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2022年终总结
时间真快,转眼又是年末。整理一篇文章来给自己好好做一次年终盘点,本着陈述事实,提炼精华,总结不足的思路,给自己这一年的工作、生活、成长画个句号。
工作
🏢 从经海路到中关村
去年换了工作,离开了我奋斗了近三年的京东,来到了“宇宙第一大厂”继续砰砰跳动着我的技术生涯。先说说这一年工作变动的体感感受吧。
在京东 过去工作日里一天的生物钟是早上7点起床,7点40登上京东的班车,到公司后开心地和老婆吃上热腾腾的早餐,9点左右落座到工位就开始元气满满的一天工作,中午吃完饭会绕着总部大楼溜达上几圈消消食儿然后中午睡一觉,重要的工作时间集中在下午和晚上,一般项目很忙的时候基本都要到很晚打车回家,不忙的话可以坐班车回家。
三年里一直负责C端相关业务,做过营销活动、用户认证、流量变现等,业务迭代相对来说很频繁,加上电商属性加持,每年要迎接“6.18”
、“11.11”
两次大促洗礼,还有平时大大小小各类“节日”的促销活动,整体的工作节奏是紧凑忙碌但是收获颇多!而且C端业务非常敏感,大部分上线时间都是在晚上,如果是大需求、大重构或者从0到1上线的话,可能就是一整夜了!毫不夸张地说,我曾经看过很多次大促之夜的繁华惊喜,也见过无数次清晨经海路的日出!
在字节跳动 这是一家充满年轻气息的公司,推崇的是弹性工时,没有打卡这个概念,不会有HR小姐姐来盯着你的工作时间给你来个什么加班排名,更不会按照加班时长来考核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产出。一般早上10点上班,由于离家近,地铁40分钟左右就到公司,所以比以往有了更长的睡眠时间能让自己精力更加充沛,上午的工作时间较为紧张的,一般会安排会议和收尾前一天的工作,主要的工作时间也是集中在下午和晚上,也是忙时打车,不忙地铁回家,整体工作时间还算比较均衡的。
已经来了一年多,在做B端相关业务,重拾起毕业时跟着我的项目经理老大哥的那股韧劲,开始虚心深入新业务领域学习,角色也从过去一个系统负责人转换到一个小团队方向负责人,除了技术实践、规划的产出,还有很多业务对接、沟通的职责,从低头干活到一边干活一边看路,很感恩这半年机遇里的人和事,让我有了一段不一样的工作体验和对自己职业的新实践与思考!
💻 从Java到Golang
这次跳槽在工作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感觉自己从一个Java Boy变成了一个Golang Baby。
Java 从毕业到这次换工作我已经写了6年Java了,和Java的“爱恨情仇”太多太多,学习Java真的需要很多时间来理解它,还有那些常用配套轮子!
首先,不可否认这是目前为止在工程实践领域应用和影响最广泛的语言之一(甚至没有之一),感谢这门语言带给我工作、带我入门工程实践这个领域、让我把很多技术思考设计转换为现实,这是我对它的“爱”;而Java的生态真的是太庞大了,不踏踏实实学习实践个几年千万别往简历上写你“精通”它,背点八股文跟会用它、用好它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它已经“野蛮”生长20多年了,为它添砖加瓦的人多,想尽办法折腾轮子的人也多,所以学习它需要有强大的心理预期,这是我对它的“恨”。
提到Java就不得不提Spring
,从最开始的SSH (Spring + Strut2 + Hibernate)
到SSM (Spring + SpringMVC + Mybatis
),然后再到Spring
整个生态圈的完善和建立占据统治地位,最有意思的是还在面试八股文领域也占据了一席之地,Spring
真的是又大又全又强,可谓是“我辈开源之楷模”了,我记得当年为了摸透它,还买了很多低质量的书籍,看不懂又浪费钱,在我还是个Java Baby的时候,在学习技术的路上走了很多弯路,庆幸地是弯路也不会白走,因为试错后就会慢慢板正到正确的路线上,长远来看是受益颇多的,后面会和大家聊一下学习方法。
Golang 第一次接触这门语言奇遇真是奇妙,一直沉浸在Java
世界的我根本没有想到我要去接触这门语言,换工作之前跳出过工作舒适区看过一些技术扩展,但是语言上却没有。第一次接触还是面试通过后新Leader加微沟通转发的一个Go语言预备学习网站,这便是我的Go入门教材。Golang
的使用到现在也就一年多,大部分还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结合的方式来成长起来的,目前的水平构建一套Web工程承接大部分业务需求是没问题的,但是想要从做到更加精进,还需要持续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关于编程语言的学习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入门水平:学习入门知识,了解语法糖,能够编写demo级的样例;
- 第二阶段是工作水平:可以承接大部分业务需求完成工作任务,编程语言的底层基本都是共通的,这部分的经验知识可以迁移共用,设计模式、编程风格规范等也都是语言无关的;
- 第三阶段是精通水平,这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和探究,实现途径就是大量阅读理论基础、深挖相关技术支持原理,做到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或者理解优秀源码的应用,储备一定背景知识和实践能力后能够转化为自身理解通过技术文章、专栏、书籍输出出来和他人分享交流得到验证。入门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水平很简单,90%的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想要做到精通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受限于时间、精力的持续投入,很多人没有这个意愿和毅力,甚至有意愿看似踌躇满志,但是找不到有效合理的学习路径让自己变强。
💠 从ToC到ToB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是在一家呼叫中心的传统公司,是典型的B端业务,服务都是私有化部署到客户自己的机房和内网中,用户体量主要是看话务员数量,最多的一个项目也就一百来个人。后来我辗转到京东后才正式开始接触互联网,也是第一次开始接触C端业务,初到京东最大的体验是技术震撼,因为这里的技术栈、技术氛围、工作方式完全和之前有着天壤之别,工作职责、强度、能力要求都不一样,感谢在这里打开了自己的格局和视野,加速了自己的成长和锻炼,也让自己开始保持忧患意识,逐渐学着树立职业规划和方向。
业务 | 特点 | 个人成长 |
---|---|---|
ToB | - 面向企业、团队、内部 - 行业沉淀,成熟稳定 - 数据量与业务复杂度相关 - 流程规范、标准化 - 数据、业务驱动 | - 一个人可能负责多个服务,全局视野能够看到全貌,可以更广的技术界面来驱动业务 - 海量、批量数据场景多,比较典型的数据密集型应用 |
ToC | - 面向个人、顾客、外部 - 探索突破,野蛮生长 - 数据量与人群量相关 - 流程灵活、没有统一准则 - 流量、业务驱动 | - 一个人可能只负责某几个核心接口,专注度更高,可以更深的技术层次来支撑业务 - 单点、离散数据的高性能检索 |
ToB业务 关于ToB业务,大部分都是面向企业、团队、内部人员,从人群范围来说是有限的,流量的产生不是来源于人的线性操作,而是和业务复杂度相关的数据量、体量相关。一般来说ToB业务的产品功能设计相对更加规范化、流程化一些,一些行业沉淀的知识都基本达成共识,从业务到产品行业“黑话”是互通的,因此研发可以在成熟的流水线上工作,该怎么做怎么做最好基本都有前人开路探索完毕。
我们常说做B端业务的研发职业寿命会更长一些,不太那么容易被35岁焦虑广告打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B端业务需要时间沉淀,与业务强绑定的研发,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洗礼,不光相关技术能够满足业务需要,还储备了大量的行业背景知识,甚至有一些自己的内化理解,我们常说技术是互通的,这让研发人员不会受限于业务,而深耕B端业务的研发可以说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让自己变得非常“值钱”。
ToC业务 在我刚开始毕业那几年,是非常渴求做ToC业务的,特别是高并发场景,因为在最初的认知里,觉得高并发场景技术含量很高,通过复杂的技术组合能够支持海量业务是一件特别牛的事儿。庆幸的是,后来负责过大型电商秒杀、营销活动等,支持过多次618、双11大促,从备战到实战再到复盘,参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激动和受益匪浅。
当ToB、ToC业务都接触了一遍之后,已经没有青涩时期那种技术歧视和偏见,无论什么业务和场景,只要好好深耕业务和技术栈都会有所收获,工作中两种场景都涉及一些会有大不同的职业体验与技术获得感,海量数据洗礼与海量流量冲击的感受都很不错。
生活
💏 守护最爱的人
每一个北漂的肉身都不甘被淹没在这个莫大的城市中,一个个上进的灵魂寻追着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我们都希望通过自己淳朴的努力换来一个美好的明天,这个明天具体是什么呢?对我来说无非就是有一个家人能落脚、舒适的房子,在身心劳累后可以休憩的避风港,可以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通过自己的双手换来的物质收益给家人最大的物质、精神保障,这就是我最简单、朴实的心之所向,是支持我不断奋进的动力来源。
毕业后和老婆结识,一起组建了家庭,之后慢慢有了可爱的小棉袄,最近这几年结婚、生娃、换工作、变房奴,步入社会、成家立业诸多标配里程碑事件几乎全部都在参与和经历了,说感受就是累并乐此不疲,这些是人生必经历的。有些朋友会说,我不想结婚,我不要孩子,我不买房,我不想去互联网那么累…这件事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和自己的路要走,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选择。但我的想法是,只要还有一丝力气和一些对未来的期许,就请不要躺平,不要做嘴上拒绝心里排斥却被现实无情蹂躏的傻事,逃避只是一时轻松。
就拿生娃养孩子这件事情来说,没要娃之前,我和老婆的二人世界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没有拖油瓶的日子是自由的,自由就是最大的快乐,不需要太在意经济花销,也没有过多家务负担之虞,每年还能去远行旅游一波,体验不同人情世故和景色,好不逍遥!而有了娃以后,经济上花销增加,为了孩子的教育与未来还要憋大招换学区拼教育资源,消费水平就必须可以节制甚至降级了。而孩子是另一种人生体验,正如胡适给孩子的那封信提到,孩子让我们人生变得完整,让我们知道父母亲的责任,拥有爱人与需要被人爱的能力并冲破一切阻碍去义无反顾实践着。
盘点下这几年的生活,一少半生活,一多半工作,想做到WLB谈何容易,先让生活把你的头按低看清自己的现实情况,情不情愿都乖乖当好社畜,每个人走的路都差不多,机会、困难都是相似的,最后走出不一样人生的人肯定不是机械行走,一定是带着脑子筹划着、准备着变化,慢慢积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有未来抬头傲视生活的资本!
年份 | 家庭成员 | 工作状态 | 生活状态 |
---|---|---|---|
「2016」 | 👨 👩 | 均在传统行业,老国企 | 赚的很环保,没压力,温饱水平 |
「2017」 | 👨 👩 | 已经不安于现状,准备突破舒适区 | 贷款买房,收入全交房贷,还需要父母补贴支持,吃草阶段,记得带饭过纯菠菜+米饭的午餐搭配 |
「2018」 | 👨 👩 | 迫于房贷压力,爸爸跳槽去了互联网; 妈妈怀孕,还留守相对稳定轻松的国企 | 爸爸跳槽后,收入可以cover房贷缓解一定压力,但是宝宝在路上花销增大,继续保持温饱 |
「2019」 | 👨 👩 👶 | 宝宝出生,养娃的第一年,爸爸在互联网野蛮生长第一年技术成长很快,妈妈处于带娃休养状态 | 养娃不易,工作、生活都很辛苦,继续保持温饱 |
「2020」 | 👨 👩 👶 | 宝宝成长,妈妈感到国企温水煮青蛙决定也跳槽互联网 | 四脚吞金兽名不虚传,吃喝拉撒都是钱,两口子都在互联网,经济有提升,但是孩子未来要上学教育一揽子计划开销,继续保持温饱,克制消费甚至不消费 |
「2021」 | 👨 👩 👶 | 两口子都在互联网忙碌,白天求生存,晚上求发展,每天基本都保持学习让自己升值 | 花销保持在温饱,给孩子娱乐、教育花钱不拘束,合理规划投资理财有结余 |
「2022」 | 👨 👩 👶 | 工作渐入佳境,两个人都有升职加薪 | 娃入托了,家长太卷了,卷死别人就是赢家,背后拼的都是钱和信息流,经济学会开源大于节流 |
😷 疫情隔离时光
疫情三年,经历了生娃、换工作、业务被砍、集体隔离、断断续续的居家办公。
先聊聊换工作,换工作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Landing,接触新语言、新团队、新业务,建立信任与沟通,在工作合作中展示自身能力和水平,给予团队成员输出影响力,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从所谓的新人到小团队负责人,从开始的别人带着干到独狼蛮力干,再到带着团队小伙伴一起干。这过程既需要机会,也需要自身努力,敢于突破和积极投入,亦步亦趋、只做螺丝钉的态度肯定办不到的。
正当业务做的如火如荼,投入了巨大精力熟悉了系统架构、技术细节,正一切都刚好准备起势做产出输出的时刻,“双减”大刀来了,业务被砍,团队被拆,刚刚搭建好的盘子,直接被釜底抽薪,甚至连吃饭的盘子都被端走了,手里直接空了,“惊弓之鸟”的团队、业务、人员连忙换业务线抱大腿走了,而表现优异的小伙伴纷纷被留守了,没想到前期努力付出的好处就是被选为留守天之骄子(黑人问号???),剩下的都是被人撤退留下的残羹冷炙,需要自己重新熟悉,把饭热起来,甚至还要做出新东西,真想说一句我太南了!而喜欢和命运水逆抗衡的我就是耐操性选手,人在塔在,卷土重来,安下心来盘资源、盘系统、盘突破点,经过这份看似愚蠢的坚持,现在稳定下来了,又回到当初起势的阶段,下一步准备继续疯狂产出。这里不是自吹,是在陈述事实,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遇到事情不要慌,多思考每一次遭遇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嘴上抱怨没用,迎难而上跟它干,发掘自己的潜力,磨砺自己的斗争,最终无论胜了败了,这笔精神财富都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疫情中,最奇妙的经历莫过于集中隔离的10天岁月了,夜跑回家路过超市买瓶水就密接了,被拉走集中隔离。那段小时光里,脱离了家庭琐事,安心写作、学习。有两个收获吧,一个是酒店的大屏幕电视投屏看东西是真舒服,一直经济过于拮据的我iPhone8已经用了快5年了,一直在社畜,没怎么给自己贴补过家当,这次免费体验让我对大屏动了心,无论看东西、写东西都很不错,于是回家直接让老婆买了个4k显示器;另一个收获也是基于此的感悟,不要太沉浸工作而忘了生活,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好一点,努力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说实话,偶尔的居家办公让大家的办公效率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也有了一些摸鱼的机会,可能有的人是工作节奏慢了可以多休息,而我摸的鱼是有更多时间来继续搞技术写作和学习,今年第一次参加掘金的签约作者计划,也很荣幸当选并做了一个专栏的文章输出,这份荣誉其次,更多的是让自己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自己输出内容的质量与水平,掌握了新的绘图工作与写作框架,为今后写作提升了层次和基准点。
写作
✏ 笔耕不辍,钟情翰墨
坚持写技术博客是一件对技术成长特别有帮助的事情。俗话说“好脑筋比不上烂笔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输入是灌入式的,验证和深化知识需要有输出动作,而这个输出动作可以是给别人讲一下或者写出来,写技术博客就是很好的输出方式,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整理和理解输出会反过来对自己的输入进行验证和深化,而且还可以有机会和同行进行交流,而且通过写作也能帮助自己理清逻辑,提高写作技能和水平。
技术写作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高个人的影响力,打造自身的技术流量IP,相信谁都不想做一个孤独的螺丝钉,也相信有能力的你也能做出更大的贡献给团队、给他人、甚至给行业,作为这也是很好的一个交流沟通、传播idea的途径,能够让自己被更多人认知,让星星之火的小想法和经验不断渗透给他人。
除此之外,做技术的朋友都崇尚开源、分享的精神,行业、个人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和贡献,我们不应该闭门造车,遮遮掩掩,好东西应该被更多人知道,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学习长见识,从而再把这份知识或能力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中,每个人都是历史车轮的一环,小转动带动大变革,社会才会产生革新,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曾经由于换工作Landing阶段,要投入大量精力学习新语言、熟悉新业务,技术写作曾经搁置过一段时间,错了掘金风口阶段的流量期,记得我也是第一批佼佼者,如果当时坚持下来积极写作,拿着流量风口,现在想必也是个大V啦,可惜没有如果,犯了给自己找借口的毛病,时间像海绵,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安排时间,排列优先级,机会不等人,错过不再有。
现在的我,每天中午都坚持在别人午休的时间去会议室或者面试间坚持写作,晚上下班也会在家里或者公司写一写或者画一画图,尽量保持每周都有更新和内容输出,不为别的,就把这件事情作为flag给自己立起来,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让自己保持持续内容输出,保证持续输出就是在保持持续思考和学习,因为想要输出内容,特别是高质量的内容不会空穴来风,需要持续的积累和长进才可以做到,因此技术写作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督促学习的工具和方式,每一篇技术文章的背后代表着长久的技术实践、项目积累、高质量阅读分析、源码剖析等等的有机整合。
学习
📕 方法分享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上班之后,特别是结婚生娃后,越来越发现能有个人的时间好好学习一些东西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怀念校园时光,怀念天天泡图书馆的日子,怀念自习室和实验室的孤独时光。
学习方法 | 适合时间 | 获得 |
---|---|---|
碎片阅读 | 上下班时间,地铁族可以很好利用这部分碎片时间 | 由于时间有限,我喜欢读短小精悍的小文章,碎片知识的获取,不需要特别集中精力探究,保持轻松愉快来获取知识,突破自己认知之外的惊喜与美好。 |
完整阅读 | 午休、晚上在家 | 学习新东西我会边学边花思维导图,把知识点标签化、结构化,一方面便于未来识别和翻阅,另一方面方便标记重点过滤阅读疲劳,可以有的放矢的抓大放小,知识、技术要面面俱到太难了,ROI过于低,而是需要适当的基础上精通,保证自己储备知识的广度,适当深度挖掘下。 |
项目实践 | 工作时间 | 把工作当任务会很累,端正态度,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
写作 | 午休、晚上在家 | 清净的时间,可以让人更加专注,充分思考,效率也非常高,研究技术点的细枝末节,随着写作深入,个人品味自我要求都水涨船高了,过去可能就是一篇简单的学习笔记、Copy仔,现在每一篇内容的输出都先确定价值,再去调研相关技术栈,整理好大纲编写,最后还要亲自画图配图成型,虽然耗费时间,但是质量有很大提升,爱护自己的羽毛,尊重花宝贵时间阅读文章的小伙伴。 |
📂 工具分享
我自己在写作时会用到的一些小工具,整理分享如下:
工具 | 功能 |
---|---|
processon | 画图工具,思维导图、流程图、系统架构图等等,我自己用的会员版,赶上活动买赠时长,平时学习、阅读也会用到,已经变成我的必备学习工具 |
markdown小图标 | 写作时候会用到小图标 |
canva | 做banner图、背景图、合成插画使用,大部分免费 |
openwrite | 支持一文多平台发送,支持公众号发布,适合懒人 |
markdown转微信公众号 | markdown转微信公众号,排版还不错 |
excalidraw | 一款手绘风格的画图小工具,也有很多模板可直接使用或二次改造使用,中文汉字风格也不错 |
收获
这一年经历了太多太多,总结两方面的收获吧,一个是对于工作中项目把控的准则思考,算是经验教训的收获,另一个是如何建立自己在团队中的影响力,保持同理心和小伙伴们一同协作。
👐 质量第一,兼顾效率
为啥我要说质量第一,兼顾效率呢?这其实来源于今年自己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失误,算是一个P0级事故的教训。
背景是业务积压了好几个月没有人接手,我作为Owner带着团队伙伴接手了这部分业务,于是快速了解熟悉、组织串讲、分派角色入坑位陆续扛起职责,出于业务引导,也出于太想在业务中有所表现和突破,面对客观的业务压力选择了自己抗,一个人承接了巨大的开发任务和项目管理职责,而且在业务需求交付上迫于压力选择了效率第一降级了质量,追赶保证交付功能清单降低了对CR、UT、监控等环节的把控,最终交付功能有订单履约一环出现了严重bug,造成了一些资损问题,虽然损失不大,但是问题非常严重,暴露了降级质量的大误区!
究其原因,复盘了几点希望大家能够共勉。第一,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所有事情自己扛,要学会利用人力资源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一个人搞就是典型的单点问题,挂掉直接就是雪崩,所以做事不要逞能,虽然自己很想通过个人努力把事情做好,但是个人能力是远远小于团队能力的,合理安排资源分摊工作靠团队的力量把事情做好才是最正确的方式。第二,效率和质量是一个永远矛盾的话题,抢业务时间就要压缩排期,交付质量必然受到影响,过程的姿势动作都会变得相当扭曲,最终结果也不言而喻了。正确的方式是抱紧质量底线,UT、CR、监控都是交付的配套必需品,不能因为业务压力让技术工作变得无节操甚至失控,把风险暴露,要么砍需求,要么加资源,而不是自己断自己手臂,最终费力不讨好。
👬 团队影响力,同理心
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拧螺丝钉,想要职业有所发展,有更大的成长需要从个人产出变成带动团队产出,这是必经一步。如何让团队成员信任你,愿意跟随你的节奏做事情呢?我想这需要完成技术、沟通的双修才可以,作为一位技术人,我们靠技术吃饭,靠技术整活,看家本领不怎么样没人信服,这是基础和指挥别人的本钱,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可以解决,别人五天的活你一天可以做完,技术、效率都强谁能不在意你?另一方面就是非常重要的沟通能力,社会是人情脉络连接的,不想沟通、不会沟通都难以做成大事情,我本来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安静、独处的人,但是在工作中没有这种条件,不甘于做小兵拧螺丝,我有更高的追求和职业期待,相信自己能和更多小伙伴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带动更多朋友做更大的工作产出。
与人相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同理心,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是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有同理心的人一定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了解别人的期待与难处,为别人考虑的人,别人一定会愿意与你相处,和你沟通、合作,保持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那事情就会朝着好的方向进行。反过来,做事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保持绝对个性,想必这种人也会四处碰壁,没人愿意惯着,社会现实会频繁打脸,直到学会做人。
思考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谋大事者藏于心行于事,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生。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我的性格大概也是如此吧,只专心于事情,努力把它做好做到极致,名誉利益是身外物,是水到渠成的必然,从来不会受外部影响,谁爱逼逼谁逼逼,谁想看不起请随意,从来都是事儿上见,把事情做到位,做的让人佩服,让冷嘲热讽、看不起自己的人学会尊重你,愿意花时间了解你,感受到你的水平和能力,甚至最终加入你同路而行。用这句至理名言铺垫下,下面聊聊我的生活态度、职业规划、技术写作的想法和思考。
💪 生活态度:躺平还是奋斗?
房子太贵,养娃太累,生活太难…很多小伙伴觉得难以触及都开始学会心理按摩选择躺平接受现状了,现在很多毒鸡汤也开始灌输这种思想,持这些话语权的人非傻即坏。社会规则自古以来就是弱肉强食,竞争一直存在,都是老百姓的我们,不去拼搏不去努力是没有希望和未来的,回老县城老婆孩子热炕头复制一遍父辈的人生吗?不要等着老了再悔恨,趁着年轻有精力有时间赶紧奋斗,把努力落实到每一次工作任务中,每一次阅读学习中,每一次交流沟通中,给自己设定中长期规划和目标,五年后要怎样,十年后要怎样,天道酬勤,让自己的脑袋保持清醒!落实到行动上一点点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不要因为当下的窘迫而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家庭背景是生来有就有的事情,那是几代人接力积累换来的,如果我们不幸成为了最难的第一棒选手,你的选择只有起跑,RUN!RUN!RUN!不用回头没人帮你在乎你的辛苦。刚毕业、刚入社会起步,都是一样的,能力差,见识少,但也是最纯洁的,请继续保持那股子韧劲儿,不要被那些上不去山的人影响,天天一副副过来人的样子说一些没用的屁话。喜欢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一段经典对话,当时高中陷入人生低谷落魄的我至今都还记得里面的那句话,时刻激励自己!希望也能激励到你,给你信心和勇气!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也成不了才!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要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
🏃 职业规划:换路线还是自己修路?
换路线还是自己修路?这是一个关于换工作或者换业务的选择话题。我也浅谈下自己今年面对这个问题的选择和思考。
- 『换路线』 换工作的大背景是之前业务中止,从0到1创业,再到从1到0下线,心血投入得问心无愧,持续投入一年多的时间身心都很疲惫,技术收获巨大,但是职业发展非常受限,团队内上升空间几乎封闭。Leader亲口承诺晋升最后一句“忘了”草草收场,来时感觉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是学习心态,自己配不上强大的互联网要求,走时感觉这团队配不上我,坚持努力进步的自己值得更好的团队和待遇。老东家三年的时光,小伙伴们合作都很开心,但是职业发展太受限了,也赶上外面机会很不错,天时地利驱使,这次我主动出击,毅然选择换路线,可以说翅膀硬了,也可以说心被伤透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自己修路』 来到新公司,本来已经融入了新团队和新业务,正准备起势,赶上“双减”大刀,把我的业务和团队砍的稀碎,手里直接空了,很多小伙伴纷纷跑路活水其他业务线,看到一个人的签名是“终于出来了”,似乎越狱般喜悦,而我被留守了,锁了hc也动弹不得,我承认这是很重要的客观因素,也是基于此在动荡余震的一段时间里,我更多开始专注事情本身,而不是业务平台带来的背书,我那段时间在思考脱离平台我到底能不能活下来?我的价值是平台赋予的还是自己技术能力赋予的?做风口赶上了猪都能当将军,赶不上风口是龙都得盘着。所以这次我选择自己修路,接了一大堆别人丢弃的系统和业务,耐心从头梳理,弥补自己的业务短板和技术盲区,探索了大数据相关知识,让自己的技术视野豁然开朗,后来也反哺到项目实践,收益颇丰,前期的铺垫重新做好了,现在业务又到了准备产出输出的阶段,一切都朝着好的势头进行中,这次我选择自己修路。
换路线还是自己修路?看自己选择吧,还是那句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你的本领永远在你身上。
💧 技术写作:永葆初心,纯粹无瑕
徐阳执导说,他去过摩洛哥,他说那里的足球很纯粹。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摩洛哥力压西班牙、葡萄牙杀进四强,成为非洲历史上第一位,创造历史。
有人说,有些人喜欢的并不是足球,而是胜利和冠军,你同意吗?
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不也是如此吗?
最初我的技术写作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己学习成长,于此同时能分享给其他人一起交流学习进步,就像摩洛哥的足球一样纯粹。
后来我发现,现在技术写作早就是一个产业了,粉丝群、早鸟群、知识星球…看到那么多人着急在变现,接广告弄软文,薅着一茬子一茬子的韭菜。而且我发现受众层次也不同,小姐姐、擦边球、匿名社交那套都来技术社区碰瓷了,最让我惊讶的是自己的辛辛苦苦写的技术专栏还比不上人家一篇搬家被骗、女朋友分手之类水文的阅读量、点赞量…这些都无可厚非,不多评论,但我还是呼吁下阅读到这里的小伙伴,娱乐可以,但请多回归技术本身,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给大家分享下阮一峰老师的技术博客,纯纯粹粹的布道者,对于技术持续的热忱和严谨,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建议
工作至今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也算是一位小老兵了,经历了3家公司,传统行业、互联网都待过,做过螺丝钉,也带过一些项目,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活、工作的建议,共勉~
👜 换工作的建议
换工作可以参考以下这个决策表做抉择:
因素 | 优缺点分析 | 优先级 |
---|---|---|
通勤距离、时间 | 单趟通勤别超过1小时吧,能地铁别公交,像京东那种有四通八达班车的公司通勤都不是问题,不然时间久了肯定疲惫,机会如果太好就搬家近一点 | 一般 |
待遇 | 工资水平、公司隐含福利、办公条件、背书能力等,普通大公司财大气粗,福利好,工作体验非常舒服,小公司各种奇葩事情 | 高优(没有人和钱过不去,请不要装清高) |
个人成长 | 让自己变得优秀是最明智的投资,和待遇一样重要 | 高优 |
团队 | 好的团队是加速剂,工作体感更好,特别是有经验和能力的老大哥绝对能带飞你,而且每天有一帮高质量同事合作愉快推进事情容易,相反容易自卑质疑 | 一般 |
业务 | 马云说,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个不是个人可以选择的,看机遇,遇到了更好,没有也没必要沮丧,做抖音还是做快手不影响自己进步 | 一般 |
📜 持续学习
刚结婚那会儿我媳妇就在我的桌子上贴了一张“白天求生存,晚上求发展”警句时刻提醒我。意思很简单,白天忙碌于工作中是为了赚钱养家,这部分时间是用来换取剩余价值的;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而且时间有限,可以适当娱乐,但是也不要忘了自己还有更远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梦想要实现,需要靠每一个晚上的有限时间拼接落地才勉强可以链接到未来的那一丝丝可能,如果不坚持和落地那根本不存在梦想的实现了。
所以,感谢能够花费时间阅读到现在的小伙伴的你呀,听我一句,持续学习,不断让自己升值,特别是20来岁到40岁之前这段岁月,人生弥足珍贵又稍纵即逝的时光啊太宝贵了,千万别虚度,时间从来不语,却能回答了所有问题,答案其实都在自己曾经努力的身影里啊。
📆 项目管理思维
工作中任务的完成基本都是以项目机制推进的,一个项目做的好坏在于项目管理工作,做好项目管理也就意味着能够让工作顺利交付,也就保证了团队及个人产出,所以项目管理真的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你埋头敲代码累了,建议你多了解学习下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你迟早都会经历从一个被人分配工作到独立设计并负责完成整体项目工作的转变,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能够让你得心应手处理好项目过程中的问题,会让你的困惑有答案,让你远离风险和不安,一切变得井井有条,让你有项目的上帝视角来审视观察,会有不同视角和思路来考虑和评析事情,让你变得与众不同且更好,有时间精力和实力考一个PMP也不错。
🏦 了解些经济学
可能研发小伙伴对于经济这个词汇比较陌生,我也是。我在午饭时有一个小习惯,就是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B站,有时候看一些轻松愉快的电影讲解,有时候看一些历史题材纪录片,今年年中无意中看到了温铁军老师讲述的新中国十次周期性经济危机概述系列讲座,感触颇深,其实经济原理并不能完全听懂和吸收,但是能够吸收一些结论性观点。
我想对于我个人甚至每一个小伙伴的好处是,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原理,特别是我们身处其中的政策制度的背后理论和规律,还有一点就是帮助我们能够补足自己的认知,对于经济原理的认知,会让自己更加理性的看待一系列政策制定和落地的依据,让我们感恩家国社会处理问题的努力和进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轻易下意识被网络喷子和无良公知带节奏,对于未来自己的理财或置业判断也有参考和知识积累。
✈ 多出去走一走
说来也惭愧,直到结婚后27岁才第一次坐飞机,和老婆度2017年度蜜月是在我国的台湾,自由行了半个多月,感受了台湾的风土人情,让我开拓了对世界的认识,让自己这个小小的井底之蛙对于世界有了新的新奇和幻想,后来2018年生娃前第一次出国去了趟马来西亚,虽然没啥钱都是穷游,但不同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的冲击,让我感受到了旅行的美好,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暗下决心要好好赚钱,多出去走走,带上家人伙伴,感受这大千世界的美好与繁华。
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心灵之旅,快意山水的同时,也领略民俗风情,品尝异域美食,感受不一样的人生际遇,提升自己的认知,丰富生活色彩让一切更加立体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喜欢旅行的朋友也有这种感受!建议疫情结束后多出去走走,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收获!
📘 今年有收获的书
《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看完熟悉微服务设计的方法论与实践方式,DDD部分可按业务实际情况选择性落地,直接让一切分布式、微服务设计有据可循。
《数据密集型应用系统设计》,看完能够明白我们一直开发的系统其实不是应用服务,而是在和数据打交道,收获系统顶层设计和视角来认识问题,直接升维技术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