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何国产酒不适合酒吧?

转载自:知乎

网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35427

我这个人很喜欢喝酒,但是我喝的很少。这两点并不矛盾。我喝酒要么是一个人喝,要么是跟很好的朋友一起喝,很少在应酬中喝。白天不喝酒,跟陌生人不喝酒,不喝太差的酒,也不喝自己不喜欢的酒。所以,虽然我喝过的酒,远远赶不上很多人,不过我对酒的品位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恕我直言,绝大部分中国本土的酒类,包括白酒、黄酒、米酒等,不适合在酒吧饮用。酒吧的特点是:一般为净饮或鸡尾酒,不带饭菜(最多带点花生米、薯条等);清吧多为独自饮酒或跟两三朋友饮酒,闹吧多为一群朋友饮酒,但都不是应酬;由于众口难调,要求酒水有较强的普适性,既能让懂酒的人喝,也能让不能喝酒的人喝;酒水的价格也应有较大的区间,主力酒类不宜过贵,但也应该有高质高价的酒类;酒劲不宜太强,度数不宜太高,否则喝几杯就倒了,无法安排后续节目。

白酒最不符合酒吧的要求。首先,大部分高档白酒的度数都在53度以上;虽然近年来38度左右的白酒开始流行,不过酒徒都觉得不够味。53度的酒类,在欧美是上不了货架的,喝的时候只宜小杯品,而且如果不搭配菜肴,很容易伤到肠胃。配制鸡尾酒可以降低度数,问题在于大部分白酒的香味过重(尤其是浓香型),配上果汁、咖啡、汽水之类感觉非常奇怪。此外,高档白酒的价格实在太高,中低档白酒的性价比又不高。以威士忌为例,600-80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很不错的(含税),同等价位的白酒质量则相距甚远。所以白酒最早被淘汰。

至于黄酒,虽然度数较低而且价格低于白酒,但是干喝不吃饭还是很奇怪的。黄酒的独特香味,注定不适合配制鸡尾酒,不能形成多种不同口味。主流的黄酒饮法是加热饮用,或者常温,但极少听说有加冰饮用的,这就大大限制了适用范围。相比之下,洋酒加冰是很正常的,这样就显出了差距。

米酒……这个就不用说了吧,虽然度数极低,但是总感觉是一种营养食品,配着汤圆或者荷包蛋喝比较好,放到酒吧里,风格就不搭,不用赘述。

洋酒是最适合酒吧饮用的。首先是伏特加这款没有特殊香气的高纯度烈酒,天生就是配鸡尾酒的妙方,果汁、汽水、功能饮料乃至纯净水,无所不包,实乃鸡尾酒之神。中国本土并无这种普适性极强、度数和口味都可根据搭配而变化的神酒,天然就落了下风。至于金酒、朗姆酒、龙舌兰之类,各有各的香型特点,适用面较伏特加为窄。值得注意的是,酒的香气越独特、越强烈,鸡尾酒搭配面就越狭窄。所以伏特加第一,金酒、朗姆酒次之,龙舌兰又次之。

威士忌和白兰地适合净饮,只有其中的下品适合配鸡尾酒。中国流行的威士忌加绿茶之类真是糟蹋。如果是下等威士忌,配绿茶之流还算合理;上等威士忌本身的香味就是一绝,加入绿茶只会捣乱。但是威士忌和白兰地相对于白酒,又有两大好处:首先,度数低,基酒一般为40度,不易醉、不伤肠胃;其次,可以加冰,而且加冰后口味更佳,适合夏天饮用,或者在口渴时饮用;再次,历史传承悠久,有严格的等级和质量保证,不像某些所谓知名白酒品牌打着百年老店的旗号,外购次等基酒勾兑,甚至混入大量非法添加剂等(而且这种酒的价格居然贵于高档的威士忌)。

从文化上看,威士忌、白兰地等高档洋酒,非常适合在应酬之外的场合饮用。例如欧美电影里,两人坐下谈生意,手中拿的如果不是咖啡,多半就是威士忌或白兰地。一小杯威士忌不会醉人,却会拉近距离、活跃气氛。而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就没有一边喝白酒或黄酒,一边讨论事情的习惯,喝酒一般都是在饭桌上。所以中国本土酒类,天生不适合酒吧、俱乐部、谈判桌。

posted on 2013-02-02 22:13  keymaker  阅读(3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