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左耳朵耗子 | 程序员如何用技术变现?

 原文见app:极客时间

导读:从事编程这个事可以做到,完全靠自己的手艺、不依赖任何人或公司去生活的。但道理我都懂,怎么做才是关键。本文摘自陈皓(左耳朵耗子)在极客时间 App 开设的付费专栏“左耳听风”。

正文

shell

1 写在前面

  程序员用自己的技术变现,其实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儿。写程序是一门“手艺活儿”,那么作为手艺人,程序员当然可以做到靠自己的手艺和技能养活自己。

  然而,现在很多手艺人程序员却说自己是“码农”,编码的农民工,在工作上被各种使唤,各种加班,累得像个牲口。在职业发展上各种迷茫和彷徨,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更别说可以成为一个手艺人用自己的技能变现了。

  从大学时代帮人打字挣点零花钱,到逐渐通过自己的技能帮助别人,由此获得相对丰厚的收入,我在很早就意识到,从事编程这个事可以做到,完全靠自己的手艺、不依赖任何人或公司去生活的。

  这对于程序员来说,本就应该是件天经地义的事,只是好像并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这里,我想结合我的一些经历来跟你聊聊。当然,我的经历有限,也不一定全对,只希望能给你一个参考。

2 学生时代

  我是 1994 年上的大学,计算机科学软件专业。在 1996 年上大二的时候,因为五笔学得好打字很快,我应征到教务处帮忙,把一些文档录入到电脑里。打了三个月的字,学校按照每千字 10 元,给了我 1000 元钱。

  由于我的五笔越打越快,还会用 CCED 和 WPS 排版,于是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叫我帮忙去他的打字工作室,一个月收入 400 元钱。我的大学在昆明,这相当于当地收入的中上水平了。

  后来,1997 年的时候,我帮一个开公司的老师写一些 MIS 软件,用 Delphi 和 PowerBuilder 写一些办公自动化和酒店管理的软件。一年后,老师给了我 2000 元钱。

  因为动手能力比较强,当时系上的老师要干个什么事都让我帮忙。而且,因为当时的计算机人才太少太少了,所以一些社会上的人需要开发软件或是解决技术问题也都会到大学来。基本上老师们也都推荐给我。

  还记得 1997 年老师推荐一个人来找我,问会不会做网页?5 个静态页,10000 元钱。当时学校没教怎样做网页,我去书店找书看,结果发现书店里一本讲 HTML 的书都没有,只好回绝说“不会做”。一年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事简单得要命。

3 初入职场

  到了 1998 年,我毕业参加工作,在工商银行网络科。由于可以拨号上网,于是我做了一个个人主页,那时超级流行个人主页或个人网站。我一边收集网上的一些知识,一边学着做些花哨的东西,比如网页上的菜单什么的。

  在 2000 年时,被《电脑报》的编辑看上了,写来邮件约我投稿。我就写了一些如何在网页上做菜单之类的小技术文章,每个月写个两三篇,每个月有个 300 元左右的稿费,当时我的月工资 600 元。

  现在通过文章标题还能找到一两篇,比如《抽屉式菜单的设计》,已经是乱码一堆了。大学时代被人请去做事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在潜意识里完全影响了我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虽然当时我还说不清楚,只是一种强烈的感觉——我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手艺、不依赖任何人或公司去生活。

  我想这种感觉,我现在可以说清楚了,这种潜意识就是——我完全没有必要通过打工听人安排而活着,而是反过来通过在公司工作提高自己的技能,让自己可以更为独立和自由地生活。

  因而,在工作当中,对于那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我基本上就像是在学生时代那样交作业就好了。我想尽一切方法提高交作业的效率,比如,提高代码的重用度,能自动化的就自动化,和需求人员谈需求,简化掉需求,这样我就可以少干一些活了……

  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公司里外那些更为核心更为有技术含量的技术。

  在工作中,我总是能被别人和领导注意到,总是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玩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当然,这种被“注意”,也不全然是一种好事。

  2002 年,我被外包到银行里做业务开发时,因为我完成项目的速度太快,所以,没事干,整天在用户那边看书,写别的代码练手,而被用户投诉“不务正业”。我当然对这样的投诉置之不理,还是我行我素,因为我的作业已交了,用户也就是说说罢了。

  同年,我到了一家新的很有技术含量的公司,他们在用 C 语言写一个可以把一堆 PC 机组成一个超级计算机,进行并行计算的公司项目。

  当我做完第一个项目时,有个公司里的牛人和我说,你用 Purify 测试一下你的代码有没有内存问题。Purify 是以前一个叫 Rational 的公司(后来被 IBM 收购)做的一个神器,有点像 Linux 开源的 Valgrind。

  用完以后,我觉得 Purify 太厉害了,于是把它的英文技术文档通读了一遍。经理看我很喜欢这个东西,就让我给公司里的人做个分享。我认真地准备了个 PPT,结果只来了一个 QA。我在一个大会议室就对着她一个人讲了一个半小时。这个 QA 对我说,“你的分享做得真好,条理性很强,也很很楚,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有了这个正向反馈,我就把关于 Purify 的文章分享到了我的 CSDN 博客上,标题为《C/C++ 内存问题检查利器—Purify》(登录极客时间 App 看外链)。可能因为这个软件是收费的,用的人不多,这篇文章的读者反响不大。

  但是,2003 年的一天我很意外地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个公司请我帮忙去给客户培训 Purify 这个软件。IBM 的培训太贵了,所以代理这个软件的公司为了成本问题,想找一个便宜的讲师。

  他们搜遍完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只看到我的这篇文章,便通过 CSDN 找到我的联系方式,给我打了电话。最终,两天的培训价格税后一共 10000 元钱,而我当时的月薪只有 6000 元钱,还是税前。这件事儿让我在入行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些道理。

  • 要去经历大多数人经历不到的,要把学习时间花在那些比较难的地方
  • 要写文章就要写没有人写过的,或是别人写过,但我能写得更好的
  • 更重要的是,技术和知识完全是可以变现的

现在回想一下,技术和知识变现这件事儿,在 15 年前我就明白了,哈哈!随后,我在 CSDN 博客上发表了很多文章,有谈 C 语言编程修养的文章,也有一些 makefile/gdb 手册性的文章,还有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坑。

  因为我分享的东西比较系统,也是独一份,所以,搜索引擎自然是最优化的(最好的 SEO 就是独一份)。我的文章经常因为访问量大被推到 CSDN 首页。因此,引来了各种培训公司和出版社,还有一些别的公司主动发来的招聘,以及其他一些程序员想伙同创业的各种信息。了解到,出书作者收入太低(作者的收入有两种:一种是稿费,一页 30 元;一种是版税,也就 5% 左右),而培训公司的投入产出比明显高很多后,我开始接一些培训的事(频率不高),一年有个七八次。当时需求比较强的培训主要是在这几个技术方面,C/C++/Java、Unix 系统编程、多层软件架构、软件测试、软件工程等。

  我喜欢做企业内训,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可以走到内部去了解各个企业在做的事和他们遇到的技术痛点,以及身在其中的工程师的想法。这极大地增加了我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同时,让我这个原本不善表达的技术人员,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

  其间也有一些软件开发的私活儿,但我基本全部拒绝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软件开发基本上都是功能性的开发,我从中无法得到成长。而且后期会有很多维护工作,虽然一个小项目可以挣十几万,但为此花费的时间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得不偿失。

  25~35 岁是每个人最宝贵的时光,应该用在刀刃上

4 职业上升期

  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我感受到了一个人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我开始把我的时间投在一些主流、高级和比较有挑战性的技术上,这可以让我保持两件事儿:一个是技术和技能的领先,二是对技术本质和趋势的敏感度。

  因此,我有强烈的意愿去前沿的公司经历和学习这些东西。比如,我在汤森路透学到了人员团队管理上的各种知识和技巧,而亚马逊是让我提升最快的公司。虽说,亚马逊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是它的一些理念,的确让我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了质的飞跃。

  我开始对外输出的不仅仅是技术了,还有一些技术价值观上的东西。而从亚马逊到阿里巴巴是我在互联网行业的工作经历,这两段经历让我对这两家看似类似但内部完全不同的成功大公司,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看法。

  这两种完全不一样甚至有些矛盾的玩法让我时常在思考着,大脑里就像两个小人在扳手腕一样,这可能是我从小被灌输的“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所致。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没什么标准答案,或是说,一个题目本来就可以有若干个正确答案,而且这些“正确答案”还很矛盾。

  于是,在我把一些价值观和思考记录下来的同时,我自然又被很多人关注到了,还吸引很多不同的思路在其中交织讨论。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无论别人骂我也好,还是教育我,都对我有帮助,大大地丰富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

  这些经历从质上改善了我的思考方式,让我思考技术问题的角度都随之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让我有了更高的思维高度和更为开阔的视野。

  可能是因为我有一些“独特”的想法,而且经历比较丰富,基础也比较扎实,使得我对技术人的认识和理解会更为透彻和深入。所以,也有了一些小名气。来找我做咨询和帮助解决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我也开始收费收得越来越贵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完全是被动收费高的。

  因为父亲的身体原因,我没有办法全职,所以成了一个自由人。而也正因如此,我才得以有机会可以为好多公司解决技术问题。2015 年,有家公司的后端系统一推广就挂,性能不足,请我去看。

  我花了两天时间跟他们的工程师一起简单处理了一下,直接在生产线上重构,性能翻了 10 倍。虽然这么做有点 low,但当时完全是为了救急。公司老板很高兴,觉得他投的几百万推广费用有救了,一下给了我 10 万元。我说不用这么多的,1 万元就好了,结果他说就是这么多。我欣然接受了,当时心里有一种技术被尊重的感动。

  2016 年,某个公司需要做一个高并发方案,大概需要 2000 万 TPS,我给他们做了一个。但是他们只能实现到 1200 万 TPS 左右,又把我请去了。

  我花了两天时间做调研,分析性能原因,然后一天写了 700 多行代码。因为不想进入业务,所以我主要是优化了网络数据传输,让数据包尽量小,确保一个请求的响应在一个 MTU 内就传完。

  测试的时候,达到了 2500 万 TPS。于是老板给了我 20 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上面的例子,我连钱都没谈就去做了,本来想着,也就最多 1 万元左右,没想到给我的酬劳大大超出了我的期望。

  这里,我想说的是,并不是社会不尊重程序员,只要你能帮上大忙,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所以,我和一些人开玩笑说,我们可能都是在写一样的for(int i=0; i<n; i++)语句,但是,你写在那个地方一文不值,而我写在这个地方,这行代码就值 2000 元。 不要误会,我只是想用这种“鲜明的方式”来加强我的观点。

  我不算是聪明的人,经历也不算特别成功,但一步一步走来,我认为,我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做到,而且应该还能做得比我更好。

5 如何让自己的技能变现

  还是那句话,本质上来说,程序员是手艺人,有手艺的人就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而付费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如何让自己的“手艺”更为值钱的问题了。

  第一,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任何一件成功的大事,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成功达到的。所以,你得确保你有一个一个的小成功。

  具体说来,首先,你得让自己身边的人有求于你,或是向别人推荐你。这就需要你能够掌握大多数人不能掌握的技能或技术,需要你更多地学习,并要有更多的别人没有的经验和经历。

  一旦你身边的人开始有求于你,或是向别人推荐你,你就会被外部的人注意到,于是其他人就会付费来获取你的帮助。而一旦你的帮忙有效果的话,就会产生效益,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会为你开拓更大的空间。

  你也会因为这样的正向反馈而鼓励自己去学习和钻研更多的东西,从而得到一个正向的循环。而且这个正向循环,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第二,关注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价值其实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供大于求,就没什么价值,供不应求,就有价值。这意味着你不仅要看到市场,还要看到技术的趋势,能够分辨出什么是主流技术,什么是过渡式的技术。当你比别人有更好的嗅觉时,你就能起动得更快,也就比别人有先发优势。

  • 关于市场需求。要看清市场,就需要看看各个公司在做什么,他们的难题是什么。简单来说,现在的每家公司无论大小都缺人。是真的缺人吗?中国是人口大国,不缺写代码搬砖的,真正缺的是有能力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人,能够提高团队人效的人。所以,从这些方面思考,你会知道哪些技能才是真正的“供不应求”,这样可以让你更有价值。

  • 关于技术趋势。要看清技术趋势,你需要了解历史,就像一个球运动一样,你要知道这个球未来运动的地方,是需要观察球的已经完成运动的轨迹才知道的。因此,了解技术发展轨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要看一个新的技术是否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你需要将一些老技术的本质吃得很透。

因此,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一定要多问自己两个问题:“1. 这个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别的同类技术做不到?2. 为什么是这样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新的技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那么在这个新的技术出现时,后面一定会有大型的商业公司支持,这类公司支持得越多,就说明你越需要关注。

  第三,找到能体现价值的地方。在一家高速发展的公司中,技术人员的价值可以达到最大化。

  试想,在一家大公司中,技术架构和业务已经定型,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事可以做的。而且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公司来说,往往稳定的重要性超过了创新。此外,大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很多,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所以你的价值很难被体现出来。

  而刚起步的公司,业务还没有跑顺,公司的主要精力会放在业务拓展上,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高精尖的技术,所以,技术人员的价值也体现不出来。

  只有那些在高速发展的公司,技术人员的价值才能被最大化地体现出来。比较好的成长路径是,先进入大公司学习大公司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方法,然后找到高速成长的公司,可以实现自己更多的价值。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在大公司中找到高速发展的地方。

  第四,动手能力很重要。成为一个手艺人,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解决任何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动手能力就成为了关键。这也是我一直在写代码的原因,代码里全是细节,细节是魔鬼,只有了解了细节,你才能提出更好或是更靠谱的并可以落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些笼统和模糊的东西。这太重要了。

  第五,关注技术付费点。技术付费点基本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能帮别人“挣钱”的地方;另一个是,能帮别人“省钱”的地方。也就是说,能够帮助别人更流畅地挣钱,或是能够帮助别人提高效率,能节省更多的成本,越直接越好。而且这个技术或解决方案最好还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第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经历。付费的前提是信任,只有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经历后,别人才会对你有一定的信任,才会觉得你靠谱,才会给你机会。而这个信任需要用你的能力和经历来填补。比如,你是一个很知名的开源软件的核心开发人员,或是你是某知名公司核心项目的核心开发人员,等等。

  第七,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源。信息社会,如果你比别人有更好的信息源,那么你就可以比别人成长得更快。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源自西方世界,所以,你应该走到信息的源头去。

  如果你的信息来自朋友圈、微博、知乎、百度或是今日头条,那么你完蛋了。因为这些渠道有价值的信息不多,有营养的可能只有 1%,而为了这 1%,你需要读完 99% 的信息,太不划算了。

  那么如何找到这些信息源呢?用好 Google 就是一个关键,比如你在 Google 搜索引擎里输入“XXX Best Practice”,或是“Best programming resource”……你就会找到很多。而用好这个更好的信息源需要你的英文能力,因此不断提升英文能力很关键。

  第八,输出观点和价值观。真正伟大的公司或是产品都是要输出价值观的。只有输出了更先进的价值观,才会获得真正的影响力。但是,你要能输出观点和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你的积累和经历,而不是一朝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因此,如果想要让你的技能变现,这本质上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第九,朋友圈很重要。一个人的朋友圈很重要,你在什么样的朋友圈,就会被什么样的朋友圈所影响。如果你的朋友圈比较优质,那么给你介绍过来的事儿和活儿也会好一些。优质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有这样的特性。

  • 这些人都比较有想法、有观点,经验也比较丰富;

  • 这些人涉猎的面比较广;

  • 这些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成功;

  • 这些人都是喜欢折腾喜欢搞事的人;

  • 这些人都对现状有些不满,并想做一些改变;

  • 这些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最后有个关键的问题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不做到这些,你怎么进入到这样的朋友圈?

  总之,就一句话,会挣钱的人一定是会投资的人。我一直认为,最宝贵的财富并不是钱,而是你的时间,时间比钱更宝贵,因为钱你不用还在那里,而时间你不用就浪费掉了。你把你的时间投资在哪些地方,就意味着你未来会走什么样的路。所以,利用好你的时间,投到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吧

  我的经历有限,只能看到这些,还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也让我可以学习和提高。

3

posted @ 2018-06-01 17:01  kevin_ren  阅读(3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