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实用技巧与常见错误集锦

独立博客阅读:https://thiscute.world/posts/python-tips-and-tricks/

个人笔记,不保证正确。

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童鞋阅读

一、标准库

1. 文件路径 - pathlib

提供了 OS 无关的文件路径抽象,可以完全替代旧的 os.pathglob.

学会了 pathlib.Path,你就会了 Python 处理文件路径的所有功能。

1. 路径解析与拼接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data_folder = Path("./source_data/text_files/")
data_file = data_folder / "raw_data.txt"  # Path 重载了 / 操作符,路径拼接超级方便

# 路径的解析
data_file.parent  # 获取父路径,这里的结果就是 data_folder
data_foler.parent # 会返回 Path("source_data")
data_file.parents[1] # 即获取到 data_file 的上上层目录,结果和上面一样是 Path("source_data")
data_file.parents[2] # 上上上层目录,Path(".")

dara_file.name # 文件名 "raw_data.txt"
dara_file.suffix  # 文件的后缀(最末尾的)".txt",还可用 suffixes 获取所有后缀

data_file.stem  # 去除掉最末尾的后缀后(只去除一个),剩下的文件名:raw_data

# 替换文件名或者文件后缀
data_file.with_name("test.txt")  # 变成 .../test.txt
data_file.with_suffix(".pdf")  # 变成 .../raw_data.pdf

# 当前路径与另一路径 的相对路径
data_file.relative_to(data_folder)  # PosixPath('raw_data.txt')

2. pathlib 常用函数

if not data_folder.exists():
    data_folder.mkdir(parents=True)  # 直接创建文件夹,如果父文件夹不存在,也自动创建

if not filename.exists():  # 文件是否存在
    filename.touch()  # 直接创建空文件,或者用 filename.open() 直接获取文件句柄

# 路径类型判断
if data_file.is_file():  # 是文件
    print(data_file, "is a file")
elif data_file.is_dir():  # 是文件夹
    for child in p.iterdir():  # 通过 Path.iterdir() 迭代文件夹中的内容
        print(child)

# 路径解析
# 获取文件的绝对路径(符号链接也会被解析到真正的文件)
filename.resolve()  # 在不区分大小写的系统上(Windows),这个函数也会将大小写转换成实际的形式。

# 可以直接获取 Home 路径或者当前路径
Path.home() / "file.txt" # 有时需要以 home 为 base path 来构建文件路径
Path.cwd()  / "file.txt" # 或者基于当前路径构建

还有很多其它的实用函数,可在使用中慢慢探索。

3. glob 通配符

pathlib 也提供了 glob 支持,也就是广泛用在路径匹配上的一种简化正则表达式。

data_file.match(glob_pattern)  # 返回 True 或 False,表示文件路径与给出的 glob pattern 是否匹配

for py_file in data_folder.glob("*/*.py"):  # 匹配当前路径下的子文件夹中的 py 文件,会返回一个可迭代对象
    print(py_file)

# 反向匹配,相当于 glob 模式开头添加 "**/"
for py_file in data_folder.glob("**/*.py"):  # 匹配当前路径下的所有 py 文件(所有子文件夹也会被搜索),返回一个可迭代对象
    print(py_file)

glob 中的 * 表示任意字符,而 ** 则表示任意层目录。(在大型文件树上使用 ** 速度会很慢!)

2. 排序常用库 - operator

operator 模块包含四种类型的方法:

1. operator.itemgetter

经常被用于 sorted/max/mix/itertools.groupby 等

使用方法:

# itemgetter
f = itemgetter(2)
f(r)  # return r[2]

# 还能一次获取多个值,像 numpy 那样索引
f2 = itemgetter(2,4,5)
f2(r)  # return (r[2], r[4], r[5])

# 或者使用 slice 切片
s = itemgetter(slice(2, None))
s[r]  # return r[2:]

# dict 索引也能用
d = itemgetter('rank', 'name')
d[r]  # return d['rank'], d['name']

用途:

# 用于指定用于比较大小的属性
key = itemgetter(1)
sorted(iterable, key=key)  # 使用 iterable[1] 对 iterable 进行排序
max(iterable, key=key)  # 找出最大的元素,使用 iterable[1] 做比较

# 用于高级切片(比如像 numpy 那样的,指定只获取某几列)
s = itemgetter(1,3,4)
matrix = [[0,1,2,3,4], [1,2,3,4,5]]
map(s, matrix)  # list 后得到 [(1, 3, 4), (2,4,5)]

2. operator.attrgetter

可用于动态获取对象的属性,与直接用 getattr() 不同的是,它可以嵌套访问属性。

# 嵌套访问属性
att = attrgetter("a.b.c")
att(obj)  # return obj.a.b.c

# 和 itemgetter 一样,也可以一次获取多个属性
att = attrgetter("a.b.c", "x.y")
att(obj)  # return (obj.a.b.c, obj.x.y)

# 不嵌套的话,用 getattr 就行
getattr(obj, "a")  # return obj.a

这里可以回顾一下类的两个魔法函数:

  1. __getattr__: 当被访问的属性不存在时,这个方法会被调用,它的返回值会成为对象的该属性。
    • 用于动态生成实例的属性/函数
  2. __getattribute__: 与 __getattr__ 唯一的差别在于,访问对象的任何属性,都会直接调用这个方法,不管属性存不存在

3. operator.methodcaller

可用于调用函数,它和 attrgetter 很像,差别在于 attrgetter 只是返回指定的属性,而 methodcaller 会直接把指定的属性当成函数调用,然后返回结果。

举例

f = methodcaller('name', 'foo', bar=1)
f(b)  # returns b.name('foo', bar=1)

4. 各种操作符对应的函数

operator.add、operator.sub、operator.mul、operator.div 等等,函数式编程有时需要用到。

3. itertools

itertools 提供了许多针对可迭代对象的实用函数

方法很多,基本不可能一次全记住。还是要用到时多查吧。大致记住有提供哪些功能,需要用到时能想起可以查这个模块就行。

1. 无限迭代器

  1. count(start=0, step=1): 从 start 开始,每次迭代时,返回值都加一个 step
    • 默认返回序列为 0 1 2 3...
  2. cycle(iterable): 不断循环迭代 iterable
  3. repeat(element, times=None): 默认永远返回 element。(如果 times 不为 None,就迭代 times 后结束)

2. 排列组合迭代器

  1. product(p1, p2, ..., repeat=1):p1, p2... 的元素的笛卡尔积,相当于多层 for 循环
    • repeat 指参数重复次数,比如
>>> from itertools import product
>>> r = product([1, 2], [3, 4], [5, 6])  # 重复一次,也就是 (p1, p2, p3) 的笛卡尔积
>>> pprint(list(r))       
[(1, 3, 5),
 (1, 3, 6),
 (1, 4, 5),
 (1, 4, 6),
 (2, 3, 5),
 (2, 3, 6),
 (2, 4, 5),
 (2, 4, 6)]
>>> r2 = product([1, 2], [3, 4], [5, 6], repeat=2)  # 重复两次,即 (p1, p2, p3, p1, p2, p3) 的笛卡尔积
>>> pprint(list(r2))
[(1, 3, 5, 1, 3, 5),
 (1, 3, 5, 1, 3, 6),
 (1, 3, 5, 1, 4, 5),
 (1, 3, 5, 1, 4, 6),
 (1, 3, 5, 2, 3, 5),
...
  1. permutations(p[, r]):p 中元素,长度为 r 的所有可能的排列。相当于 product 去重后的结果。
  2. combinations(p, r):既然有排列,当然就有组合了。

3. 其他

  1. zip_longest(*iterables, fillvalue=None):和 zip 的差别在于,缺失的元素它会用 fillvalue 补全,而不是直接结束。
  2. takewhile()
  3. dropwhile()
  4. groupby()

等等等,用得到的时候再查了。。。

4. collections

提供了一些实用的高级数据结构(容器)

  1. defaultdict:这个感觉是最常用的,可以给定 key 的默认值
  2. Counter:方便、快速的计数器。常用于分类统计
  3. deque:一个线程安全的双端队列
  4. OrderedDict:有时候会需要有序字典
  5. namedtuple:命名元组,有时用于参数传递。与 tuple 的差别是它提供了关键字参数和通过名字访问属性的功能
  6. ChainMap:将多个 map 连接(chain)在一起,提供一个统一的视图。因为是视图,所以原来的 map 不会被影响。

5. 常用函数装饰器 functools

functools 提供了几个有时很有用的函数和装饰器

1. @functools.wraps

这个装饰器用于使装饰器 copy 被装饰的对象的 __module__, __name__, __qualname__, __annotations__ and __doc__ 属性,这样装饰器就显得更加透明。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def my_decorator(f):
     @wraps(f)
     def wrapper(*args, **kwds):
         print('Calling decorated function')
         return f(*args, **kwds)
     return wrapper  # 用了 wraps,wrapper 会复制 f 的各种文档属性

@my_decorator
def func(xx):
    """ this is func's docstring"""
    print("this is func~")

如果不用 wraps 的话,因为实际上返回的是 wrapper,被装饰对象的这些文档属性都会丢失。(比如 docstring)
因此在使用 wrapper 装饰器时,添加 @wraps() 装饰器是个好习惯。

2. functools.partial

这个感觉和高等数学的偏函数很像:比如函数 z = f(x, y) 有 x 和 y 两个变量,现在把 x 看作常数,就可以对 y 进行求导运算。
而 python 的 partial 也差不多,不过它不是把 x 看作常数,而是先给定 x 的值。用法如下:

from functools import partial
basetwo = partial(int, base=2)  # 先给定 int 函数的 base 参数为 2
basetwo.__doc__ = 'Convert base 2 string to an int.'  # 如果需要文档,可以添加 __doc__ 属性
basetwo('10010')  # return 18

此外,还有个 partialmethod 函数,待了解

3. @functools.lru_cache(maxsize=128, typed=False)

如果某方法可能被频繁调用(使用相同的参数),而且它的结果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改变。可以用 lru_cache 装饰它,减少运算量或 IO 操作。

from functools import lru_cache

# 缓存最近的(least recently used,lru) 64 次参数不同的调用结果。
@lru_cache(maxsize=64)
def my_sum(x):  # 后续的调用中,如果参数能匹配到缓存,就直接返回缓存结果
    return sum(x)

比如用递归计算斐波那契数列,数值较低的参数会被频繁使用,于是可以用 lru_cache 来缓存它们。
或者爬取网页,可能会需要频繁爬取一个变化不快的网页,这时完全可以用 cache 缓存。

但是它不能控制缓存失效时间,因此不能用于 Web 系统的缓存。还是得自己写个简单的装饰器,把缓存存到 redis 里并设置 expires。或者直接用 Flask 或 Django 的 caching 插件。

4. @functools.singledispatch

单重派发,即根据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的类型,来决定调用哪一个同名函数。

@singledispatch
def parse(arg):  # 首先定义一个默认函数
    print('没有合适的类型被调用')  # 如果参数类型没有匹配上,就调用这个默认函数

@parse.register(type(None))  # 第一个参数为 None
def _(arg):
    print('出现 None 了')

@parse.register(int)  # 第一个参数为整数
def _(arg):
    print('这次输入的是整数')

@parse.register
def _(arg: list):  # python3.7 开始,可以直接用类型注解来标注第一个参数的类型
    print('这次输入的是列表')

画外:有单重派发,自然就有多重派发,Julia 语言就支持多重派发,即根据函数所有参数的类型,来决定调用哪一个同名函数。
Julia 语言根本没有类这个定义,类型的所有方法都是通过多重派发来定义的。

其他

  1. @functools.total_ordering:用于自动生成比较函数。
  2. functools.cmp_to_key(func):用于将老式的比较函数,转换成新式的 key 函数。

6. 上下文管理 - contextlib

即实现使用 with 语句进行自定义的上下文管理。

1. 使用 __enter____exit__

Java 使用 try 来自动管理资源,只要实现了 AutoCloseable 接口,就可以部分摆脱手动 colse 的地狱了。

而 Python,则是定义了两个 Protocol:__enter____exit__. 下面是一个 open 的模拟实现:

class OpenContex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ilename, mode):  # 调用 open(filename, mode) 返回一个实例
        self.fp = open(filename, mode)

    def __enter__(self):  # 用 with 管理 __init__ 返回的实例时,with 会自动调用这个方法
        return self.fp

    # 退出 with 代码块时,会自动调用这个方法。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ue, traceback):
        self.fp.close()

# 这里先构造了 OpenContext 实例,然后用 with 管理该实例
with OpenContext('/tmp/a', 'a') as f:
    f.write('hello world')

这里唯一有点复杂的,就是 __exit__ 方法。和 Java 一样,__exit__ 相当于 try - catch - finallyfinally 代码块,在发生异常时,它也会被调用。

当没有异常发生时,__exit__ 的三个参数 exc_type, exc_value, traceback 都为 None,而当发生异常时,它们就对应异常的详细信息。
发生异常时, __exit__ 的返回值将被用于决定是否向外层抛出该异常,返回 True 则抛出,返回 False 则抑制(swallow it)。

Note 1:Python 3.6 提供了 async with 异步上下文管理器,它的 Protocol 和同步的 with 完全类似,是 __aenter____aexit__ 两个方法。
Note 2:与 Java 相同,with 支持同时管理多个资源,因此可以直接写 with open(x) as a, open(y) as b: 这样的形式。

2. 推荐:contextlib

2.1 @contextlib.contextmanager

对于简单的 with 资源管理,编写一个类可能会显得比较繁琐,为此 contextlib 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装饰器 @contextlib.contextmanager 用来简化代码。

使用它,上面的 OpenContext 可以改写成这样: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
def make_open_context(filename, mode):
    fp = open(filename, mode)
    try:
        yield fp  # 没错,这是一个生成器函数
    finally:
        fp.close()


with make_open_context('/tmp/a', 'a') as f:
    f.write('hello world')

使用 contextmanager 装饰一个生成器函数,yield 之前的代码对应 __enter__,finally 代码块就对应 __exit__.

Note:同样,也有异步版本的装饰器 @contextlib.asynccontextmanager

2.2 contextlib.closing(thing)

用于将原本不支持 with 管理的资源,包装成一个 Context 对象。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losing
from urllib.request import urlopen

with closing(urlopen('http://www.python.org')) as page:
    for line in page:
        print(line)

# closing 等同于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
def closing(thing):
    try:
        yield thing
    finally:
        thing.close()  # 就是添加了一个自动 close 的功能
2.3 contextlib.suppress(*exceptions)

使 with 管理器抑制代码块内任何被指定的异常:

from contextlib import suppress

with suppress(FileNotFoundError):
    os.remove('somefile.tmp')

# 等同于
try:
    os.remove('somefile.tmp')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ass
2.4 contextlib.redirect_stdout(new_target)

将 with 代码块内的 stdout 重定向到指定的 target(可用于收集 stdout 的输出)

f = io.StringIO()
with redirect_stdout(f):  # 将输出直接写入到 StringIO
    help(pow)
s = f.getvalue()

# 或者直接写入到文件
with open('help.txt', 'w') as f:
    with redirect_stdout(f):
        help(pow)

redirect_stdout 函数返回的 Context 是可重入的( reentrant),可以重复使用。

二、实用代码片段

1. 元素分组/group

数据处理中一个常见的操作,是将列表中的元素,依次每 k 个分作一组。

下面的函数使用非常简洁的代码实现了元素分组的功能:

from itertools import zip_longest

def group_each(a, size: int, longest=False):
    """
        将一个可迭代对象 a 内的元素, 每 size 个分为一组
        group_each([1,2,3,4], 2) -> [(1,2), (3,4)]
    """
    iterators = [iter(a)] * size  # 将新构造的 iterator 复制 size 次(浅复制)

    func_zip = zip_longest if longest else zip
    return func_zip(*iterators)  # 然后 zip

a = "abcdefghijk"

list(group_each(a, 3))
# => [('a', 'b', 'c'), ('d', 'e', 'f'), ('g', 'h', 'i')]

list(group_each(a, 3, longest=True))
# => [('a', 'b', 'c'), ('d', 'e', 'f'), ('g', 'h', 'i'), ('j', 'k', None)]

这个函数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zip(*[iter(a)] * 3),如果没想到浅复制(Shallow Copy)特性的话,会很难理解它的逻辑。

此外,如果某个 size 比较常用(比如 2),还可以用 partial 封装一下:

from functools import partial

 # 每两个分一组
group_each_2 = partial(group_each, size=2)  # 等同于 group_each_2 = lambda a: group_each(a, 2)

a = "abcde"

list(group_each_2(a))
# => [('a', 'b'), ('c', 'd')]

list(group_each_2(a, longest=True))
# => [('a', 'b'), ('c', 'd'), ('e', None)]

2. 扁平版本的 map

稍微接触过函数式应该都知道 flat_map,可 Python 标准库却没有提供。下面是我在 stackoverflow 上找到的实现,其实很简单

from itertools import chain

def flat_map(f, items):
    return chain.from_iterable(map(f, items))

它和 map 的差别在于是不是扁平(flat) 的(废话。。),举个例子

>>> list(map(list, ['123', '456']))
[['1', '2', '3'], ['4', '5', '6']]
>>> list(flat_map(list, ['123', '456']))
['1', '2', '3', '4', '5', '6']

3. 轮流迭代多个迭代器

假设我有多个可迭代对象(迭代器、列表等),现在我需要每次从每个对象中取一个值,直到某个对象为空。如果用循环写会比较繁琐,但是用 itertools 可以这样写:

from itertools import chain

def iter_one_by_one(items):
    return chain.from_iterable(zip(*items))

a = [1,2,3]
b = [4,5,6]
c = [7,8,9,10]

list(iter_one_by_one([a,b,c]))  # =>  [1, 4, 7, 2, 5, 8, 3, 6, 9]

4. 多 dict 的去重

假设我们有一个 dict 的列表,里面可能有内容一模一样的 dict,我们需要对它做去重。
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使用 set,可是 set 中的元素必须是 hashable 的,而 dict 是 unhashable 的,因此不能直接放进 set 里。

>>> a = [{'a': 1}, {'a': 1}, {'b': 2}]
>>> set(a)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usr/local/lib/python3.7/site-packages/IPython/core/interactiveshell.py", line 2961, in run_code
    exec(code_obj, self.user_global_ns, self.user_ns)
  File "<ipython-input-5-5b4c643a6feb>", line 1, in <module>
    set(a)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dict'

难道就必须手写递归了么?未必,我在 stackoverflow 看到这样一个小技巧

import json

def unique_dicts(data_list: list):
    """unique a list of dict
        dict 是 unhashable 的,不能放入 set 中,所以先转换成 str
        
        unique_dicts([{'a': 1}, {'a': 1}, {'b': 2}])  ->  [{'a': 1}, {'b': 2}]
    """
    data_json_set = set(json.dumps(item) for item in data_list)
    return [json.loads(item) for item in data_json_set]

5. str 的 startswith 和 endswith 的参数可以是元组

In[7]: a = "bb.gif"
In[8]: b = 'a.jpg'
In[9]: a.endswith(('.jpg', '.gif'))
Out[9]: True
In[10]: b.startswith(('bb', 'a'))
Out[10]: True

6. 判断两个对象的所有属性都相同

python 和 java 一样,直接用 == 做判断,默认是比较的引用,相当于 is。对自定义的类,你需要重写 __eq__ 函数。
判断值相等的方法很简单,一行代码:

class A:
    ...
    def __eq__(self, obj):
        return self.__dict__ == obj.__dict__  # 转成 __dict__ 再比较

7. 案例

7.1 html table 元素的处理

在做爬虫工作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 table 元素:

对这种 html 元素,我一般会直接把它转换成 list,结果如下:

table = [['label1', 'value1', 'label2', 'value2'],
         ['label3', 'value3'],
         ['label4', 'value4', 'label5', 'value5'],
         ...
         ]

为了方便索引,现在我需要把上面的数据转换成下面这个样子的 dict

{
    'label1': 'value1',
    'label2': 'value2',
    'label3': 'value3',
    'label4': 'value4',
    'label5': 'value5'
}

如果是平常,大概需要写循环了。不过如果用刚刚说到的几个函数的话,会变得异常简单

 # 1. 分组
groups = flat_map(group_each_2, table)

# 1.1 flat_map 返回的是迭代器,list 后内容如下:
# [('label1', 'value1'),
#  ('label2', 'value2'),
#  ('label3', 'value3'),
#  ('label4', 'value4'),
#  ('label5', 'value5')]

# 2. 转换成 dict
key_values = dict(groups)   # 得到的 key_values 与上面需要的 dict 别无二致。

三、常见错误

1. 浅复制导致错误

利用好浅复制,可以非常简洁的实现前面提到的元素分组/group功能,但是如果不注意,也会导致非常隐晦的错误!

比如在使用 * 作为重复运算符时,如果目标是一个嵌套的可变对象,就会产生令人费解的问题:

>>> a = [1,2,3]
>>> b = a * 3
>>> b
[1, 2, 3, 1, 2, 3, 1, 2, 3]
>>> b = [a] * 3  # nested
>>> b
[[1, 2, 3], [1, 2, 3], [1, 2, 3]]
>>> b[1][1] = 4
>>> b
[[1, 4, 3], [1, 4, 3], [1, 4, 3]]

因为 * 并不是深拷贝,它只是简单地复制了 [a] 这个列表,里面的 [1,2,3] 都是同一个对象,所以改了一个,所有的都会改变。
解决方法是不要使用 * 号,改用[a.copy() for i in range(3)] 执行深拷贝。如果不需要修改,请直接使用不可变对象。

2. 变量作用域

  1. Python 中只有模块,类以及函数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其它的代码块是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的。(而在 C/Java 中,任何一个 {} 块就构成一个局部作用域。另外 Julia 中 for/while/try-catch 都是局部作用域,但 if-else 又不是局部作用域。总之这些小差别要注意。)
  2. 局部变量可以与外部变量同名,并且在其作用域中,局部变量会覆盖掉外部变量。
    不知是出于实现简单或是性能,还是其他的原因,好像所有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其实我更希望变量的作用域覆盖会报错。
  3. 如果有函数与其他函数或变量(甚至某些保留字)同名,后定义的会覆盖掉先定义的。(这是因为 Python 中函数也是对象。而在 C/Java 中这是会报错的)

此外,还有一个小问题,先看一个例子:

>>> i = 4
>>> def f():     # 单纯的从函数作用域访问外部作用域是没问题的
...     print(i)
... 
>>> f()
4

再看一个问题举例:

>>> i = 3
>>> def f():
...     print(i)  # 这里应该是访问外部作用域
...     i = 5     # 可这里又定义了一个同名局部变量 i
... 
>>> f()   # 于是就出错了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File "<stdin>", line 2, in f
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i'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如果在内部作用域先访问外部作用域,再定义一个同名的局部变量,解释器就懵逼了。
如果你其实想做的是改变全局变量 i 的值,就应该在开头声明 global i. 而如果 外部变量 i 不是存在于全局作用域,而是在某个闭合作用域内的话,就该用 nonlocal i

四、自定义装饰器

装饰器有两种:用函数定义的装饰器,还有用类定义的装饰器。函数装饰器最常用。

装饰器可用于装饰函数,修改函数/类的某些行为,或者将函数注册到别的地方。

1. 函数定义装饰器

@decc
def gg(xx):
    ...

# 等同于
def gg(xx)
gg = decc(gg)

带参的装饰器

@decorator(A, B)
def F(arg):
    ...

F(99)

# 等同于
def F(arg):
    ...

F = decorator(A, B)(F)      # Rebind F to result of decorator's return value
F(99)                                # Essentially calls decorator(A, B)(F)(99)

上面演示的是用函数定义的装饰器,也是最常用的装饰器。
装饰器接收的参数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下面是一个带参的装饰器:

@on_command("info")
def get_info():
    return "这就是你需要的 info"

def on_command(name: str):  # 调用此函数获得装饰器,这样就实现了带参装饰器
    def deco(func: Callable) -> Callable:  # 这个才是真正的装饰器
        # 将命令处理器注册到命令列表内
        return func  # 直接返回原函数,这样的话,多个装饰器就不会相互影响了。
    return deco

# 上面的等同于:
get_info = on_command("info")(get_info)  # on_command("info") 返回真正的装饰器

如果你的 on_command 有通用的部分,还可以将通用的部分抽离出来复用:

def _deco_maker(event_type: str) -> Callable:  # 调用这个,获取 on_xxx 的 deco_deco,
    def deco_deco(self) -> Callable:   # 这个对应 on_xxx
        def deco(func: Callable) -> Callable: # 这个才是真正的装饰器
            # do something 
            return func  # 返回原函数

        return deco

    return deco_deco

我们知道 Python 的类实际上是可以很方便的修改的,因此函数装饰器也能用于装饰类,修改类的某些行为。

def log_getattribute(cls):
    # Get the original implementation
    orig_getattribute = cls.__getattribute__

    # Make a new definition
    def new_getattribute(self, name):
        print('getting:', name)
        return orig_getattribute(self, name)

    # Attach to the class and return
    cls.__getattribute__ = new_getattribute  # 修改了被装饰类 cls 的 __getattribute__
    return cls

# Example use
@log_getattribute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x):
        self.x = x
    def spam(self):
        pass

2. 类定义装饰器

类定义装饰器和函数定义装饰器的使用方式完全一致。它也可以用于装饰函数或者类。

那么为啥还需要类定义装饰器呢?它的优势在于类是可以继承的,这样的话,就能用继承的方式定义装饰器,将通用部分定义成超类。

类定义装饰器的定义方法如下:

# PythonDecorators/entry_exit_class.py
class entry_exi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
        self.f = f

    def __call__(self):  #关键在于这个函数,它使此类的对象变成 Callable
        print("Entering", self.f.__name__)
        self.f()
        print("Exited", self.f.__name__)

@entry_exit
def func1():
    print("inside func1()")

# 上面的装饰器相当于
func1 = entry_exit(func1)  # 从这里看的话,装饰器的行为完全一致

# 接下来调用该函数(实际上是调用了 entry_exit 对象的 call 函数)
func1()

输出结果如下:

Entering func1
inside func1()
Exited func1

五、OOP

  1. 调用超类方法:

    • 直接通过超类名.__init__(self,xx)调用
    • 通过super(__class__, self).__init__()调用。
      (Python3 可直接用 super().__init__()
      但是要搞清楚,super()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代理类。另外被代理的类也不一定是其超类。如果不清楚这些差别,最好还是显式用方法一最好。
  2. 抽象超类:@abstractmethod

  3. @staticmethod @classmethod 与 Java 的 static 方法对比
    python的类方法、静态方法,与java的静态方法:

    1. java 中 constants、utils 这样的静态类,对应的是python的一个模块(文件),类属性对应模块的全局属性,静态方法对应模块的函数

    2. 对于 java 中需要访问类属性的静态方法,如果它不属于第一类,应该用 @classmethod 实现它。classmethod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定有一个 cls 传入。这种方法的主要用途是实现工厂函数。

    3. 对于不需要访问任何类属性,也不属于第一类的方法,应该用 @staticmathod 实现。这种方法其实完全不需要放到类里面,它就是一个独立的函数。(仍然放里面,是为了把功能类似的函数组织到一起而已。)

  4. __slots__: 属性导出,不在该列表内的属性,若存在则为只读。不存在的话,就不存在。。
    6. __getattr__: 拦截对不存在的属性的访问,可用于实现动态分配属性。

  5. __getattribute__: 和上面相同,但是它拦截对所有属性的访问,包括对已存在的属性的访问。

  6. @property: 提供对属性访问的安全检查

  7. descriptor: get set delete 控制对类的访问。(上面的 getattr 等是控制对类的属性的访问)

  8. 类构造器 __new__:在 __init__ 之前运行,它接收一个 cls 参数,然后使用它构造并返回类实例 self

  9. 类方法的 cls 即是当前类,是 type 的实例,cls.xxx<类名>.xxx 调用结果是一致的。而 self 由 __new__ 构造,是 cls 的实例。

元类 metaclasses

元类,也就是用于创建class 的 class,算是很高级的话题了(If you wonder whether you need metaclasses, you don’t )
元类的工作流程:

  1. 拦截类的创建
  2. 修改类
  3. 返回修改之后的类

详细直接看 http://blog.jobbole.com/21351/ 吧。

六、查看 Python 源码

对一般的标准库的模块,要查看其具体的 Python 实现是很简单的:直接通过 __file__ 属性就能看到 .py 文件的位置。

但是 Python 很多功能是 C 写的,对于这类函数/类,__file__ 就没啥用了。

如果是需要查看 builtins 模块 的具体实现,直接查看 Python/bltinmodule.c 就行。

其他 C 模块的源码,待补充具体的查看方法。

七、参考文档

posted @ 2018-09-08 19:42  於清樂  阅读(149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