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0.1 目的
本文档给出设计模式之——Strategy模式的简化诠释,并给出其C++实现。
0.2 说明
Project |
Design Pattern Explanation(By K_Eckel) |
Authorization |
Free Distributed but Ownership Reserved |
Date |
|
Test Bed |
MS Visual C++ 6.0 |
0.3 参考
在本文档的写作中,参考了以下的资源,在此列出表示感谢:
u 书籍
[GoF 2000]:GoF,Design Patterns-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Addison-Wesley 2000/9.
[Martine 2003]:Robert C.Martine,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 Pearson Education, 2003.
0.4 联系作者
Author |
K_Eckel |
State |
Candidate for Master’s Degree School of |
E_mail |
2 Strategy模式
2.1 问题
Strategy模式和Template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类似)的,都是为了给业务逻辑(算法)具体实现和抽象接口之间的解耦。Strategy模式将逻辑(算法)封装到一个类(Context)里面,通过组合的方式将具体算法的实现在组合对象中实现,再通过委托的方式将抽象接口的实现委托给组合对象实现。State模式也有类似的功能,他们之间的区别将在讨论中给出。
2.2 模式选择
Strategy模式典型的结构图为:
图2-1:Strategy Pattern结构图
这里的关键就是将算法的逻辑抽象接口(DoAction)封装到一个类中(Context),再
通过委托的方式将具体的算法实现委托给具体的Strategy类来实现(ConcreteStrategeA
类)。
2.3 实现
2.3.1 完整代码示例(code)
Strategy模式实现很简单,这里为了方便初学者的学习和参考,将给出完整的实现代码(所有代码采用C++实现,并在VC 6.0下测试运行)。
代码片断1:strategy.h #ifndef _STRATEGY_H_ class Strategy virtual ~Strategy(); virtual void AlgrithmInterface() = 0; protected: private: }; class ConcreteStrategyA:public Strategy virtual ~ConcreteStrategyA(); void AlgrithmInterface(); protected: private: }; class ConcreteStrategyB:public Strategy virtual ~ConcreteStrategyB(); void AlgrithmInterface(); protected: private: }; |
代码片断2:strategy.cpp Strategy::Strategy() } Strategy::~Strategy() void Strategy::AlgrithmInterface() } ConcreteStrategyA::ConcreteStrategyA() } ConcreteStrategyA::~ConcreteStrategyA() void ConcreteStrategyA::AlgrithmInterface() ConcreteStrategyB::ConcreteStrategyB() } ConcreteStrategyB::~ConcreteStrategyB() void ConcreteStrategyB::AlgrithmInterface() |
代码片断3:Context.h #ifndef _CONTEXT_H_ class Strategy; ~Context(); void DoAction(); private: }; #endif //~_CONTEXT_H_ |
代码片断4:Context.cpp //Context.cpp #include "Context.h" Context::Context(Strategy* stg) Context::~Context() void Context::DoAction() |
代码片断5:main.cpp #include "Context.h"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ps = new ConcreteStrategyA(); Context* pc = new Context(ps); pc->DoAction(); if (NULL != pc) return 0; |
2.3.2 代码说明
Strategy模式的代码很直观,关键是将算法的逻辑封装到一个类中。
2.4 讨论
可以看到Strategy模式和Template模式解决了类似的问题,也正如在Template模式中分析的,Strategy模式和Template模式实际是实现一个抽象接口的两种方式:继承和组合之间的区别。要实现一个抽象接口,继承是一种方式:我们将抽象接口声明在基类中,将具体的实现放在具体子类中。组合(委托)是另外一种方式:我们将接口的实现放在被组合对象中,将抽象接口放在组合类中。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先列出来:
1) 继承:
n 优点
1)易于修改和扩展那些被复用的实现。
n 缺点
1)破坏了封装性,继承中父类的实现细节暴露给子类了;
2)“白盒”复用,原因在1)中;
3)当父类的实现更改时,其所有子类将不得不随之改变
4)从父类继承而来的实现在运行期间不能改变(编译期间就已经确定了)。
2) 组合
n 优点
1)“黑盒”复用,因为被包含对象的内部细节对外是不可见的;
2)封装性好,原因为1);
3)实现和抽象的依赖性很小(组合对象和被组合对象之间的依赖性小);
4)可以在运行期间动态定义实现(通过一个指向相同类型的指针,典型的是抽象基类的指针)。
n 缺点
1)系统中对象过多。
从上面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组合相比继承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的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非(类)继承(Favor Composition Over Inheritance)。
实际上,继承是一种强制性很强的方式,因此也使得基类和具体子类之间的耦合性很强。例如在Template模式中在ConcreteClass1中定义的原语操作别的类是不能够直接复用(除非你继承自AbstractClass,具体分析请参看Template模式文档)。而组合(委托)的方式则有很小的耦合性,实现(具体实现)和接口(抽象接口)之间的依赖性很小,例如在本实现中,ConcreteStrategyA的具体实现操作很容易被别的类复用,例如我们要定义另一个Context类AnotherContext,只要组合一个指向Strategy的指针就可以很容易地复用ConcreteStrategyA的实现了。
我们在Bridge模式的问题和Bridge模式的分析中,正是说明了继承和组合之间的区别。请参看相应模式解析。
另外Strategy模式很State模式也有相似之处,但是State模式注重的对象在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操作。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State模式中具体实现类中有一个指向Context的引用,而Strategy模式则没有。具体分析请参看相应的State模式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