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本书让我的感触很深,书中介绍了在大学,自学成分占大多数,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样的每个人的思想也总是那么的存在一点共同的思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奔跑,那就是真理。交流发现自己的局限,填补自己思维的漏洞。

五个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级别的学校,来自不同条件的家庭,也都有不同的未来。但是他们却有很多相同点。

像易晓东所说那样"有书和互联网的陪伴,一点都不感到空虚"。对于他来说,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却走了很多的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因为看书太多很可能沦为书呆子,上网太多也很可能成为网虫。最没有用的就是书呆子,也有无数陷入游戏世界的"侠客"们。最终回到了蒋宇东所说的那样,计算机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的境地。

勤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时,看到他们大学四年,都在不停的奋斗,那种近乎疯狂地劲头确实很让人感动。当说起自己的面试时,他们都是那样的自信——面试出的题,都是XX书里的,我早就做过——再麻烦的代码,我也能写好。很多人在说工作不好找,前途不好奔,但书中徐宥在自己的大四,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拿到了google中国的offer,然后选择了出国深造,同时走通三条路,不得不感到,正如他所说,书到用时,无心插柳。这都是长期的积累。

审视自我。他们都不是无头苍蝇,他们都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学什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这都是审视自我的结果,了解自己,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迫切的事。高考以后,我们所选择的专业也许自己并不了解,甚至根本没有什么余地来选择。那么,我们还有时间,去选择我们未来的路。

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学和社会,差别是巨大的。学校里,我们似乎只用学习,不必管其他的事。其实不然,我们需要获得更多信息。这里我想和第四条一起说,那就是贵人相助。其实贵人能做的,也就是提供优质的信息。当我们自身有着深厚的积淀,又,得到了优质的信息,我们一定会成功。那些怀才不遇的人,何尝不是自己没有找到让自己闪光的机会的人呢。

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弄清楚大学的首要任务。明白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走出这里的时候要收获什么,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一个人都要有确定的目标,除非只想打酱油的过完这四年时间和生活。

要有扎实的技能基础,不要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仅仅看到眼前的荣誉,目光短浅的表现。要注意学习的扩展性,要努力去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常用的核心思想与技术,达到熟记于心的程度。切记浮躁、急功近利。

posted on 2016-03-09 18:51  简周明  阅读(131)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