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微服务架构演进

当我们将所有的新业务都使用Spring Cloud这套架构之后,就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公司的系统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架构的项目,一部分是微服务架构的项目,如何让这两套配合起来使用就成为了关键,这时候Spring Cloud里面的一个关键组件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就是Zuul。在Spring Cloud架构体系内的所有微服务都通过Zuul来对外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所有需要和微服务架构内部服务进行通讯的请求都走统一网关。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对服务进行了分类,有四种:基础服务、业务服务、组合服务、前置服务。不同服务迁移的优先级不同

  • 基础服务,是一些基础组件,与具体的业务无关。比如:短信服务、邮件服务。这里的服务最容易摘出来做微服务,也是我们第一优先级分离出来的服务。

  • 业务服务,是一些垂直的业务系统,只处理单一的业务类型,比如:风控系统、积分系统、合同系统。这类服务职责比较单一,根据业务情况来选择是否迁移,比如:如果突然有需求对积分系统进行大优化,我们就趁机将积分系统进行改造,是我们的第二优先级分离出来的服务。

  • 前置服务,前置服务一般为服务的接入或者输出服务,比如网站的前端服务、app的服务接口这类,这是我们第三优先级分离出来的服务。

  • 组合服务,组合服务就是涉及到了具体的业务,比如买标过程,需要调用很多垂直的业务服务,这类的服务我们一般放到最后再进行微服务化架构来改造,因为这类服务最为复杂,除非涉及到大的业务逻辑变更,我们是不会轻易进行迁移。

在这四类服务之外,新上线的业务全部使用Sprng Boot/Cloud这套技术栈。就这样,我们从开源项目云收藏开始,上线几个Spring Boot项目,到现在公司绝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在Spring Cloud这个架构体系中。

经验和教训

架构演化的步骤

  • 在确定使用Spring Boot/Cloud这套技术栈进行微服务改造之前,先梳理平台的服务,对不同的服务进行分类,以确认演化的节奏。

  • 先让团队熟悉Spring Boot技术,并且优先在基础服务上进行技术改造,推动改动后的项目投产上线

  • 当团队熟悉Spring Boot之后,再推进使用Spring Cloud对原有的项目进行改造。

  • 在进行微服务改造过程中,优先应用于新业务系统,前期可以只是少量的项目进行了微服务化改造,随着大家对技术的熟悉度增加,可以加快加大微服务改造的范围

  • 传统项目和微服务项目共存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况,除非公司业务有大的变化,不建议直接迁移核心项目。

服务拆分原则

服务拆分有以下几个原则和大家分享

横向拆分。按照不同的业务域进行拆分,例如订单、营销、风控、积分资源等。形成独立的业务领域微服务集群。

纵向拆分。把一个业务功能里的不同模块或者组件进行拆分。例如把公共组件拆分成独立的原子服务,下沉到底层,形成相对独立的原子服务层。这样一纵一横,就可以实现业务的服务化拆分。

要做好微服务的分层:梳理和抽取核心应用、公共应用,作为独立的服务下沉到核心和公共能力层,逐渐形成稳定的服务中心,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的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服务拆分是越小越好吗?微服务的大与小是相对的。比如在初期,我们把交易拆分为一个微服务,但是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可能一个交易系统已经慢慢变得很大,并且并发流量也不小,为了支撑更多的交易量,我会把交易系统,拆分为订单服务、投标服务、转让服务等。因此微服务的拆分力度需与具体业务相结合,总的原则是服务内部高内聚,服务之间低耦合。

微服务vs传统开发

使用微服务有一段时间了,这种开发模式和传统的开发模式对比,有很大的不同。

  • 分工不同,以前我们可能是一个一个模块,现在可能是一人一个系统。

  • 架构不同,服务的拆分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问题,拆分是否合理对以后发展影响巨大。

  • 部署方式不同,如果还像以前一样部署估计累死了,自动化运维不可不上。

  • 容灾不同,好的微服务可以隔离故障避免服务整体down掉,坏的微服务设计仍然可以因为一个子服务出现问题导致连锁反应。

给数据库带来的挑战

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那么后台管理的联合查询怎么处理?这应该是大家会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有三种处理方案。

1)严格按照微服务的划分来做,微服务相互独立,各微服务数据库也独立,后台需要展示数据时,调用各微服务的接口来获取对应的数据,再进行数据处理后展示出来,这是标准的用法,也是最麻烦的用法。

2) 将业务高度相关的表放到一个库中,将业务关系不是很紧密的表严格按照微服务模式来拆分,这样既可以使用微服务,也避免了数据库分散导致后台系统统计功能难以实现,是一个折中的方案。

3)数据库严格按照微服务的要求来切分,以满足业务高并发,实时或者准实时将各微服务数据库数据同步到NoSQL数据库中,在同步的过程中进行数据清洗,用来满足后台业务系统的使用,推荐使用MongoDB、HBase等。

三种方案在不同的公司我都使用过,第一种方案适合业务较为简单的小公司;第二种方案,适合在原有系统之上,慢慢演化为微服务架构的公司;第三种适合大型高并发的互联网公司。

微服务的经验和建议

1、建议尽量不要使用Jsp,页面开发推荐使用Thymeleaf。Web项目建议独立部署Tomcat,不要使用内嵌的Tomcat,内嵌Tomcat部署Jsp项目会偶现龟速访问的情况。

2、服务编排是个好东西,主要的作用是减少项目中的相互依赖。比如现在有项目a调用项目b,项目b调用项目c...一直到h,是一个调用链,那么项目上线的时候需要先更新最底层的h再更新g...更新c更新b最后是更新项目a。这只是这一个调用链,在复杂的业务中有非常多的调用,如果要记住每一个调用链对开发运维人员来说就是灾难。

有这样一个好办法可以尽量的减少项目的相互依赖,就是服务编排,一个核心的业务处理项目,负责和各个微服务打交道。比如之前是a调用b,b掉用c,c调用d,现在统一在一个核心项目W中来处理,W服务使用a的时候去调用b,使用b的时候W去调用c,举个例子: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中,有一个核心支付项目是服务编排,负责处理支付的业务逻辑,W项目使用商户信息的时候就去调用“商户系统”,需要校验设备的时候就去调用“终端系统”,需要风控的时候就调用“风控系统”,各个项目需要的依赖参数都由W来做主控。以后项目部署的时候,只需要最后启动服务编排项目即可。

3、不要为了追求技术而追求技术,确定进行微服务架构改造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团队的技术人员是否已经具备相关技术基础。
2)公司业务是否适合进行微服务化改造,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适合进行微服务化改造,比如:传统行业有很多复杂垂直的业务系统。
3)Spring Cloud生态的技术有很多,并不是每一种技术方案都需要用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总结

Spring Cloud对于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来说是一种福音,因为这类公司往往没有实力或者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去开发自己的分布式系统基础设施,使用Spring Cloud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在从容应对业务发展的同时大大减少开发成本。同时,随着近几年微服务架构和Docker容器概念的火爆,也会让Spring Cloud在未来越来越“云”化的软件开发风格中立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目前五花八门的分布式解决方案中提供了标准化的、全站式的技术方案,意义可能会堪比当前Servlet规范的诞生,有效推进服务端软件系统技术水平的进步。

posted @ 2019-07-02 15:21  Kero小柯  阅读(56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