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快速构建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在2017年1月上线之初,被社会极力吹捧,刻意去将其制造为一个“风口”,透支其价值。但是在之后一个月里,石破天惊迅速归为沉寂。媒体又开始过度消费小程序,大谈其鸡肋之处。
个人认为小程序的一个分水岭是在12月28日。微信升级到6.6.1版本,将小程序入口移植主界面,下拉主界面即可选择进入,并且支持新类目“小游戏”。小程序逐渐升温,在整个微信生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小程序的风潮如日中天,优秀的小程序很容易得到融资。这究竟是是另一轮泡沫,还是小程序本身真正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我个人更相信后者。
我个人做过两款小程序,对小程序有一定认识,但理解还是比较浅的。今天就仅从如何快速搭建一个小程序谈起,揭开小程序的一丝神秘面纱。
概述
- 小程序是前后端分离的。
- 前端使用的是微信自定义的一套规范
wxml
+wxss
+json
+js
,我认为本质还是html
+css
+js
。 - 后台可以选用任何你熟悉的语言:
Java
,Python
,PHP
,Ruby
等等,在这篇文章里我选用Python
的Flask
框架+Gunicorn
+Nginx
来快速搭建。 - 数据库我选择
MySQL
,nosql数据库我选择Redis
。当然,你的小程序可以很轻量级,甚至不需要使用到数据库。小程序一大思想“用完即走”。 - 后台需要跑在一台自己的服务器上,同时你也需要一个已备案的
https
域名来进行映射。
附注
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第三方快速生成小程序的工具,和以前那些快速生成网站的是同一门生意。我个人并不推荐去使用那些,因为那些小程序几乎千篇一律,无法结合你自己的创意,无法定制你需要提供的服务,而且必定存在一些收费。
当然,这些平台既然存在,那么必定是市场需求,假如确实适合你,能为你带来一些效益,不妨一试。
今天,我们是以学习者的角度去构建小程序。
准备工作
- 一台云服务器,可以上各大云提供商平台租用,我使用的是学生低配,¥10/月。
- 我在服务器上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ubuntu
- 购买一个域名,并通过备案。域名价格在1-10000000不等,我使用的是某
com
域名,¥50/年。 - 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一个账号并下载小程序开发工具。详细说明
- 从
http
到https
。现在很多SSL证书可以免费申请,下面会详细说下如何配置。
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简单的小程序,能够实现前后端对接。
从http到https
- 首先拥有一个已备案域名,并已经解析到你的服务器上了。
- 如果你在阿里/腾讯云租用了服务器,可以申请免费的SSL证书。找到相应入口并申请就可以了。审核一般很快,我的在一小时以内。
- 审核通过后下载颁发的证书,先保存在本地。之后通过ftp传到服务器的相应路径。
- 在服务器上安装
Nginx
。 - 首先测试你的Nginx服务是否能正常运行,配置完打开自己的域名能显示nginx的欢迎页时即为成功配置。
- 然后将你的证书通过ftp上传到服务器的任意路径下(建议和
Nginx
在同一路径下) - 打开
Nginx
的配置文件,如图配置(证书路径填写自己的) - 重启服务,浏览器通过https访问,能正常显示页面即为配置成功。
前端
现在,打开你的小程序开发工具,并使用你的APPID新建一个项目。(我这里没有多余的APPID,所以先使用测试环境)
可以先勾选“建立普通快速启动模板”来生成一个官方测试demo,如下图: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目录结构。app.js
,app.json
,app.wxss
分别对应全局的方法,全局配置参数和全局样式。而在具体包下的index.js
,index.wxml
,index.wxss
则对应相应的元素。
现在让我们来写一点简单的页面的代码。
<!-- index.wxml -->
<view class="main-card">
<view class="main-card-item" id="toast" wx:if="{{news_flag}}">
<view class="card-item-hd" >
<image class="card-item-icon" src="/images/index/toast.png"></image>
<text class="card-item-name">大事儿</text>
</view>
<view class='toast'>
Hello,欢迎观看此教程,希望对你有帮助。
</view>
</view>
</view>
/* index.wxss */
page {
background-color: #f8f8f8;
}
.main-card {
padding-bottom: 100rpx;
}
.main-card-item{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background: #fff;
border-top: 1rpx solid #F6F6EF;
border-bottom: 1rpx solid #F6F6EF;
margin-bottom: 20r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size: 100% auto;
background-position: bottom center;
overflow: hidden;
margin-left: 12rpx;
margin-right: 12rpx;
border-radius: 15rpx;
}
.card-item-hd{
display: flex;
align-items: center;
height: 75rpx;
border-bottom: 1rpx solid #e5e5e5;
margin-left: 30rpx;
}
.card-item-icon{
width: 40rpx;
height: 40rpx;
margin-right: 10rpx;
}
.card-item-name{
letter-spacing: 1px;
font-size: 25rpx;
}
.toast{
letter-spacing:3rpx;
line-height: 50rpx;
font-size: 28rpx;
margin-left: 20rpx;
margin-top: 20rpx;
margin-bottom: 40rpx;
}
此时,一个简单的页面已经生成了,让我们来看看效果。
很简单,但是可以看出来「大事儿」里的内容是写死的,此时我们需要后端来提供数据。
###服务器环境
在编写后端之前,我们先把服务器的环境部署一下。
安装:
- 安装了Python环境
apt-get install python-dev
- 安装Flask
pip install flask
- 安装UWSGI
pip install uwsgi
- 安装了Nginx
apt-get install nginx
- 安装了Gunicorn
pip install gunicorn
准备
首先在你的/var/www/
目录下创建一个测试目录,比如/var/www# mkdir test
然后使用chmod
更改此目录的权限chmod 777 /var/www/test
这里讲一下chmod
的规则,因为这里是测试用例,所以为了方便,直接使用777。
Nginx
Ubuntu下的Nginx的目录结构大致如下:
- 所有的配置文件都在
/etc/nginx
下,每个虚拟主机已经安排在了/etc/nginx/sites-available
目录下 - 启动程序文件在
/usr/sbin/nginx
- 日志文件放在了
/var/log/nginx
中,分别是access.log
和error.log
- 在
/etc/init.d/
下创建了启动脚本nginx - 默认的虚拟主机的目录设置在了
/usr/share/nginx/www
启动服务:/etc/init.d/nginx start
,重启服务:/etc/init.d/nginx restart
现在,我们需要进入到Nginx的配置中,改动配置文件。vim /etc/nginx/site-avalidable/default
更改配置文件后重启服务/etc/init.d/nginx restart
,或者service nginx restart
Gunicorn
Gunicorn 绿色独角兽 是一个Python WSGI UNIX的HTTP服务器。这是一个pre-fork worker的模型,从Ruby的独角兽(Unicorn )项目移植。该Gunicorn服务器大致与各种Web框架兼容,只需非常简单的执行,轻量级的资源消耗,以及相当迅速。
此时需要在“准备”步骤中创建的测试目录下放入我们的测试运行项目,我选择的FTP工具是:xftp。我传入了一个简单的用来测试的Python文件wsgi.py
,使用命令/var/www/myflask# vim wsgi.py
预览。
此时在测试目录下键入命令gunicorn -w 4 -b 127.0.0.1:8000 wsgi:app
运行。
此时,访问服务器,可以看到“Hello World”已经可以正常显示了。
关于Flask
后端我们采用Python
的Flask
框架+Gunicorn
+Nginx
来快速搭建。首先需要一些Python
的基础知识,相信大家在菜鸟学Python学了这么久,这完全不是问题。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Flask
如何使用。
一位使用多种语言开发复杂程序并且拥有十多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曾经用 PHP, Ruby, Smalltalk 甚至 C++ 写过 web 应用,他认为,在所有这些中,Python/Flask 组合是最为自由的一种。
在使用了Flask
之后,我也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很便捷快速。当然也会有一定的缺点,这是后话。
回归正题。
获得对象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hello_world():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Demo。
执行流程为:从flask模块获取对象app,通过路由,执行方法,返回内容。
此时在浏览器访问(默认端口5000):127.0.0.1:5000/ ,可以看到国际惯例Helloworld的界面。
路由
-
唯一URL:
@app.route('/hello')
@app.route('/hello/')
#这两种需要区分
#
@app.route('/hello/')
#在使用这种尾部带斜线的url时,假如用户没有输入尾部/,也将访问到正确的页面
#
@app.route('/hello')
#在使用这种尾部不带斜线的url时,假如用户在尾部输入了/,将返回404
这个规则似乎有点拗口,但其实也不能理解。优点是:
- 使得用户在遗忘尾斜线时,允许关联的 URL 接任工作,与 Apache 和其它的服务器的行为并无二异
- 保证了 URL 的唯一,有助于避免搜索引擎索引同一个页面两次。
如果实在记不清,最好的方法是破罐子破摔:统一不带尾部“/”
-
构造URL中的动态部分
@app.route('/var/<name>')
def var(name):
return 'hello'+' '+name
这点就不赘述了,可以看一下演示效果:
模板渲染
大部分时候,在用户访问了一个URL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给他/她返回一个界面,我们当然不会用Python本身去渲染HTML,为此,Flask 配备了Jinja2 模板引擎。
看完以下代码示例,相信你就能理解。
首先,我们创建“templates”文件夹用于保存模板。
Flask 会在 templates 文件夹里寻找模板。所以,如果你的应用是个模块,这个文件夹应该与模块同级;如果它是一个包,那么这个文件夹作为包的子目录:
#情况 1: 模块:
/application.py
/templates
/hello.html
#情况 2: 包:
/application
/__init__.py
/templates
/hello.html
- 不含参数示例 在程序执行:
@app.route('/redi/')
def redi():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 再看另一个例子,加入动态参数:
@app.route('/redi2/<name>')
def redi2(name):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2.html',name=name)
GET和POST
请求方式不止这个两种,但是最常用的是这两种,如果对这两种不熟悉,可以先去查一下HTTP方法的资料,这里只演示在flask中的用法。
@app.route('/met',methods=['GET','POST'])
def met():
if request.method=='GET':
return '这是get方法'
if request.method=='POST':
return '这是post方法'
打开Postman这款软件(Web神器),模拟发送HTTP请求。
请求对象
下面我来模拟一个简单的登录操作。
首先是控制器:
@app.route('/login',methods=['POST','GET'])
def login():
error=None
if request.method=='POST':
print (request.form['username']+' '+request.form['password'])
if func.login_func.valid_login(request.form['username'],
request.form['password']):
return func.login_func.login_success(request.form['username'])
else:
error='Invalid username/password'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_error.html',error=error)
可以看到执行流程:
- 获得请求
- 判断请求类型
- 获得登陆数据
- valid_login()方法验证登陆 4.1 若登陆成功,执行login_success()方法 4.2 若登录失败,添加失败信息,返回失败模板
下面是上述用到的两个方法:
def valid_login(username,password):
if username=='admin' and password=='admin':
return True
def login_success(username):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_success.html',username=username)
下面使用Postman来模拟请求,看看能不能返回设想的结果。
这是一些简单的Flask
操作,好了,我们现在对web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现在开始编写我们的代码。
###后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首先我们来写两个路由,一个用于更新通知,一个用于获取通知。
@app.route("/updateToast",methods=['POST'])
@allow_cross_domain
def update_toast():
data=db_util.update_toast(request.form['toastUpdateInfo'])
return jsonify(data)
@app.route("/getToast",methods=['GET'])
@allow_cross_domain
def get_toast():
data = db_util.get_toast_info()
return jsonify(data)
然后写一个工具类,用于直接操作数据库(这种设计并不规范,只是为了快速演示)
#db_util.py
def get_toast_info():
db = pymysql.Connect(
host='xxx',
port=3306,
user='xxx',
passwd='xxx',
db='xxx',
charset='utf8'
)
cursor = db.cursor()
sql = "select content from guohe_lite_toast order by id desc limit 1 "
try:
cursor.execute(sql)
result = cursor.fetchone()
return response_info.success('小程序通知查询成功', result)
except:
return response_info.error('2', '小程序通知查询失败', result)
# 关闭数据库连接
finally:
db.close()
def update_toast(toast_update_info):
db = pymysql.Connect(
host='xxx',
port=3306,
user='xxxx',
passwd='xxx',
db='xxxx',
charset='utf8'
)
cursor = db.cursor()
sql = "insert into guohe_lite_toast(content,update_time) values(%s,%s) "
try:
dt = datetime.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
cursor.execute(sql,(toast_update_info,dt))
db.commit()
return response_info.success('通知更新成功', toast_update_info)
except:
db.rollback()
return response_info.error("2",'更新失败', toast_update_info)
finally:
db.close()
现在,让我们使用postman来测试一下接口。
首先更新一下通知:
然后看能不能成功获取:
这一切都生效了,数据接口已经准备就绪。
数据渲染
那么,现在如何在小程序端获取数据并显示呢?我们去简要读下小程序的官方文档。
请注意,小程序是纯异步方式来发送请求的。
依葫芦画瓢,我们来模仿一下:
#index.js
wx.request({
url: 'https://example.com/getToast',
method: 'GET',
header: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默认值
},
success: function (res) {
var message = res.data.info[0]
console.log(message)
that.setData({
toast: message
})
}
})
我们将获取的数据已经保存在"toast"这个变量中了,再去读文档,看看小程序是如何进行数据绑定的。然后我们将之前写死的文本换成"{{toast}}",这时再刷新,可以看到,数据已经显示了。
<!-- index.wxml -->
<view class="main-card">
<view class="main-card-item" id="toast" wx:if="{{news_flag}}">
<view class="card-item-hd" >
<image class="card-item-icon" src="/images/index/toast.png"></image>
<text class="card-item-name">大事儿</text>
</view>
<view class='toast'>
{{toast}}
</view>
</view>
</view>
此时,一套完整的流程已经结束,虽然实现了一个微小的功能,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接下来,就是去进一步学习,去如何改造以及丰富我们的项目了。
比如稍微努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