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单的UDP传输
发送端:
package org.ks.网络编程;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DatagramPacket; import java.net.DatagramSocket;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import java.net.SocketException; import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 * 网络编程(UDP传输)(了解) * 1.发送Send * 创建DatagramSocket, 随机端口号 * 创建DatagramPacket, 指定数据, 长度, 地址, 端口 * 使用DatagramSocket发送DatagramPacket * 关闭DatagramSocket */ public class Demo1_sen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str = "abcdefg"; DatagramSocket socket = new DatagramSocket(); //创建socket(用于发送数据),相当于创建码头 DatagramPacket packet = //创建packet ,相当于集装箱 //四个参数:数据的字节数组,字节数组的长度,目标主机位置,目标主机的端口 new DatagramPacket(str.getBytes(), str.getBytes().length,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6666); socket.send(packet); //发送数据 socket.close(); //关闭socket } }
接收端:
package org.ks.网络编程;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DatagramPacket; import java.net.Datagram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Exception; /* * 接收Receive * 创建DatagramSocket, 指定端口号 * 创建DatagramPacket, 指定数组, 长度 * 使用DatagramSocket接收DatagramPacket * 关闭DatagramSocket * 从DatagramPacket中获取数据 */ public class Demo1_receiv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DatagramSocket socket = new DatagramSocket(6666); //创建socket(用于接收数据),相当于创建码头 DatagramPacket 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new byte[1024], 1024); //创建packet,相当于创建集装箱 socket.receive(packet); //从packet中获取数据 byte[] arr = packet.getData(); int len = packet.getLength(); //获取有效的字节个数 String result = new String(arr,0,len); //获取有效数据 System.out.println(result); socket.close(); //关闭socket } }
演示(进入项目的bin目录下,并开两个终端):
先开启接收端,处于监听状态:
再开启发送端: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abcdefg
补充: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1、UDP是一个非连接的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 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 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 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 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2、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 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3、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4、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 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5、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 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6、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 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我们经常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 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 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
ping命令是用来探测主机到主机之间是否可通信,如果不能ping到某台主机,表明不能和这台主机建立连接。ping命令是使用 IP 和网络控制信息协议 (ICMP),因而没有涉及到任何传输协议(UDP/TCP) 和应用程序。它发送icmp回送请求消息给目的主机。
ICMP协议规定:目的主机必须返回ICMP回送应答消息给源主机。如果源主机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应答,则认为主机可达。
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 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 只简单的描述下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
1)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
2)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 (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 :“可以,你什么时候发?”,这是第二次对话;
3)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认主机B的要求同步:“我现在就发,你接着吧!”, 这是第三次对话。
三次“对话”的目的是使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同步, 经过三次“对话”之后,主机A才向主机B正式发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