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微观市场机制分析

第一节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

消费者

消费

  • 为个体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

消费者

  • 具有消费预算、能够作出统一消费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 个人、家庭、企业、组织。
    • 消费者行为最基本的假定是消费理性

生产者

生产者(企业或厂商)

  • 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和销售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 经历了工场手工业时期、工厂制时期、现代企业时期三个阶段
  • 经济学假定:生产者或企业具有生产理性,即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 生产目标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市场

  • 交易场所以及买卖双方在此场所进行交易的行为
    • 交易场所是经常进行物品交换的人为了减少搜寻成本而自发形成的。
  • 市场类型
    • 商品的基本属性分:
      • 商品市场
        • 消费品市场
        • 工业品市场
      • 要素市场:进行生产要素交易的市场
        • 生产资料市场
        • 资本市场
        • 劳动力市场
        • 房地产市场
        • 技术信息市场
    • 交易对象是否具有物质实体
      • (有形)产品市场
      • (无形)服务市场
    • 竞争或垄断的程度
      • 完全竞争市场
      • 完全垄断市场
      • 垄断竞争市场
      • 寡头垄断市场

第二节 市场需求分析

需求及其表达

需求函数

\[\begin{align*} 价格(核心):&P \\ 消费者收入水平:&I \\ 相关商品价格:&P_r \\ 消费者偏好:&T \\ 消费者对商品的未来价格预期:&E \\ 其他影响因素:&O \\ 需求量:&Q_D = f(P,I, P_r, T,E,O) \\ &线性形式:Q_D = a + b_PP + b_II + b_{P_r}P_r + b_TT + b_EE + b_OO \\ &一般考虑需求量Q_D与自身价格P的函数关系:Q_D = a + b_PP \end{align*} \]

  

需求表

  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

  根据“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几何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与数学的习惯相反,微观经济分析通常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需求量

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

   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1)替代效应:

    \(价格\uparrow,则替代品购买量\uparrow,导致该商品需求量\downarrow\)

  (2)收入效应:

    * 起决定的收入水平指相对收入水平,并非绝对收入水平

    for 正常商品: \(收入水平\uparrow, then\space消费量\uparrow\)

           \(价格\uparrow,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则其相对收入水平\downarrow,这引起消费者所购正常品的总量\downarrow\)

    for 低档品:

      一般低档品: \(收入水平\uparrow, then \space消费量\downarrow;收入水平\downarrow, then \space消费量\uparrow\)

      吉芬品: $价格\uparrow,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下降量\lt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上升量(相对收入水平\downarrow),总需求\uparrow $

个体需求(单个需求)

   在一定市场范围内个别消费者(家庭、居民、个人)对某种商品(服务)的需求

市场需求(整体需求)

  在一定市场范围内全部消费者(家庭、居民、个人)对某种商品(服务)的需求。

关系

  一定范围内的个体需求的合成 构成 市场需求。

 需求:是在各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代表一种关系

  需求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P)不变的情况下,其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平移

        是整个需求函数或整个需求表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是在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代表某个数值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商品自身的价格(P)变化而引的需求量的变化

          并不改变需求函数或需求表,表现为需求曲线上A点到B点的移动

需求弹性分析

需求弹性

  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

  • 一定时期内,某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frac{需求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

  • 价格弧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E_P=\frac{\Delta Q/Q_{平均}}{\Delta P/P_{平均}}=\frac{\Delta Q}{\Delta P_{}} \cdot \frac{P_{平均}}{Q_{平均}} \]

  • 价格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_P=\lim_{\Delta P \rightarrow 0}\frac{\Delta Q/Q}{\Delta P/P}=\frac{d Q}{d P} \cdot \frac{P}{Q} \]

  • 弹性

    • 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比例 \(\gt\) 价格变动比例,即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剧烈,\(弹性(绝对值)\gt 1\)
    • 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比例 \(\lt\) 价格变动比例,即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弹性(绝对值)\lt 1\)
    • 缺乏弹性: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弹性(绝对值)= 1​\) ,需求曲线为双曲线
    • 完全弹性:弹性为无穷大
    • 完全无弹性:弹性为 \(0\)
    • 注意:线性需求曲线,斜率不变,但价格弹性是变化的(因为除了跟斜率相关,还跟P、Q相关)
  •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 可替代性:越易替代,价格弹性越大
    • 用途广泛性:用途越广泛,价格弹性越大
    • 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必需品价格弹性小,非必需品价格弹性大
    • 商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中的比重:比重越大,价格弹性可能越大
    • 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考察/度量时间越长,需求弹性可能越大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应用

  销售总收益 = 价格×销售量

  • 销售总收益的变动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 富有弹性: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 缺乏弹性: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 单位弹性:价格的变动对销售总收益无影响

需求的收入弹性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收入弹性=\frac{需求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

  • 收入弧弹性

    \[E_I=\frac{\Delta Q/Q_{平均}}{\Delta I/I_{平均}}=\frac{\Delta Q}{\Delta I} \cdot \frac{I_{平均}}{Q_{平均}} \]

  • 收入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_I=\lim_{\Delta I \rightarrow 0}\frac{\Delta Q/Q}{\Delta I/I}=\frac{d Q}{d I} \cdot \frac{I}{Q} \]

  • 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将商品分类

    • 低档品\(收入弹性 \lt 0​\),即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化。
    • 正常品\(收入弹性 \gt 0\),即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化。
      • \(收入弹性\lt1​\) 的商品一般为必需品
      • \(收入弹性\gt1\) 的商品一般为奢侈品
    • 恩格尔定律:家庭或国家越富裕,食物需求的收入弹性就越小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交叉价格弧弹性

    \[E_P=\frac{\Delta Q_X/Q_{X}}{\Delta P_Y/P_{Y}}=\frac{\Delta Q_X}{\Delta P_{Y}} \cdot \frac{P_{Y}}{Q_{X}} \]

  • 交叉价格点弹性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_P=\lim_{\Delta P_Y \rightarrow 0}\frac{\Delta Q_X/Q_{X}}{\Delta P_Y/P_{Y}}=\frac{d Q_X}{d P_{Y}} \cdot \frac{P_{Y}}{Q_{X}} \]

  • 交叉弹性→替代品与互补品

    • 替代品: 交叉价格弹性为正
    • 互补品: 交叉价格弹性为负
    • 相互独立:交叉价格弹性为零

  • 交叉价格弹性的应用
    • 经济行业划分
    • 企业产品策略

第三节 市场供给分析

供给(Supply)及其表达

商品或服务的供给

  • 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生产者有提供出售的能力。
    • 体现了商品的价格与相应的供给量的内在关系。

影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 商品自身价格(\(P\)
  • 生产成本(\(C\)
  • 相关商品的价格(\(P_r\)
  • 生产的技术水平(\(T\)
  • 生产者的未来价格预期(\(E\)

供给函数

\[\begin{align*} 供给量:&\\ &Q_S = f(P,C, P_r, T,E,O) \\ 只考虑商&品供给量与自身价格的线性对应关系时:\\ &Q_S = d + d_PP \end{align*} \]

供给曲线

  根据供给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供给量”的组合在几何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供给量

供给定律

  • 一般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 对于土地、劳动力等一些特殊的生产资源来说,其供给曲线不总是向右上方倾斜:

    •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与\(Q\)
    • 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劳动者反倒有更多经济实力享受闲暇,结果继续提高工资可能反而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在某些条件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并不一定向右上方倾斜。

个体供给

  一定市场范围内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

市场供给

  一定市场范围内所有个体供给的总和。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是各个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代表一种关系

  供给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税补等)

    是整个供给函数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有可能是平移,也可能不是平移)

  供给量是在确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代表某个数值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化

         并不改变供给函数或供给表,表现为供给曲线上A点到C点的移动

市场供给弹性分析

供给弹性

  用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供给的价格弹性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弧弹性:(同需求价格弹性)

    表示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E_S=\frac{\Delta Q/Q_{平均}}{\Delta P/P_{平均}}=\frac{\Delta Q}{\Delta P_{}} \cdot \frac{P_{平均}}{Q_{平均}} \]

  • 价格点弹性:(同需求价格弹性)

    表示供给曲线上某一点上的供给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_S=\lim_{\Delta P \rightarrow 0}\frac{\Delta Q/Q}{\Delta P/P}=\frac{d Q}{d P} \cdot \frac{P}{Q} \]

  •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分类(同需求价格弹性)

    • 完全无弹性\(弹性=0​\)

    • 缺乏弹性\(弹性\lt1​\)

    • 单位弹性: $弹性=1 $。

    • 富有弹性\(弹性>1​\)

    • 完全弹性\(弹性 = + \infty\)

  •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 产量调整需要的时间
    • 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的情况
    • 商品生产周期的长短

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供给的成本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生产的成本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成本弹性一般为负值。——商品的供给量与生产成本反方向变化,\(成本\uparrow,供给\downarrow\)

第四节:市场均衡与政府政策

市场均衡

​均衡(Equilibrium)

​ 经济活动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达到相对静止或稳定的状态

  • 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均衡状态
  • 一般均衡: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均衡状态。

商品的均衡价格

  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点: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交点,此时的价格\(P^*\)均衡价格,供给\需求量\(Q^*\)均衡数量 (\(Q_D\)为需求量,\(Q_S\)为供给量)

  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市场状况(供大于需)商品过剩(Surplus)或超额供给(Excess supply)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市场状况(需大于供)商品短缺(Shortage)或超额需求(Excess supply)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 需求变动的影响

    • 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左)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增加(减少)
  • 供给变动的影响

    • 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左)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 下降(上升),均衡数量 增加(减少)
  • 上面个两者增减对于均衡数量的影响一致,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相反

  •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市场均衡与政府政策

价格控制

  • 规定价格上限

    • 战时政府为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水平, 会对一些生活必需品规定一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mathrm{OI}\) ,结果导致供给量减少(到\(\mathrm{OR}\)),需求量增加(到\(\mathrm{OL}​\)),形成前面需大于供的情况
    • 短缺数\(\mathrm{OL-OR=RL}\) (\(\mathrm{O、L、R}\) 皆是\(Q\)轴上的点)
    • 积极作用
      • 在短期突发事件中,维持消费者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社会稳定
    • 消极作用
      • 传递了不反映市场真实供求状况的价格信息
      • 价格过低→生产者积极性降低→进一步供给短缺→从价格管制变为进一步的数量管制。
  • 规定价格下限

    • 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以及国家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政府往往规定高于均衡价的最低价\(\mathrm{OI}\),会刺激供给量增加到\(\mathrm{OL}\),抑制需求量到\(\mathrm{OR}\)。(比如:农产品的支持价保护价
    • 过剩数\(\mathrm{OL-OR=RL}\) (\(\mathrm{O、L、R}\) 皆是\(Q\)轴上的点)
    • 积极作用
      • 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安定、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 消极作用
      • 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了失真的价格信息
      • 难以操作
      • 政府财政支出增加
      • 政府机构、人员、行政经费增加
      • 不利于被保护者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 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以行政、政治手段强制购买、硬性供给,同样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 增加了海关缉私、打私的任务与难度
  • 政府控制价格的放开问题

    • 政府设置价格上限的一般是短缺商品/必需品
    • 需求弹性很大,供给弹性又较大的商品,最好由市场自己调节

价格补贴和税收

  • 税收

    • 对市场交易的单位商品或交易额收取生产者或消费者固定金额或固定比例的货币。
  • 价格补贴

    • 对市场交易的单位商品给予生产者或消费者固定金额的货币。
  • 税收和价格补贴政策实质

    • 使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或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来影响供给或需求的变动,进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征税和补贴的影响

    • 税收抑制市场经济活动,而补贴刺激市场经济活动。

      行为 生产成本 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只对生产者征税 \(\uparrow\) \(\leftarrow\) -- \(\uparrow\) \(\downarrow\)
      只对生产者补贴 \(\downarrow\) \(\rightarrow\) -- \(\downarrow\) \(\uparrow\)
      只对消费者征税 \(\downarrow\) -- \(\leftarrow\) \(\downarrow\) \(\downarrow\)
      只对消费者补贴 \(\uparrow\) -- \(\rightarrow\) \(\uparrow\) \(\uparrow\)
  • 税收归宿问题

    • 新的均衡价格:\(P_1>P_0\)
    • 新的均衡数量:\(Q_1 < Q_0\)
    • 消费者承担的税收:\(P_1 - P_0\)
    • 生产者承担的税收:\(P_0 - P_2\)
    • 注:\(P_0​\)为征税前均衡价格,\(P_1​\)为征税后均衡价格,\(Q_0,Q_1​\)同理,\(P_2​\)\(Q_1​\)对应征税前供给曲线的价格
  • 税收分摊的比例依赖于需求和供给曲线的斜率\(k\)

    • \(k_{需求} > k_{供给}\) 时,需求更刚性,则税收更多由消费者承担。
    • \(k_{需求} < k_{供给}\) 时,供给更刚性,则税收更多由生产者承担。

    所以

    • 政府如果对消费者征税,可以获得与对生产者征税相同的结论:
      •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状况都会变坏,共同分摊税收;税收负担更多落在价格弹性较小(更刚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 政府如果对商品价格补贴:
      •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状况都会变好,它们将分享政府给予的价格补贴; 补贴更多地由价格弹性较小(更刚性)的市场一方获得
posted @ 2019-03-27 22:14  Khunkin  阅读(62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