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树
二叉树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树结构。通常子树被称作“左子树”(left subtree)和“右子树”(right subtree)。
先来看一下基本的概念:
第一、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和二叉排序树(Binary Sort Tree)都是一样的。
第二、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
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no duplicate nodes)。
因为一棵由n个结点随机构造的二叉查找树的高度为lgn,所以顺理成章,二叉查找树的一般操作的执行时间为O(lgn)。但二叉查找树若退化成了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线性链后,则这些操作最坏情况运行时间为O(n)。
第三、平衡二叉树:AVL树是根据它的发明者G. M. Adelson-Velskii和E. M. Landis命名的。AVL树本质上还是一棵二叉搜索树,它的特点是:
本身首先是一棵二叉查找树。带有平衡条件: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平衡因子)最多为1。
第四、红黑树:虽然本质上是一棵二叉查找树,但它在二叉查找树的基础上增加了着色和相关的性质使得红黑树相对平衡,从而保证了红黑树的查找、插入、删除的时间复杂度最坏为O(log n)。
算法导论里是这样定义一棵红黑树的,
每个结点或是红色的,或是黑色的
根节点是黑色的每个叶结点(叶结点即指树尾端NIL指针或NULL结点)都是黑的。如果一个结点是红的,那么它的两个儿子都是黑的。对于任意结点而言,其到叶结点树尾端NIL指针的每条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结点。
这里的NIL就是叶节点。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NULL节点,它只是指针而已。
或者说成:每个叶子结点都带有两个空的黑色结点(被称为黑哨兵),如果一个结点n的只有一个左孩子,那么n的右孩子是一个黑哨兵;如果结点n只有一个右孩子,那么n的左孩子是一个黑哨兵。
一句话总结就是:有红必有黑,但有黑未必有红。小编是依据红黑树这个名字来记的。既然是红黑,自然有红就一定有黑。
第五、树的旋转
网上有很多讲解树的旋转的知识点,在这里小编简单的总结归纳一下各个博客里讲的好的点以及自己的见解。
旋转的原因是:添加或删除红黑树中的节点之后,红黑树就发生了变化,可能不满足红黑树的5条性质,也就不再是一颗红黑树了,而是一颗普通的树。而通过旋转,可以使这颗树重新成为红黑树。简单点说,旋转的目的是让树保持红黑树的特性。
在这里对X进行左旋,意味着"将x变成一个左节点"。
左旋的伪代码《算法导论》:参考上面的示意图和下面的伪代码,理解“红黑树T的节点x进行左旋”是如何进行的。
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右旋转同理可得哈!
第六、树的插入
在讨论红黑树的插入操作之前必须要明白,任何一个即将插入的新结点的初始颜色都为红色。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插入黑点会增加某条路径上黑结点的数目,从而导致整棵树黑高度的不平衡。但如果新结点父结点为红色时(如下图所示),将会违返红黑树性质:一条路径上不能出现相邻的两个红色结点。这时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操作来使红黑树保持平衡。
为了清楚地表示插入操作,以下在结点中使用“新”字表示一个新插入的结点;使用“父”字表示新插入点的父结点;使用“叔”字表示“父”结点的兄弟结点;使用“祖”字表示“父”结点的父结点。插入操作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黑父
如果新点的父结点为黑色结点,那么插入一个红点将不会影响红黑树的平衡,此时插入操作完成。红黑树比AVL树优秀的地方之一在于黑父的情况比较常见,从而使红黑树需要旋转的几率相对AVL树来说会少一些。
2.红父
如果新点的父结点为红色,这时就需要进行一系列操作以保证整棵树红黑性质。如下图所示,由于父结点为红色,此时可以判定,祖父结点必定为黑色。这时需要根据叔父结点的颜色来决定做什么样的操作。青色结点表示颜色未知。由于有可能需要根结点到新点的路径上进行多次旋转操作,而每次进行不平衡判断的起始点(我们可将其视为新点)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此使用一个蓝色箭头指向这个起始点,并称之为判定点。
2.1红叔
当叔父结点为红色时,如下图所示,无需进行旋转操作,只要将父和叔结点变为黑色,将祖父结点变为红色即可。但由于祖父结点的父结点有可能为红色,从而违反红黑树性质。此时必须将祖父结点作为新的判定点继续向上进行平衡操作。
需要注意,无论“父”在“叔”的左边还是右边,无论“新”是“父”的左孩子还是右孩子,它们的操作都完全一样。
2.2黑叔
当叔父结点为黑色时,需要进行旋转,以下图示了所有的旋转可能:
LL:插入一个新节点到根节点的左子树(Left)的左子树(Left)
情形1:
情形1是右旋,以“祖”结点为圆心,''父"结点右旋,结果如上图。
情形2:
左旋转根据伪代码《算法导论》推理,而第二步的右旋转跟第一步一样,就不做解释了,很简单。
情形3:
同理可得,这一步也是左旋转,根据《算法导论》伪代码中描述的那样,父的左孩子1是祖的右孩子。最后就是改变颜色。遵守root结点必须是黑结点的原则。
情形4:
可以观察到,当旋转完成后,新的旋转根全部为黑色,此时不需要再向上回溯进行平衡操作,插入操作完成。需要注意,上面四张图的“叔”、“1”、“2”、“3”结点有可能为黑哨兵结点。
红黑树(Red-Black Tree,简称R-B Tree),它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
红黑树是特殊的二叉查找树,意味着它满足二叉查找树的特征:任意一个节点所包含的键值,大于等于左孩子的键值,小于等于右孩子的键值。
除了具备该特性之外,红黑树还包括许多额外的信息。
红黑树的每个节点上都有存储位表示节点的颜色,颜色是红(Red)或黑(Black)。
红黑树的特性:
(1) 每个节点或者是黑色,或者是红色。
(2) 根节点是黑色。
(3) 每个叶子节点是黑色。 [注意:这里叶子节点,是指为空的叶子节点!]
(4) 如果一个节点是红色的,则它的子节点必须是黑色的。
(5) 从一个节点到该节点的子孙节点的所有路径上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节点。
关于它的特性,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特性(3)中的叶子节点,是只为空(NIL或null)的节点。
第二,特性(5),确保没有一条路径会比其他路径长出俩倍。因而,红黑树是相对是接近平衡的二叉树。
红黑树示意图如下:
红黑树的Java实现(代码说明)
红黑树的基本操作是添加、删除和旋转。在对红黑树进行添加或删除后,会用到旋转方法。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添加或删除红黑树中的节点之后,红黑树就发生了变化,可能不满足红黑树的5条性质,也就不再是一颗红黑树了,而是一颗普通的树。而通过旋转,可以使这颗树重新成为红黑树。简单点说,旋转的目的是让树保持红黑树的特性。
旋转包括两种:左旋 和 右旋。下面分别对红黑树的基本操作进行介绍。
1. 基本定义
public class RBTree<T extends Comparable<T>> { private RBTNode<T> mRoot; // 根结点 private static final boolean RED = false; private static final boolean BLACK = true; public class RBTNode<T extends Comparable<T>> { boolean color; // 颜色 T key; // 关键字(键值) RBTNode<T> left; // 左孩子 RBTNode<T> right; // 右孩子 RBTNode<T> parent; // 父结点 public RBTNode(T key, boolean color, RBTNode<T> parent, RBTNode<T> left, RBTNode<T> right) { this.key = key; this.color = color; this.parent = parent; this.left = left; this.right = right; } } ... }
RBTree是红黑树对应的类,RBTNode是红黑树的节点类。在RBTree中包含了根节点mRoot和红黑树的相关API。
注意:在实现红黑树API的过程中,我重载了许多函数。重载的原因,一是因为有的API是内部接口,有的是外部接口;二是为了让结构更加清晰。
2. 左旋
对x进行左旋,意味着"将x变成一个左节点"。
左旋的实现代码(Java语言)
/* * 对红黑树的节点(x)进行左旋转 * * 左旋示意图(对节点x进行左旋): * px px * / / * x y * / \ --(左旋)-. / \ # * lx y x ry * / \ / \ * ly ry lx ly * * */ private void leftRotate(RBTNode<T> x) { // 设置x的右孩子为y RBTNode<T> y = x.right; // 将 “y的左孩子” 设为 “x的右孩子”; // 如果y的左孩子非空,将 “x” 设为 “y的左孩子的父亲” x.right = y.left; if (y.left != null) y.left.parent = x; // 将 “x的父亲” 设为 “y的父亲” y.parent = x.parent; if (x.parent == null) { this.mRoot = y; // 如果 “x的父亲” 是空节点,则将y设为根节点 } else { if (x.parent.left == x) x.parent.left = y; // 如果 x是它父节点的左孩子,则将y设为“x的父节点的左孩子” else x.parent.right = y; // 如果 x是它父节点的左孩子,则将y设为“x的父节点的左孩子” } // 将 “x” 设为 “y的左孩子” y.left = x; // 将 “x的父节点” 设为 “y” x.parent = y; }
3. 右旋
对y进行左旋,意味着"将y变成一个右节点"。
右旋的实现代码(Java语言)
/* * 对红黑树的节点(y)进行右旋转 * * 右旋示意图(对节点y进行左旋): * py py * / / * y x * / \ --(右旋)-. / \ # * x ry lx y * / \ / \ # * lx rx rx ry * */ private void rightRotate(RBTNode<T> y) { // 设置x是当前节点的左孩子。 RBTNode<T> x = y.left; // 将 “x的右孩子” 设为 “y的左孩子”; // 如果"x的右孩子"不为空的话,将 “y” 设为 “x的右孩子的父亲” y.left = x.right; if (x.right != null) x.right.parent = y; // 将 “y的父亲” 设为 “x的父亲” x.parent = y.parent; if (y.parent == null) { this.mRoot = x; // 如果 “y的父亲” 是空节点,则将x设为根节点 } else { if (y == y.parent.right) y.parent.right = x; // 如果 y是它父节点的右孩子,则将x设为“y的父节点的右孩子” else y.parent.left = x; // (y是它父节点的左孩子) 将x设为“x的父节点的左孩子” } // 将 “y” 设为 “x的右孩子” x.right = y; // 将 “y的父节点” 设为 “x” y.parent = x; }
4. 添加
将一个节点插入到红黑树中,需要执行哪些步骤呢?首先,将红黑树当作一颗二叉查找树,将节点插入;然后,将节点着色为红色;最后,通过"旋转和重新着色"等一系列操作来修正该树,使之重新成为一颗红黑树。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步: 将红黑树当作一颗二叉查找树,将节点插入。
红黑树本身就是一颗二叉查找树,将节点插入后,该树仍然是一颗二叉查找树。也就意味着,树的键值仍然是有序的。此外,无论是左旋还是右旋,若旋转之前这棵树是二叉查找树,旋转之后它一定还是二叉查找树。这也就意味着,任何的旋转和重新着色操作,都不会改变它仍然是一颗二叉查找树的事实。
好吧?那接下来,我们就来想方设法的旋转以及重新着色,使这颗树重新成为红黑树!
第二步:将插入的节点着色为"红色"。
为什么着色成红色,而不是黑色呢?为什么呢?在回答之前,我们需要重新温习一下红黑树的特性:
(1) 每个节点或者是黑色,或者是红色。
(2) 根节点是黑色。
(3) 每个叶子节点是黑色。 [注意:这里叶子节点,是指为空的叶子节点!]
(4) 如果一个节点是红色的,则它的子节点必须是黑色的。
(5) 从一个节点到该节点的子孙节点的所有路径上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节点。
将插入的节点着色为红色,不会违背"特性(5)"!少违背一条特性,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处理的情况越少。接下来,就要努力的让这棵树满足其它性质即可;满足了的话,它就又是一颗红黑树了。o(∩∩)o...哈哈
第三步: 通过一系列的旋转或着色等操作,使之重新成为一颗红黑树。
第二步中,将插入节点着色为"红色"之后,不会违背"特性(5)"。那它到底会违背哪些特性呢?
对于"特性(1)",显然不会违背了。因为我们已经将它涂成红色了。
对于"特性(2)",显然也不会违背。在第一步中,我们是将红黑树当作二叉查找树,然后执行的插入操作。而根据二叉查找数的特点,插入操作不会改变根节点。所以,根节点仍然是黑色。
对于"特性(3)",显然不会违背了。这里的叶子节点是指的空叶子节点,插入非空节点并不会对它们造成影响。
对于"特性(4)",是有可能违背的!
那接下来,想办法使之"满足特性(4)",就可以将树重新构造成红黑树了。
添加操作的实现代码(Java语言)
/* * 将结点插入到红黑树中 * * 参数说明: * node 插入的结点 // 对应《算法导论》中的node */ private void insert(RBTNode<T> node) { int cmp; RBTNode<T> y = null; RBTNode<T> x = this.mRoot; // 1. 将红黑树当作一颗二叉查找树,将节点添加到二叉查找树中。 while (x != null) { y = x; cmp = node.key.compareTo(x.key); if (cmp < 0) x = x.left; else x = x.right; } node.parent = y; if (y!=null) { cmp = node.key.compareTo(y.key); if (cmp < 0) y.left = node; else y.right = node; } else { this.mRoot = node; } // 2. 设置节点的颜色为红色 node.color = RED; // 3. 将它重新修正为一颗二叉查找树 insertFixUp(node); } /* * 新建结点(key),并将其插入到红黑树中 * * 参数说明: * key 插入结点的键值 */ public void insert(T key) { RBTNode<T> node=new RBTNode<T>(key,BLACK,null,null,null); // 如果新建结点失败,则返回。 if (node != null) insert(node); }
内部接口 -- insert(node)的作用是将"node"节点插入到红黑树中。
外部接口 -- insert(key)的作用是将"key"添加到红黑树中。
添加修正操作的实现代码(Java语言)
/* * 红黑树插入修正函数 * * 在向红黑树中插入节点之后(失去平衡),再调用该函数; * 目的是将它重新塑造成一颗红黑树。 * * 参数说明: * node 插入的结点 // 对应《算法导论》中的z */ private void insertFixUp(RBTNode<T> node) { RBTNode<T> parent, gparent; // 若“父节点存在,并且父节点的颜色是红色” while (((parent = parentOf(node))!=null) && isRed(parent)) { gparent = parentOf(parent); //若“父节点”是“祖父节点的左孩子” if (parent == gparent.left) { // Case 1条件:叔叔节点是红色 RBTNode<T> uncle = gparent.right; if ((uncle!=null) && isRed(uncle)) { setBlack(uncle); setBlack(parent); setRed(gparent); node = gparent; continue; } // Case 2条件:叔叔是黑色,且当前节点是右孩子 if (parent.right == node) { RBTNode<T> tmp; leftRotate(parent); tmp = parent; parent = node; node = tmp; } // Case 3条件:叔叔是黑色,且当前节点是左孩子。 setBlack(parent); setRed(gparent); rightRotate(gparent); } else { //若“z的父节点”是“z的祖父节点的右孩子” // Case 1条件:叔叔节点是红色 RBTNode<T> uncle = gparent.left; if ((uncle!=null) && isRed(uncle)) { setBlack(uncle); setBlack(parent); setRed(gparent); node = gparent; continue; } // Case 2条件:叔叔是黑色,且当前节点是左孩子 if (parent.left == node) { RBTNode<T> tmp; rightRotate(parent); tmp = parent; parent = node; node = tmp; } // Case 3条件:叔叔是黑色,且当前节点是右孩子。 setBlack(parent); setRed(gparent); leftRotate(gparent); } } // 将根节点设为黑色 setBlack(this.mRoot); }
insertFixUp(node)的作用是对应"上面所讲的第三步"。它是一个内部接口。
5. 删除操作
将红黑树内的某一个节点删除。需要执行的操作依次是:首先,将红黑树当作一颗二叉查找树,将该节点从二叉查找树中删除;然后,通过"旋转和重新着色"等一系列来修正该树,使之重新成为一棵红黑树。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步:将红黑树当作一颗二叉查找树,将节点删除。
这和"删除常规二叉查找树中删除节点的方法是一样的"。分3种情况:
① 被删除节点没有儿子,即为叶节点。那么,直接将该节点删除就OK了。
② 被删除节点只有一个儿子。那么,直接删除该节点,并用该节点的唯一子节点顶替它的位置。
③ 被删除节点有两个儿子。那么,先找出它的后继节点;然后把“它的后继节点的内容”复制给“该节点的内容”;之后,删除“它的后继节点”。在这里,后继节点相当于替身,在将后继节点的内容复制给"被删除节点"之后,再将后继节点删除。这样就巧妙的将问题转换为"删除后继节点"的情况了,下面就考虑后继节点。 在"被删除节点"有两个非空子节点的情况下,它的后继节点不可能是双子非空。既然"的后继节点"不可能双子都非空,就意味着"该节点的后继节点"要么没有儿子,要么只有一个儿子。若没有儿子,则按"情况① "进行处理;若只有一个儿子,则按"情况② "进行处理。
第二步:通过"旋转和重新着色"等一系列来修正该树,使之重新成为一棵红黑树。
因为"第一步"中删除节点之后,可能会违背红黑树的特性。所以需要通过"旋转和重新着色"来修正该树,使之重新成为一棵红黑树。
删除操作的实现代码(Java语言)
/* * 删除结点(node),并返回被删除的结点 * * 参数说明: * node 删除的结点 */ private void remove(RBTNode<T> node) { RBTNode<T> child, parent; boolean color; // 被删除节点的"左右孩子都不为空"的情况。 if ( (node.left!=null) && (node.right!=null) ) { // 被删节点的后继节点。(称为"取代节点") // 用它来取代"被删节点"的位置,然后再将"被删节点"去掉。 RBTNode<T> replace = node; // 获取后继节点 replace = replace.right; while (replace.left != null) replace = replace.left; // "node节点"不是根节点(只有根节点不存在父节点) if (parentOf(node)!=null) { if (parentOf(node).left == node) parentOf(node).left = replace; else parentOf(node).right = replace; } else { // "node节点"是根节点,更新根节点。 this.mRoot = replace; } // child是"取代节点"的右孩子,也是需要"调整的节点"。 // "取代节点"肯定不存在左孩子!因为它是一个后继节点。 child = replace.right; parent = parentOf(replace); // 保存"取代节点"的颜色 color = colorOf(replace); // "被删除节点"是"它的后继节点的父节点" if (parent == node) { parent = replace; } else { // child不为空 if (child!=null) setParent(child, parent); parent.left = child; replace.right = node.right; setParent(node.right, replace); } replace.parent = node.parent; replace.color = node.color; replace.left = node.left; node.left.parent = replace; if (color == BLACK) removeFixUp(child, parent); node = null; return ; } if (node.left !=null) { child = node.left; } else { child = node.right; } parent = node.parent; // 保存"取代节点"的颜色 color = node.color; if (child!=null) child.parent = parent; // "node节点"不是根节点 if (parent!=null) { if (parent.left == node) parent.left = child; else parent.right = child; } else { this.mRoot = child; } if (color == BLACK) removeFixUp(child, parent); node = null; } /* * 删除结点(z),并返回被删除的结点 * * 参数说明: * tree 红黑树的根结点 * z 删除的结点 */ public void remove(T key) { RBTNode<T> node; if ((node = search(mRoot, key)) != null) remove(node); }
内部接口 -- remove(node)的作用是将"node"节点插入到红黑树中。
外部接口 -- remove(key)删除红黑树中键值为key的节点。
删除修正操作的实现代码(Java语言)
/* * 红黑树删除修正函数 * * 在从红黑树中删除插入节点之后(红黑树失去平衡),再调用该函数; * 目的是将它重新塑造成一颗红黑树。 * * 参数说明: * node 待修正的节点 */ private void removeFixUp(RBTNode<T> node, RBTNode<T> parent) { RBTNode<T> other; while ((node==null || isBlack(node)) && (node != this.mRoot)) { if (parent.left == node) { other = parent.right; if (isRed(other)) { // Case 1: x的兄弟w是红色的 setBlack(other); setRed(parent); leftRotate(parent); other = parent.right; } if ((other.left==null || isBlack(other.left)) && (other.right==null || isBlack(other.right))) { // Case 2: x的兄弟w是黑色,且w的俩个孩子也都是黑色的 setRed(other); node = parent; parent = parentOf(node); } else { if (other.right==null || isBlack(other.right)) { // Case 3: x的兄弟w是黑色的,并且w的左孩子是红色,右孩子为黑色。 setBlack(other.left); setRed(other); rightRotate(other); other = parent.right; } // Case 4: x的兄弟w是黑色的;并且w的右孩子是红色的,左孩子任意颜色。 setColor(other, colorOf(parent)); setBlack(parent); setBlack(other.right); leftRotate(parent); node = this.mRoot; break; } } else { other = parent.left; if (isRed(other)) { // Case 1: x的兄弟w是红色的 setBlack(other); setRed(parent); rightRotate(parent); other = parent.left; } if ((other.left==null || isBlack(other.left)) && (other.right==null || isBlack(other.right))) { // Case 2: x的兄弟w是黑色,且w的俩个孩子也都是黑色的 setRed(other); node = parent; parent = parentOf(node); } else { if (other.left==null || isBlack(other.left)) { // Case 3: x的兄弟w是黑色的,并且w的左孩子是红色,右孩子为黑色。 setBlack(other.right); setRed(other); leftRotate(other); other = parent.left; } // Case 4: x的兄弟w是黑色的;并且w的右孩子是红色的,左孩子任意颜色。 setColor(other, colorOf(parent)); setBlack(parent); setBlack(other.left); rightRotate(parent); node = this.mRoot; break; } } } if (node!=null) setBlack(node); }
removeFixup(node, parent)是对应"上面所讲的第三步"。它是一个内部接口。
红黑树的Java实现(完整源码)
下面是红黑树实现的完整代码和相应的测试程序。
(1) 除了上面所说的"左旋"、"右旋"、"添加"、"删除"等基本操作之后,还实现了"遍历"、"查找"、"打印"、"最小值"、"最大值"、"创建"、"销毁"等接口。
(2) 函数接口大多分为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内部接口是private函数,外部接口则是public函数。
(3) 测试代码中提供了"插入"和"删除"动作的检测开关。默认是关闭的,打开方法可以参考"代码中的说明"。建议在打开开关后,在草稿上自己动手绘制一下红黑树。
红黑树的实现文件(RBTree.java)
红黑树的测试文件(RBTreeTest.java)
红黑树的Java测试程序
前面已经给出了红黑树的测试代码(RBTreeTest.java),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下面是测试程序的运行结果:
== 原始数据: 10 40 30 60 90 70 20 50 80 == 前序遍历: 30 10 20 60 40 50 80 70 90 == 中序遍历: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后序遍历: 20 10 50 40 70 90 80 60 30 == 最小值: 10 == 最大值: 90 == 树的详细信息: 30(B) is root 10(B) is 30's left child 20(R) is 10's right child 60(R) is 30's right child 40(B) is 60's left child 50(R) is 40's right child 80(B) is 60's right child 70(R) is 80's left child 90(R) is 80's right 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