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关于学习理论的好文章
http://heidixie.blog.sohu.com/115276170.html
好友从重庆寄过来的书《工作与学习的未来》。
最近自己也买了很多书,堆满了我的床,但是买了又不读,实在是欠下了不少书债。可惜这本书是朋友送的,偶尔打电话还会问我到底读了没,所以周末在家时,就把读书的优先级送给它了。这本书很多不错,最大的价值就是用一种前瞻性的眼光指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未来的模式可能会怎么怎么样,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当然,讲的不是工具性的技巧,不是how to,而是一种理念上的意识上的应对,而且是从现在就开始。
书里充满了“颠覆性的观点和思想”,正如萧伯纳所说“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不理性的人”,因为理性的人会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而不理性的人会试图改变世界以适应自己。
书中有一个章节讲到“学习车轮”,尤其让我有收获。分享一下:
首先,也想问一下:你会学习吗?
笑话……我已经上了十几年学,还不会学习吗?
我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我还不会学习吗?
那么再想想,你现在的工作技能,是如何学到的?你是否还能够从记忆里搜刮出一些你背了n次以求应付过考试的公式,是可以继续应用的?
从我的经验里,让我在处理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比如我帮爸爸算生意上的帐,我只使用小学生的算术方法。在工作中,做动画写as可能要写一些公式,天呢,如何编写成一道高中时的数学题,我或许还能够营造氛围解答出来,可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我变成了数学白痴。
所以我有很多疑问,一直有很多疑问,我们为什么学了那么多根本就用不上的东西?这些我们根本就用不着的东西,究竟留下了什么价值?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在什么地方能够学到?我们为什么像那个拾玉米的笨熊,一边得到一边丢掉?
学习无疑是终身性的行为,或者说,真正的学习、探索是从我们走出校门那一刻才真正加速开始的。
汉迪借影响他的几位人物告诉我们:
1. 学习是一种双循环过程,在你学习解决某一个特殊问题的同时,会形成一种学习的习惯,了解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
2. 学习是现实生活中与实实在在的人们一起处理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在教室里跟那些无所不知的教师学习——行动学习观点,by Reg Revans.
3.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我们必须成为自己的发现者。
而现实中学校的学习,用汉迪举的例子就是: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公式,我们把这个公式写到笔记本上。我们用我们从来不层遭遇过的案例去理解这个公式,几个月后,我们把这个公式写到考卷上,如果写对了,那么我们就学习到了。
而真实的情况呢?除了这个公式,我在学校一无所获,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所有的答案都有了,答案从老师的脑子里传递给我们,就完成了学习之旅。
由此,汉迪提出:真正的学习是如何去回答问题,或者是如何去解决问题。我是谁?我该怎么做?原因何在?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我要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问题可大可小,但是如果我们压根就没有问题,也就不需要答案。别人提出的问题,很快就会被我们忘记。
问题驱动的学习无疑是最有效的。
汉迪,还给出了以下的学习车轮模型:
【解读】:
1. 车轮——代表学习是不断循环的,提出问题,及时作答,检验答案,进行反思,然后引出另一个问题。
2. 但是大多数的人的车轮要么是停滞不前的,要么就是被卡住了。
3. 车轮没转起来的原因一:有些人从来没有任何问题,对答案的寻求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发现问题是很重要的驱动力,不能够对问题麻木掉或者视为正常,牛顿被苹果砸到,有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向下掉?而张三可能会觉得他没事找事)。
4. 车轮卡住的原因一:有些人有问题,但是他们总是停留在问题阶段。他们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只要得到一个答案,他们就感到满足了。让他们着迷的是提问本身而不是答案。
5. 车轮卡住的原因二:有些人沉迷在理论阶段。他们是纸上谈兵的专家,他们得到的理论不是从自己的问题引发的,而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到的,听到的。知识是这群人的动机,他们喜欢收集事实,知道的很多,但是从更高一个层次上讲,他们学到的很少。(他们的学习严重依赖于自己的记忆力)
6. 车轮卡住的原因三:有些人停留在“检验阶段”,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在理论上,也不愿意去思考,遇到问题,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用工具去对付,反复尝试,成功了就成功了,失败了再换一种尝试。他们对为什么成功不去总结,为什么失败也不愿意过多思考。他们是实用主义者,可能干活还不错,但是他们无法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更有效传递下去。
其实,看到这一章,我为何感触颇深,也正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由此有了一些感触,而这篇文章对我的感触有所印证。
在真正从事用户体验设计这份工作之前或之后,我都读过不少专业性的文章,经常拜访很多人的blog。但是那些文章初读,觉得都有道理,真正在应用的时候总是发现回想不起来或者根本就应用不上。而工作中实际触发了很多问题:
比如:如何评价一个搜索结果页设计的优劣?线性的转化率是否有问题?用户都是怎么在使用这个页面?带着什么样的意图?我们应该如何对应改善这个页面?在做另外一个产品时,因为基于安全考虑,我们设计了很多确认页(confirmation alert),当用户点击某个按钮时会弹出“你确定吗?……”之类的页面,那时,大家对什么时候出现这种页面众口不一,我也在问:到底什么时候需要这种页面?这种页面的负面作用以及重要性?这种页面主要有哪些形式可供选择?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形式等?
大的项目一参与,问题更多了,分工过细,导致协作问题凸显,并行环节的相互制约,串行环节的信息漏斗流失,交付物如何更加有效适应多角色协作等等。
由于这些问题是我自己遭遇到的,或者引发的,所以激发了我更多的热情去求助,去问google,去问身边的同事,或者逮住我在网上见到的一位专家问他关于网站分析如何验证list页面设计……
所以,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工作中不断遇到问题,是能够不断启动自己的学习车轮的……当然,对于老板来讲,哈哈,他当然希望你遇到的望呢提约少越好。或者,在自己提问时,同时给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一句话:遇到问题很容易。
将问题描述清楚不容易。
去反复找到答案更难。
将答案总结成可验证的理论更难。
同学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