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CPU内存管理

概述:从设计层面理解CPU的内存模式,包括段式内存管理、页式内存管理以及虚拟化扩展内存管理。实际上,硬件支持与软件实现从来就不是能分开讲的,比如,Intel CPU架构师在选择CPU的硬件特性时,必然会站在软件的角度审视该特性。目前,硬件实现的许多特性完全可以由软件方式实现,但为何非要设计成硬件实现方式,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硬件实现有助于系统整体的性能提高,亦或许受研究者的个体偏好等非技术性因素影响,本文不做深究。

CPU处理器的内存管理提供了段式内存管理和页式内存管理两种技术,OS在借助该内存管理技术实现了系统底层的内存管理功能。

我们知道,由于内存(RAM,主存,半导体材料)的访问速度远远超过硬盘存储介质(磁性材料),所以内存负责与CPU直接交互,程序运行之前其数据和代码需要被加载到内存之中。那么问题来了,“上帝”将待执行的程序加载到内存之中就OK了,为什么还要通过段/页式内存管理方式管理内存呢?要知道段页式内存管理技术会将一个给定的“内存地址”变来变去,非常繁琐,导致"当前程序“理解的内存地址与实际的物理内存地址的对应关系并不直观,为什么CPU/OS要采用这类内存管理方式呢?

如果”当前程序“理解的内存地址为A,对应的物理内存也是A,世界该是多么的直白……

我在学习操作系统之初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阅遍经卷、参悟CPU架构、自己开始实现一个OS内核之后才对这个问题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首先要知道一点,OS实现段/页式内存管理的说法存在一定的误导性,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现代CPU架构设计支持了段页式内存管理设计,OS作为一个纯软件实体,如果想基于CPU提供的技术支持正常运行,就必须对段页式内存管理技术做出表态:用还是不用。实际上,段式管理是必须要有的,页式管理是可选的。

那么,为什么CPU架构要支持该类内存管理技术?这个问题的理解又要转到”软实体“的角度。

打个比方,我作为土豪一枚,我的机器配置了50G物理内存,OS欲将待运行的程序加载到这50G内存里面,该加载到内存的哪部分,或如何利用50G内存呢?

方式一:将整个程序全部加在到内存中,这50G内存都是该程序自己的,随便用!

这种内存管理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OS不能实现我们所说的”多任务“,即很难”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如果用这种内存管理方式实现多任务支持,只能这样:OS加载程序A,A运行了0.1s后被暂停,OS将A的当前状态保存到磁盘,然后加载程序B,B运行0.1s后被暂停并被保存状态到磁盘,OS加载A,恢复A的执行状态并执行A 0.1s...

作为一种原始的内存使用和多任务方式,该方案粗暴、低效、资源浪费……你想怎么批评它就怎么批评它!

方式二:将50G按10G分成5部分,OS拿出其中四部分即40G空间加载4个程序并运行,任务切换只需要切换当前的CPU状态而不必重新加载目标程序。咦……OS瞬间支持4任务了……但是如果想支持8任务、10任务呢?难道针对一个不同的多任务需求需要定制不同的多任务OS吗?另外,任务之间的内存隔离也有问题,在0-10G内存空间里的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到其他3个任务的内存空间数据(如果没有而外的硬件防护的话),好像安全性不敢保证,因为CPU在执行指令时如不借助”助手“将无法判断某个内存位置访问是否合法。

但是,这种方案确实有些进步,因为这种内存管理方式可以简单满足多任务需求了,而且,对比现代内存管理技术,该方案可以称之为”硬件级固定长度的段式内存管理“了。

方式三:现在,需要解决方式二的缺点,实现任意多任务和内存访问保护。

CPU架构师这样考虑(我猜的)的:

如果我把内存不按照定长分割,而是根据待加载的程序的大小,使用智能算法决定为它分配多大内存,这不就可以更好的实现多任务了嘛!

理论上只要物理内存足够大,就可以支持同时运行任意数量的任务。

程序间的内存保护(最起码任务程序不能越界访问其他任务的内存)该如何实现呢?

CPU架构师这样考虑(我猜的)的:

CPU在加载程序后,当前程序的内存首地址(基址)和内存长度保存到一张表里面,此时程序所理解得内存地址在CPU看来永远是一个相对于当前基址的偏移地址。

这样,程序访问内存是提供的内存地址紧紧是个CPU眼中的偏移而已,CPU就可以查表检查该偏移是否超过内存长度。

如果偏移合法,基址加偏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物理地址,然后取得数据;如果偏移不合法,CPU拒绝访问数据,并抛出异常。

 

如果你读过其他资料已经对段式内存管理有所了解,那么你应该会看出,方式三正是段式内存管理技术的雏形,CPU用到的表就是GDT/LDT。

 

待续。。。

 

posted @ 2016-03-14 18:02  Kart  阅读(59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