核心竞争区,做擅长的事,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个人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工作一个小时要顶能力圈之外的100个小时。一个人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工作一个小时要顶能力圈之外的100个小时。
找到那些你做起来状态很好的事,然后在这些领域加大投资,你就能把事情做得风生水起。
如何在工作之余还能写文章呢?其实根本不需要多投入多少精力就可以写,因为我的舒适区就在这里。我写的文章就算没人看,我也能做到天天写。
这就是我理解的复利法则: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涌现出完全超乎想象的东西。很多新模式都是依赖规模(知识、财富等)才能做的。
积累的关键是每天都要做,而不是单次做多少。积累的关键是每天都要做,而不是单次做多少。
坚持每天做一件“低目标”的事会让你达到很高的高度。坚持每天做一件“低目标”的事会让你达到很高的高度。
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比较忙,没时间呢?他教了我一个办法,记下起始时间,看看一天都忙了些什么。后来我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做,做完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脸说自己忙了。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试试,看看时间都去哪了。
我观察到厉害的人之所以厉害,基本都是主动在找虐,就跟每一个“社会人”一样,去做那些有用但是让人不太爽的事。如果把这个观念反过来,就是堕落之路,什么时候都随心所欲,去做那些内心深处喜欢的事,而这类事都没什么用,时间就这样溜走了,什么也没留下。
将来选择职业时候要选艰苦,有挑战性的那种项目,去攻山头,长期收益特别大。
美国人经常说“give a shoot”,也就是“打了一枪”,或者“尝试过”,一枪没开是遗憾,开了没打中就拉倒了,纠结也没用。我们尽量避免自己成为那种一辈子没做过艰难决定,没冒过险的人,就可以了。
“学习的能力”有两重意思,一是不惧怕学习新东西,二是知道学习曲线,能够顺利扛过学习新知识初期的挫败感。
把握住一个大机会之后,人生到处是机会。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叶子玉,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knuzy/p/1387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