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节点(inode)爆满问题处理
关于磁盘空间中索引节点爆满的问题还是挺多的,借此跟大家分享几个情况:
情况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在公司一台配置较低的Linux服务器(内存、硬盘比较小)的 /data 分区内创建文件时,系统提示磁盘空间不足,用 df -h命令查看了一下磁盘使用情况,发现 /data 分区只使用了66%,还有12G的剩余空间,按理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后来用 df -i查看了一下 /data 分区的索引节点(inode),发现已经用满(IUsed=100%),导致系统无法创建新目录和文件。 [root@bastion-IDC ~] # df -i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 ....... /dev/mapper/VolGroup-lv_home 53452800 53452800 0 100% /data inode译成中文就是索引节点,每个存储设备(例如硬盘)或存储设备的分区被格式化为文件系统后,应该有两部份,一部份是inode,另一部份是Block,Block是用来存储数据用的。而inode呢,就是用来存储这些数据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件大小、属主、归属的用户组、读写权限等。inode为每个文件进行信息索引,所以就有了inode的数值。操作系统根据指令,能通过inode值最快的找到相对应的文件。 这台服务器的Block虽然还有剩余,但inode已经用满,因此在创建新目录或文件时,系统提示磁盘空间不足。 排查是由于 /data/cache 目录中存在数量非常多的小字节缓存文件,占用的Block不多,但是占用了大量的inode。 解决方案: 1)删除 /data/cache 目录中的部分文件,释放出 /data 分区的一部分inode,特别要留意那些spool出来的文件,这种文件一般会占用比较多的节点,因为比较小而且零碎,同时要多留意日志文件信息等 2)用软连接将空闲分区 /opt 中的newcache目录连接到 /data/cache ,使用 /opt 分区的inode来缓解 /data 分区inode不足的问题: # ln -s /opt/newcache /data/cache 3)更换服务器,用高配置的服务器替换低配置的服务器。 |
情况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问题:使用 "df -h" 命令发现磁盘使用率没有占满,但是无法写入文件,提示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 原因:磁盘的inode节点使用爆满了!( "df -i" 命令查看 /var 空间的inode爆满)。 ------------------------------------------------------------------------------- 可能原因1: crontab 里面定时执行的句子里没有加 > /dev/null 2>&1,系统中 cron 执行的程序有输出内容, 输出内容会以邮件形式发给 cron 的用户,而sendmail没有启动所以就产生了很大零碎的文件: crontab 的job有问题,造成 /var/spool/clientmqueue 中产生许多的零碎文件。 处理方法: 用 "rm -rf *" 会不能删除,并会有相应的提示,大意是参数太多。 正确方法: 在 /var/spool/clientmqueue/ 下执行命令: # lsattr ./|awk -F"/" '{print $3}'|xargs -i rm -rf {} 表示用lsattr列出./下面的文件名的属性,用 awk 取出名字,然后 rm -rf 还有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法: # find /var/spool/clientmqueue/ -type f -exec rm {} \; 或者在 /var/spool/clientmqueue/ 目录下 # cd /var/spool/clientmqueue/ # find ./ -exec rm {} \; 将 crontab 中没有定向输出的行都在最后加上 "> /dev/null 2>&1" ,在删除的过程中操作。 或者先停止 crontab ,加上重定向。 -------------------------------------------------------------------------------- 可能原因2 可以看下日志文件是否太多,如果是日志文件占用大量的inodes可以临时释放清理下过期的日志。 也可以根据较大目录的文件占用情况,临时转移部分文件到占用磁盘较小的目录中。 |
其他总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 当发现某个分区下的inode使用率过大时,需要找到该分区下的某些目录里有哪些文件可以清理。 查找某个目录下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前的文件,然后删除 # find . -type f -mtime +30 |wc -l # find . -type f -mtime +60 |wc -l # find . -type f -mtime +30 -exec rm -f {} \; # find . -type f -mtime +60 -exec rm -f {} \; 释放inode缓存 # sync #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再次检查下磁盘inode使用情况 # df -i =================================================== 1)删除无用的临时文件,释放inode。比如 /tmp 下有很多临时文件 # ls -lt /tmp | wc -l # find /tmp -type f -exec rm {} \; 如果使用 rm *,有可能因为文件数量太多而出现Argument list too long错误 ------------------------------------------------------------------------------------------ 是在linux下,试图传太多参数给一个系统命令( ls *; cp *; rm *; cat *; etc..)时,就会出现 Argument list too long错误。 解决方法:使用 find - exec 遍历,然后执行删除便可。 # find /tmp -type f -exec rm {} \; ------------------------------------------------------------------------------------------ 2)除了的临时文件外,0字节的文件也会占用inode,应该也释放。 # find /home -type f -size 0 -exec rm {} \; 3)inode爆满,也可能是某些目录下存在大量的小文件导致。 大量小文件分布有两种可能: a)一是只有一个或少量目录下存在大量小文件,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找出这个异常目录: # find / -type d -size +10M 即找出大小大于10M的目录(目录大小越大,表示目录下的文件越多)。 b)大量的小文件分布在大量的目录下,这时候上面的命令可能找不出异常的目录,需要以下命令: # cd / # find */ ! -type l | cut -d / -f 1 | uniq -c 此命令作用是找出目录下文件总数,可能需要执行多次,直到找出具体的目录。比如上面的命令找出了 /data 目录下存在大量的小文件, 但 /data/ 目录还有很多目录,这时候我们还需要继续执行: # cd /data # find */ ! -type l | cut -d / -f 1 | uniq -c 直到找出具体的目录。 如果可以直接删除节点满的文件夹: # find . -type f -exec rm {} \; 还可以按照文件的inode节点删除文件 # find . -inum 342137 -exec rm -i {} \; |
*************** 当你发现自己的才华撑不起野心时,就请安静下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