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三) Promise 的基本使用方式
2021-02-04 18:41 金色海洋(jyk) 阅读(232)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基本用法
关于Promise的资料,网上有很多了,这里简单粗暴一点,直接上代码。
假设我们要做一个访问后端API的函数,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模拟一下。
const mySend = (url, data) => {
// 接收url 和data,假装向后端提交
console.log('url:', url, data)
// 定义一个实例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solve,reject是形式参数,可以是任意写法,如(res, rej)
// 默认第一个参数实现的是resolve功能;
// 第二个参数实现的是reject功能。
console.log("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const data = {
name: 'jyk',
time: new Date().valueOf()
}
// 成功了,返回给调用者
resolve(data)
// 不同于return, resolve()执行完成后后面的代码还会执行。
console.log('resolve后的代码')
// 如果 resolve 被调用了,那么 reject 就不会被调用了。
// 失败的话,调用reject返回给调用者。
reject('失败了')
})
return p
}
-
new Promise
先定义一个函数,用于接收调用者的参数。
然后生成一个Promise的实例,在里面进行我们想要的操作。 -
resolve(data)
如果操作成功就调用 resolve(data) ,返回给调用者; -
reject('失败了')
如果操作失败,就调用reject('失败了') ,返回给调用者。
注意:返回参数只能有一个,不支持多个参数,如果需要返回多个,可以组成一个对象。
有些例子会用setTimeout做演示,其实效果都一样,不是必须弄个异步的方式来模拟。
单次调用
函数写好了,怎么调用呢?其实调用方法和axios的使用方式很像,因为axios也是用promis封装的。
const submit = () => {
mySend('/api/person', {id: 122})
.then((data) => {
console.log('回调数据:', data)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
调用很简单,看着也非常眼熟对吧。
-
then 响应成功的回调,
-
catch 响应失败(异常)的回调。
-
运行结果:
url-data: /api/person {id: 122}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52 回调数据: {name: "jyk", time: 1612084395672}
依次调用
如果要多次调用呢?而且要得到上一次返回的数据,才能发起下一次的访问。
const submitStep = () => {
mySend('/api/person1', [1,2,3]).then((data) => {
console.log('第一个返回:', data)
return mySend('/api/person2', data) // 发起第二次请求
}).then((data) => {
console.log('第二个返回:', data)
return mySend('/api/person3', data) // 发起第三次请求
}).then((data) => {
console.log('第三个返回:', data)
return mySend('/api/person4', data) // 发起第四次请求
}).then((data) => {
console.log('第四个返回:', data)
})
}
第一次调用的回调函数里面,使用return的方式,发起下一次调用。这样就可以避免回调地域。
- 运行结果:
url-data: /api/person1 (3) [1, 2, 3]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62 第一个返回: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5}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2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5}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65 第二个返回: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6}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3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6}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68 第三个返回: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8}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4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28}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71 第四个返回: {name: "jyk", time: 1612084751430}
可以注意一下time的值,前后是对应的。
批量调用
如果下次调用不需要上一次的结果呢?那么能不能一起调用呢?当然是可以的。
const submitMore = () => {
Promise.all([
mySend('/api/person11', [1,2,3]),
mySend('/api/person22', [4,5,6]),
mySend('/api/person33', [7,8,9])
]).then((data) => {
console.log("一起调用,一起返回:")
console.log('data:', data)
console.log('data11:', data[0])
console.log('data22:', data[1])
console.log('data33:', data[2])
},(msg) => {
console.log(msg)
})
}
-
Promise.all
使用 Promise.all,把调用写成数组的形式。
返回的data也是一个数组的形式,其顺序会对照上面的调用顺序。 -
运行结果:
url-data: /api/person11 (3) [1, 2, 3]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22 (3) [4, 5, 6]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26 url-data: /api/person33 (3) [7, 8, 9]
(index):32 假装访问了一下后端,并且获得了数据。
(index):39 resolve后的代码
(index):82 一起调用,一起返回:
(index):83 data: (3) [{…}, {…}, {…}]
0: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68}
1: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69}
2: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70}
length: 3__proto__: Array(0)
(index):84 data11: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68}
(index):85 data22: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69}
(index):86 data33: {name: "jyk", time: 1612085029970}
可以看到,先发起了申请,然后结果会一起返回。
小结
这样看起来就不会晕了吧。我的想法是,先会用能够运行起来,以后有空了在去研究原理和其他细节。
在线演示:https://naturefwvue.github.io/nf-vue-cnd/ES6/promise/
源码:https://github.com/naturefwvue/nf-vue-cnd/tree/main/ES6/prom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