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看康震教授讲《卖油翁》有感

      昨晚,康震教授重新诠释了欧阳修的《卖油翁》,听后结合现在的工作感触很大。《卖油翁》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找到: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它,但手熟耳!”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它,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射箭很NB的被一个倒油很NB的老翁鄙视”的故事,最后总结为“惟手熟尔”、“熟能生巧”云云。

      实际上语文课本少了最后一句,我认为这是“画龙点睛”的一句: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斲轮者何异?

      这里与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了,第一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第二个可能比较少接触叫“轮扁斲轮”: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庖丁解的不是牛而是“零件”,轮扁斲轮得心应手,粗看两则故事都是“熟能生巧”,最终却带出了“养生之道”、“古人之糟魄” 这两个的大道理, 这与卖油翁有什么关系?康教授用“境界”这个词道破个中玄机,专家级的庖丁领悟出了“顺应自然”的养生“境界”;大师级的轮扁深知“徐疾之数“仅靠圣贤书所不能传授的道理。

      搞IT的人和庖丁、轮扁一样都是靠手艺吃饭,有些人写的程序、做的方案就是经不起折腾,有些人却能造就经典;有些人读N多权威的官方文档,实施时还是磕磕碰碰,有些人看两眼文档就能实施得很好,为什么呢?追求“熟能生巧”只是一个阶段,领悟出“境界”才是最终努力的方向,现在网络条件很好,做到“惟手熟尔”不难,达到“熟能生巧”也不太难,但要掌握轮扁所说的连自己儿子都学不来的“徐疾之数”才是至高境界 。

posted @ 2010-09-26 23:11  killkill  阅读(16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