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周边
众包
新闻
博问
闪存
赞助商
Chat2DB
所有博客
当前博客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kevin_shen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订阅
管理
[转载]Struts2.1.6+Spring2.5.6+Hibernate3.3.
原文地址:
Struts2.1.6+Spring2.5.6+Hibernate3.3.1全注解实例详解(二)(转载大象)
作者:
沉睡森林
在上一章中详细分析了
JAR
包的选择,那么这次我将对例子中的一些必须的配置文件进行下说明。虽然这些配置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但是很多都没有讲个因为所以出来,这样根本就得不到提高。在此,大象为各位详细分析一下这些内容。
实例中涉及的配置文件有这么几个
applicationContext.xml
jdbc.properties
log4j.properties
struts.xml
web.xml
我准备在本章中只讲
applicationContext.xml
、
jdbc.properties
和
web.xml
。
log4j
的配置大同小异而且也不在本文范围。至于
struts.xml
我准备留到后面与
Action
代码一起来讲,因为用的是
struts2-convention-plugin
插件来实现
struts2
的注解,所以这两个结合起来讲要好一些。
第二部分:分析配置文件
1
、
jdbc.properties
本例采用
MySQL
数据库,所以我设置了一个属性文件,用来存放一些连接信息和
Hibernate
相关的设置。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
Hibernate
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把这些东西写在单独的文件里,是方便修改,如果你想换成
SQL Server
或是
Oracle
,只需要更改
driver
、
url
以及
dialect
,而且还可以自由控制
sql
语句的显示的开关,非常方便。至于写在这里怎么用呢?请接着看下面的
applicationContext.xml
说明。
2
、
applicationContext.xml
这个文件就是
spring
的主配置文件了,当然,本例也只有这么一个
spring
的配置文件,内容不多,但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下面我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我把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也比较好说明。可以这样来理解,
PropertyPlaceholderConfi
gurer
这个类就是读取
jdbc.
properties
文件,并将它们设置到这个类的属性中。然后再将下面数据源配置中定义的这些
${jdbc.driver}
、
${jdbc.url}
字符串换成属性文件中相同名称的值。
${}
这种写法,是类里面方法解析用的,网上都说这是叫占位符,我看了源代码的,其实是把它们当成字符串截取前后的特殊字符,再根据里面定义的名称找属性文件中对应的值。所以这个类只能读取
properties
格式的文件,你如果还有其它需要加入的属性文件,可以在
list
之间加入,写在
value
标签里面。
根据
base-package
指定的路径,扫描其下所有包含注解的
Bean
,并自动注入。比如
@Repository
,
@Service
这些都是注解,前者表示持久层,后者表示业务层。
这可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功能,是从
Spring2.5
开始加入的一个非常棒的特性。有了它,我们将不用再去写那繁琐的
<bean
id="" class="" />
。本文的主旨就是全注解,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不用写配置文件(当然不是绝对不写)来怎样进行开发工作。关于这部分的具体情况,在后面代码章节中会详细讲解。
这就是在
Spring
中定义
Hibernate
相关的配置,
Spring
已经集成了这部分功能。通过
class
里面定义的类名称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这是使用注解的方式映射实体以及创建
Hiberante SessionFactory
。
${hibernate.dialect}
、
${hibernate.show_sql}
和上面的数据源配置获取方式一样,当
applicationContext.xml
定义好之后,就不用再对它进行修改,而是将修改对象变成了
jdbc.properties
文件。
另外在
Spring 2.5.6
版中,加入了一个很有用的小功能,就是
packagesToScan
属性,它是根据
value
中定义的路径来扫描其下所有的注解
实体类。大象对这个路径做了多种测试,另外又看了源代码,发现它只能匹配某一类型的路径,而不是所有路径。比如上面的
value
值表示,扫描
entity
包下面的所有包中的注解类,如果你将类直接放在
entity
包下,那么服务器启动和程序运行时都不会报错,但是当你的代码需要用到这个类的时候,就会出现异常,提示你找不到实体。
这是事务定义,而且是使用注解方式定义事务
(
@Transactional
),
proxy-target-class
=
"true"
表示采用动态代理类来管理事务,如果是
false
表示采用接口代理来管理事务(默认值为
false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需要加入事务处理的类,如果是实现接口,那么将采用
Spring
的默认事务管理(
Spring
默认方式为接口),如果不采用接口,而直接使用类,那么就需要
cglib
类库的支持,它通过动态的创建目标类(就是你需要加入事务的类)的子类,然后对这子类中的方法(当然是从目标类中继承来的)进行事务管理。这其实就是
AOP
切面,而且从中可以看出来,需要加入事务的方法不能为
private
、
static
、
final
的方法。这样说也不是很严格,说它不能加入事务,是说它不能主动的启动一个事务,如果某个
private
方法是被某个
public
方法调用的,而
public
方法是可以被动态代理加入事务的,所以这个
private
方法也一样被加入了事务,只是它处在
public
方法的事务之中。但是
static
和
final
这两类方法因为不能被子类覆盖,所以无法加入事务。如果这两类型的方法不被其它的事务方法所调用,那么它们就会以无事务的方式运行,因此很容易造成隐患,这一点请大家特别注意。
上面这个就是使用配置式来定义事务,两种方式的区别主要是,注解式只用写那么一句话,然后在业务类或方法中加入
@Transactional
这个注解标记,就完成事务声明,不过对于每个业务类都需要在类或方法中加入这些标记。而配置式声明,就是不用加这些标记,只要你的方法名称命名比较统一,就可以像上面这样定义事务规范,然后在
aop
标签中定义切入点与执行通知就行了。我感觉如果业务逻辑不是太复杂的情况,配置式会比较简单,而且修改起来也方便,
这两种方式我都写出来了,至于用哪一种,由你们自己决定。
3
、
web.xml
现在使用的
Servlet
容器还是
2.4
版,因此
web.xml
里面还是需要写配置文件的,到了
3.0
版就可以采取注解的方式来实现了。
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
配置文件的路径
,
可使用通配符
,
applicationContext*.xml
表示所有以
applicationContext
开头的
xml
文件。
多个路径用
,
号分隔。比如可以这样写:
不过推荐采用通配符的写法,能够简单点,为什么还要弄那么复杂呢?
context-param
是在容器启动后最先被执行的,并且被放入到容器上下文中。在这里引入
spring
的配置文件,是供
Spring
的
ContextLoaderListener
监听器使用。而这个监听器中会有一个
ContextLoade
类用来获取这个配置文件中的信息。从而进行
Spring
容器的初始化工作。
因为是采用注解的方式来进行开发,所以
spring
的配置文件其实只有一个,上面那个星号可以去掉。
这个监听器就是为了读取
Spring
的配置文件,这在上面已经讲到了。
这是
Spring
提供的一个用来防止内存泄漏的监听器。在我们使用
struts2
框架,或其它的某些类库时,因为它们自身的设计,会用到
Introspector
(内省)机制来获取
Bean
对象的信息。但不幸的是,这些框架或类库在
分析完一个类之后却没有将它从内存中清除掉,内存中还保留有大量的静态资源,而这些东西又无法进行垃圾回收,因此产生了很严重的内存泄漏问题。直接表现为服务器的内存使用会随着时间而不断上升,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服务器当掉。所以在这里加入此监听器,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内存资源回收的问题。
这是
Spring
的编码过滤器,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相信这段配置应该很好理解,不过请大家注意
forceEncoding
这个参数,把它设置为
true
表示不管请求中的编码是什么格式,都将强制采用
encoding
中设置的编码方式。另外对于响应也将按照
encoding
指定的编码进行设置。另外不建议将编码设置成
gb2312
或是
gbk
格式,请采用基于
Unicode
的
UTF-8
编码。
这个过滤器是个好东西,有了它,我们在使用
Hibernate
延迟加载的时候,就不会再为因
Session
被关闭,导致延迟加载数据异常而头痛了。网上有很多人说这个不好,其实在使用中,效果还是不错的。
首先我要说这个过滤器的名字很雷,不知道写这类的家伙是不是个变态,或者喜欢恶搞。主要原因就是,这个过滤器的功能是推迟清理值栈中的值,
以便在
web
层
中进行访问,另外就是为了配合
SiteMesh
装饰器进行工作(官方中的说明)。如果不加这个,那么
Struts2
的默认过滤器就会清空值栈中的值,这样就会导致异常。所以说这类的名字和功能完全不搭边,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在
2.1.6
版本里面,已经用这个过滤器取代了以前的
FilterDispatcher
,而且在
api
文档中已经标注为
@deprecated
(不赞成)
,并说明是从
Struts 2.1.3
版开始就弃用这个过滤器了,改用
StrutsPrepareAndExecuteF
ilter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
StrutsPrepareFilter
和
StrutsExecuteFilter
。不过大象建议大家还是选择
StrutsPrepareAndExecuteF
ilter
吧,这也是官方推荐的。
web.xml
里面的几个重要的配置就这些,不过不要忘了,给这些
filter
加上
filter-mapping
映射。还有一点,请注意这些过滤器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很重要的,程序运行时,是根据这些
filter-mapping
的排列顺序依次执行过滤操作的。如果不想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请控制好这些过滤器映射的顺序。
我会在最后一章附上源码,大家就这样慢慢看吧。看到最后一章的时候,可能这些相关的知识就比较清楚了。到时再对照源码练习下,应该会有一些收获。恩,这部分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次继续。
本文为菠萝大象原创,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
2015-10-19 16:48
kevin_shen
阅读(
128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
返回顶部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