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件IO——内核数据结构和原子操作

4.1 缓存 buff 说明

  一般设置缓存 buff  的大小是由一定的规律的,就是根据磁盘块的大小来定。

  Linux下输入命令: df -k  查看磁盘

  

  可以用命令查看下 /dev/sda1 磁盘的磁盘说明

1 sudo tune2fs -l /dev/sda1

  

  Block size 就是磁盘块的大小,这个磁盘块的大小为 4M ,那么就可以设置缓存 buff 大小为 4096,一次就可以将数据写入。

  设置的缓存大小最好与磁盘块的大小保持一致,有利于提升读写文件的效率。

4.2 操作文件中内核数据结构简要介绍

  • 一个打开的文件再内核中使用三种数据结构表示
    • 文件描述符
      • 文件描述符标志
      • 文件表项指针
    • 文件表项
      • 文件状态标志
        • 读、写、追加、同步和非阻塞等状态标志  
      • 当前文件偏移量
      • i 节点表项指针
      • 引用计数器  
    • i 节点   
      • 文件类型和对该文件的操作函数指针
      • 当前文件长度
      • 文件所有者
      • 文件所在的设备、文件访问权限
      • 指向文件数据在磁盘上所在位置的指针等   

  

4.3 原子操作

4.3.1 介绍

  主要是open 函数中的文件追加和文件创建

  • 文件追加
    • 打开文件时,使用 O_APPEND 标志,进程对到文件偏移量调整和数据追加成为原子操作
    • 内核每次对文件写之前,都将进程的当前偏移量设置为该文件的尾端。这样不再需要 lseek 来调整偏移量  
  • 文件创建
    • 对 open 函数的 O_CREAT 和 O_EXCL 的同时使用,而该文件存在,open 将失败,否则创建该文件,并且使得文件是否存在的判定和创建过程成为原子操作。  

  例子:两个进程对同一文件进行追加,没有使用 append 的时候

  file_append.c

 1 #include <sys/types.h>
 2 #include <sys/stat.h>
 3 #include <fcntl.h>
 4 #include <unistd.h>
 5 #include <string.h>
 6 #include <errno.h>
 7 #include <stdlib.h>
 8 #include <stdio.h>
 9 #include <fcntl.h>
10 
11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12 {
13     if(argc < 3) {
14         fprintf(stderr, "usage: %s content destfile\n", argv[0]);
15         exit(1);
16     }
17 
18     int fd;
19     int ret;
20     size_t size;
21 
22     fd = open(argv[2], O_WRONLY);
23     if(fd < 0){
24         perror("open error");
25         exit(1);
26     }
27 
28     //定位到文件尾部
29     ret = lseek(fd, 0L, SEEK_END);
30     if(ret == -1) {
31         perror("lseek error");
32         close(fd);
33         exit(1);
34     }
35     
36     sleep(10); //睡眠 10s
37 
38     //往文件中追加内容
39     size = strlen(argv[1]) * sizeof(char);
40     if(write(fd, argv[1], size) != size) {
41         perror("write error");
42         close(fd);
43         exit(1);
44     }
45 
46     return 0;
47 }

  编译:gcc -o bin/file_append src/file_append.c

  创建一个  append.txt 文件,然后开启两个终端运行此程序

  第一个终端:

  第二各终端:

  第二个终端在第一个终端之后运行,运行完之后,查看 append.txt 的内容:

  

  现象上说明,第二个终端的写入将第一个终端的写入给覆盖掉了。

  第一个进程运行的时候,文件表项中的当前偏移量来源于 i 节点的文件长度(即调用 lseek 的时候),第二个进程运行的时候也是用 lseek 来获取偏移量,但是 i 节点中的文件长度没有增加,所以文件表项中的 当前偏移量 依然未变,因此第二个进程追加的内容覆盖掉了第一个进程中的内容。

  要想不覆盖,则要使用原子操作。将 open 和 注释掉 lseek 的代码做修改:

1     //fd = open(argv[2], O_WRONLY);
2     fd = open(argv[2], O_WRONLY | O_APPEND);

  删除 appent.txt 中的内容,然后再次在两个终端中运行两个程序:

  

  加了 O_APPEND 后,write 函数做了几件事情,此时整个 write 成为一个原子操作,只有当第一个进程的 write 执行完后,第二个进程的 write 才后执行:

  1. 从 i 节点中读取文件长度作为当前偏移量
  2. 往文件中写入数据
  3. 修改 i 节点中文件操作
posted @ 2018-05-13 20:24  游戏进行中  阅读(60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