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之日起,就不断有人致力研究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来帮助人们学习,于是便兴起了网络教育(e-Learning)
这个新兴的领域。回顾e-Learning在国内近十年的发展和应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e-Learning无论在教育界或企业界中的应用,都很难找到成
功的范例,e-Learning几乎每一年都是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下度过的。然而,当我们放眼国外,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翻情景:教育应用中,e
-Learning已经成为各类学校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手段;一批优秀的网络大学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正节节攀升,大有赶超传统大学之趋势;企业应用中,e-Learning在企业所有培训方
式的比例年年递增,e-Learning在美国培训市场已近三分天下有其一。同样是e-Learning,为什么国内外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在寻找真正原因
之前,我们来看看两个小例子。一家在国内运营的很有影响力的对外汉语教学网络教育机构,品牌、资源、课程等方面可以说都是最好的,汉语学习也是市场上的一
个热点,可是他们却很难吸引海外的学习者,几乎面临“关门大吉”的境地;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内学习者,选择了国外一家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参加
学习后对网络学习赞不绝口,直言网络学习给他工作、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对比,国内e-Learning从业者不得不进行深入的反思,看
看e-Learning症结究竟在哪里。
将国内外的e-Learning应用做以对比之后,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e -Learnings应该从宏观入手还是从微观入手?正如国内外从业者对e-Learning的称呼有所不同一样,我们开始的时候就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着眼 点。e-Learning在国内多称为网络教育,重点落在了“教育”上,我们是从教育或培训的宏观视角来开始e-Learning的;e- Learning在国外重点落在了“Learning(学习)”上,他们是从学习的微观视角来开始e-Learning的;这是最终导致e- Learning在国内外应用情况完全不同的直接原因。孰是孰非,从结果一看便知——从微观入手是正确的。因此,要想做好e-Learning必须转换视 角,重新认识学习,必须回归到学习为起始点。
教育培训专家可以基于各种理论将 学习分为各种各样模式,然而,从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角度来看,学习只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类。所谓“正式学习”是指有组织、有时间地点、有明确学习 目标的学习形式。例如:学校的教育、正式的教室培训课程、讲座等。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 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清楚地看到e-Learning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而展开,e-Learning在正式 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中有两条清晰的应用主线。而当e-Learning应用者以宏观的教育、培训视角来审视e-Learning时很难发现或不够重视这两条 主线,多数情况下把e-Learning视做一个整体的新型教育培训形式,并不加以区分。这种做法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当然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当把 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从教育转向学习,以前困惑我们很多e-Learning问题、困惑都被一一厘清。下面我们来认识网络环境下两种学习类型一些重要特 点。
1.学习时间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时间。例如: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表,培训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对时间要素的强调。而对于非正式学习来说,对时间并没 有明确的要求。学习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它取决于学习者内在的需求。传统学习中几乎没有任何人混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时间的不同要求,然而在e- Learning中,几乎所有人都混淆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时间的不同要求。Anytime(任何时间)似乎成了所有网络学习的必然选择和优势,这显 然是违背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因为我们知道Anytime(任何时间)只适合非正式学习,并不适合正式学习。因此,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学 习时间的设计必须是“特定时间”而非“任何时间”。
2.学习地点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地点。例如:某个教室。传统中的正式学习几乎都在特定的教室中发生。而非正式学习则不强调学习地点,依学习 者的不同情况,学习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地点。与前面提到的时间要素一样,传统学习中几乎没有任何人混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地点的不同要求,然而在e- Learning中,几乎所有人都混淆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地点的不同要求。不同的是,e-Learning中的地点并非指学习者的学习地点,而是指 网上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或学习活动所在的位置,例如课件在 平台中的位置或某一在线讨论的论坛场所)。学习者可以学习任何课程、任何素材、任何章节也似乎成了所有网络学习的必然选择和优势,这同样违背学习的客观规 律。学习任何内容同样是适合非正式学习特征的,并不适合一个正式学习行为。因此,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学习地点(场所)的设计必须是“特 定地点”而非“任何地点”。
3.学习动机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学习行为的动机来源于外部。例如:传统学校中的课程设置、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发等,都不是满足某个学习者个体的需要,而是有计划有组 织的集体行为。对于非正式学习而言,学习行为的动机完全来自于自我内部,首先是自己的需要,然后才触发了学习行为的发生。网络环境下清楚学习行为的动机是 十分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e-Learning项目的推广策略。在企业应用中,很多企业的e-Learning体系都是基于非正式学习的模式构建的,往往 过多强调制订学习政策、举办推广活动等外部的推广因素,结果往往收效甚微,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在教育应用中,却忽视制定合适的网络教学策略等外部因 素,过分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同样也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4. 学习目标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有着统一、明确、固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学校中的课程、正式的培训课程等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非正式学习中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往往都是动态、随机出现的。网络环境下,如果是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项目,教学设计中 就要考虑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如果是基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项目,就要更多考虑满足学习者即时学习的需要。例如:学习平台的管理粒度应该支持 到章节而非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管理(Learning Objective),方便学习者快速检索,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另外,还要重视学习社区的作用。
5.学习周期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通常都有个较长的学习周期。例如:学校中每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课时要求。而非正式学习中并没有学期的概念,学习者的问题解决了就标志 学习已经结束,学习往往是瞬时的行为。当我们没有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分开来看的时候,“学期”的概念也变的含混不清了,对于一 门开放式的网络课程而言,对某些学习者可能是十课时的课程,对另一些学习者可能只是两课时,“按需学习”已经将正式学习中的学期打乱。这种看似先进的学习 方式实际上只适合在非正式学习项目中,从实际效果来看,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仍然需要有统一、固定的学期,在这一点上是不能以“学习者为中心”,不能将学习 时间完全掌控在学习者自己的手中。理由很简单,其一,学习者的认识有限,并没有对课程的十足把握的能力;其二,课时的凌乱会打破有序的学习周期,无法建立 网络虚拟学习环境。
6.关注重点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关注的重点既包括学习的结果也包括学习的过程。网络环境下的正式学习同样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教学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教 学设计手段,实施诸如分组学习、组织在线讨论等教学活动,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形成性评价。而非正式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通常只注重结果,至于采取何种方式 以及过程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体系的设计应力求简洁、快速、方便,简化获取知识的过程,易于学习者使用。
7.师资要求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教师通常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无论是学校的课堂中,还是培训机构的教室中,没有教师是很难想象的。对于非正式学习而言,教师并非是不 可或缺的资源。e-Learning之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对教师角色认识上的错误,很多e-Learning的实施者将视频课件中的教师当作网 络学习中的教师,这是个致命的错误。在一个正式学习的e-Learning项目中,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能够与学生互动的“活”教师,而非是视频课件中的 “死”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网络学习的性质就变了。不幸的是国内绝大多数的网络教育机构都犯了这个错误,如火如荼的网络教育实质成了教师课堂授课 的网上“大搬家”,尽管这几年出现了Flash动画、卡通人物等多种课件表现形式,也没有改变“搬家”的实质。当然,若将这种讲授式的课件作为非正式学习 项目运营,或作为正式学习的补充素材还是完全可以的。
8.理论基础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都有着各自的学习理论基础,e-Learning中仍然如此。网络环境下的正式学习更象是传统正式学习的网络翻版,因此,传统正 式学习的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都适用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这里特别强调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t)学习理论,它是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个人的心理因素,一个有 趣的现象是传统远程教育的理论很多都适用于非正式学习行为,而对网络环境下的正式学习却并没有指导意义。
9.知识传递
正式学习强调信息或知识的传递是从人到人的传递。正式学习的e-Learning也是如此,它的本质是一部分人(教师)通过网络将知识传递给另一部分人(学生),知识由人到人是正式学习的特点。课件资源等其它媒介只起到辅助作用。非正式学习注重的是结果,知识如何传递并不是重点,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强调的是人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互动(人机交互),知识由机器到人的传递是它的特点,以自主学习网络课件为主的e-Learning都属于这种情况。
10.学习者关系
正式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关系。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同样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特征。正式学习项目中学习者并不是 独立存在的,学习过程很多情况下是以小组等单位进行的,例如很多讨论、作业等学习活动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的。非正式学习更注重的是个体学习,在 非正式学习体系中,学习者是以个体的身份存在,学习过程是独立完成的。国内的很多网络教育中“同学”是个非常淡化的概念,尽管网络教育机构运用讨论、同步 交流软件等方式倡导学员之间的交流,但由于学习的主体仍然自我独立完成的,结果同学之间的亲密和友谊程度很难象传统学校中的正式学习中的一样,远程学习者 的孤独感始终存在。
11.学习标准
e-Learning中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标准。正式学习的e-Learning标准、规范是围绕着学习者、学习资源、教师、环 境等要素全方位的。如:不断完善的IEEE/LTSC等标准。非正式学习的-Learning标准通常只重视学习资源相关部分的标准规范。例如: AICC/SCORM。两个标准体系是涵盖的关系,并非是对立的关系。正式学习的标准规范包括了非正式学习的标准部分。在实际的应用中,普遍缺少对标准的 正确理解和应用,一些原本是正式学习的项目过分追求AICC/SCORM资源相关标准,而忽视网络学习整体性的标准化。同样,在很多企业等组织机构内部应 用的非正式学习e-Learning项目中忽视AICC/SCORM标准,这对后期的内容建设是不利的。
12.内容资源
在正式学习中,书籍、教材等内容性资源是辅助资源,知识学习主要还是来源于教师的传授。而传统非正式学习中外部一切资源都是平等的关系。正式学习的e -Learning中,课件等内容资源同样也是学习的辅助性资源,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学习的主要部分。非正式学习的e- Learning中内容资源则是主要部分,资源建设对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应用是最为重要的。国内的现实情况是网络学院、网校等正式学习 中,都将学习网络课件当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将辅助手段当作主要手段,从而忽视了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程计划(OCW) 计划恰好证实了课件资源的原本价值——只能做为辅助学习(教学)使用。
13.技术平台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对于技术支撑平台(LMS) 有着不同的需求。正式学习强调对人员、角色的管理,技术上强调平台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在教学方面强调对教学活动设计有良好的支持;管理上强调综合教务管理 的支持。支持正式学习的技术平台以满足教师网络教学需要为首要目的。非正式学习强调对内容、学习资源的管理,因此,非正式学习平台对内容的分类、检索、媒 体多样性、智能化等方面要求有较强的支持。支持非正式学习的技术平台考虑更多的是交付计算机网络以更多的教学任务,目的是节约有限的教师资源。
14.学习模式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模式。正式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习者而言是一种引领式的学习模式。非正式学习强 调学习者的自我主动学习动机,对学习者而言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模式。国内现实情况是由于没有认识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区别,在学习模式的选择上采用几 乎清一色的自主学习模式。很多网络教育运营机构认为网络教育就只有自主学习一种模式。然而国外成功的正式学习的网络教育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引领式学习模 式。一些网络教育机构认为只要在自主学习模式上增加教师的辅导、讨论等交互活动就是引领式学习模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引领式学习模式是完全建立在正式学 习之上的学习模式,形式上更接近传统教育。凤凰城在线大学CEO布莱恩-穆勒形象地描述引领式学习是“课堂教学精确的翻版”。
15.应用领域
e-Learnin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面向个人的网络教育(B2C模式)多数都属于正式学习,包括网络学院、大学,各类型的网校等。e- Learning在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应用有属于正式学习范畴的应用,例如:企业网络大学、网络培训中心等;也有属于非正式学习范畴的应用,例如:企业中的 知识管理、网络学习社区等。e-Learning在国内企业中的应用多是按正式学习来设计规划的,属于部门级(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应用。在国外企业中 的应用近年来更偏向非正式学习,在企业级的人力资本发展管理(HCM)理念下得到广泛应用。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的最佳应用典范是英国开放大学(OU)、美 国凤凰城在线大学(UOP)等网络教育机构;正式学习的最佳应用典范是Google、Baidu等网络内容搜索机构。
16.发展趋势
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的发展趋势始终以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效教学为方向,技术被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中,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与管理(Learning Active Management)是发展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很多网络学习项目经过综合测评,学习者学习效果已经超过传统的教室学习方式,这些成果都是与网络化学习 活动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分不开的。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发展趋势始终以计算机、网络如何更好提供和传递知识为方向,技术被作为一种主要的手段。其中,对学 习内容的智能化管理(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是发展的重点方向。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的应用以及SCORM标准的实施等都是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典型标志。
以上我们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个不同角度重新认识了e-Learning,我们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两种e-Learning。过 去,在我们没有将视角转向学习的时候,两种e-Learning是完全交织混合在一起的,甚至现在仍然有很多网络教育机构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做的是正式学习 还是非正式学习。不同类型的学习对应着不同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成功的e-Learning项目在学习类型的定位上是没有含糊的,本文前面提到国外成功的 e-Learning应用都有清晰的定位,这就是国内外e-Learning应用有如此大的差别的本质原因。我们希望国内e-Learning应用者都应 该转换视角,回归到对学习客观规律的认识中,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角度思考e-Learning,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e- Learning的迷局。
摘自:http://www.online-edu.org/index.php/3480/action_viewspace_itemid_9569
将国内外的e-Learning应用做以对比之后,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e -Learnings应该从宏观入手还是从微观入手?正如国内外从业者对e-Learning的称呼有所不同一样,我们开始的时候就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着眼 点。e-Learning在国内多称为网络教育,重点落在了“教育”上,我们是从教育或培训的宏观视角来开始e-Learning的;e- Learning在国外重点落在了“Learning(学习)”上,他们是从学习的微观视角来开始e-Learning的;这是最终导致e- Learning在国内外应用情况完全不同的直接原因。孰是孰非,从结果一看便知——从微观入手是正确的。因此,要想做好e-Learning必须转换视 角,重新认识学习,必须回归到学习为起始点。
教育培训专家可以基于各种理论将 学习分为各种各样模式,然而,从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角度来看,学习只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类。所谓“正式学习”是指有组织、有时间地点、有明确学习 目标的学习形式。例如:学校的教育、正式的教室培训课程、讲座等。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 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会清楚地看到e-Learning的方方面面都围绕着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而展开,e-Learning在正式 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中有两条清晰的应用主线。而当e-Learning应用者以宏观的教育、培训视角来审视e-Learning时很难发现或不够重视这两条 主线,多数情况下把e-Learning视做一个整体的新型教育培训形式,并不加以区分。这种做法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当然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当把 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从教育转向学习,以前困惑我们很多e-Learning问题、困惑都被一一厘清。下面我们来认识网络环境下两种学习类型一些重要特 点。
1.学习时间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时间。例如: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表,培训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对时间要素的强调。而对于非正式学习来说,对时间并没 有明确的要求。学习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它取决于学习者内在的需求。传统学习中几乎没有任何人混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时间的不同要求,然而在e- Learning中,几乎所有人都混淆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时间的不同要求。Anytime(任何时间)似乎成了所有网络学习的必然选择和优势,这显 然是违背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因为我们知道Anytime(任何时间)只适合非正式学习,并不适合正式学习。因此,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学 习时间的设计必须是“特定时间”而非“任何时间”。
2.学习地点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地点。例如:某个教室。传统中的正式学习几乎都在特定的教室中发生。而非正式学习则不强调学习地点,依学习 者的不同情况,学习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地点。与前面提到的时间要素一样,传统学习中几乎没有任何人混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地点的不同要求,然而在e- Learning中,几乎所有人都混淆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地点的不同要求。不同的是,e-Learning中的地点并非指学习者的学习地点,而是指 网上的学习场所(学习资源或学习活动所在的位置,例如课件在 平台中的位置或某一在线讨论的论坛场所)。学习者可以学习任何课程、任何素材、任何章节也似乎成了所有网络学习的必然选择和优势,这同样违背学习的客观规 律。学习任何内容同样是适合非正式学习特征的,并不适合一个正式学习行为。因此,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学习地点(场所)的设计必须是“特 定地点”而非“任何地点”。
3.学习动机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学习行为的动机来源于外部。例如:传统学校中的课程设置、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发等,都不是满足某个学习者个体的需要,而是有计划有组 织的集体行为。对于非正式学习而言,学习行为的动机完全来自于自我内部,首先是自己的需要,然后才触发了学习行为的发生。网络环境下清楚学习行为的动机是 十分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e-Learning项目的推广策略。在企业应用中,很多企业的e-Learning体系都是基于非正式学习的模式构建的,往往 过多强调制订学习政策、举办推广活动等外部的推广因素,结果往往收效甚微,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在教育应用中,却忽视制定合适的网络教学策略等外部因 素,过分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同样也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4. 学习目标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有着统一、明确、固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学校中的课程、正式的培训课程等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非正式学习中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往往都是动态、随机出现的。网络环境下,如果是基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项目,教学设计中 就要考虑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如果是基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项目,就要更多考虑满足学习者即时学习的需要。例如:学习平台的管理粒度应该支持 到章节而非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管理(Learning Objective),方便学习者快速检索,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另外,还要重视学习社区的作用。
5.学习周期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通常都有个较长的学习周期。例如:学校中每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课时要求。而非正式学习中并没有学期的概念,学习者的问题解决了就标志 学习已经结束,学习往往是瞬时的行为。当我们没有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分开来看的时候,“学期”的概念也变的含混不清了,对于一 门开放式的网络课程而言,对某些学习者可能是十课时的课程,对另一些学习者可能只是两课时,“按需学习”已经将正式学习中的学期打乱。这种看似先进的学习 方式实际上只适合在非正式学习项目中,从实际效果来看,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仍然需要有统一、固定的学期,在这一点上是不能以“学习者为中心”,不能将学习 时间完全掌控在学习者自己的手中。理由很简单,其一,学习者的认识有限,并没有对课程的十足把握的能力;其二,课时的凌乱会打破有序的学习周期,无法建立 网络虚拟学习环境。
6.关注重点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关注的重点既包括学习的结果也包括学习的过程。网络环境下的正式学习同样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教学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教 学设计手段,实施诸如分组学习、组织在线讨论等教学活动,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形成性评价。而非正式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通常只注重结果,至于采取何种方式 以及过程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体系的设计应力求简洁、快速、方便,简化获取知识的过程,易于学习者使用。
7.师资要求
对于正式学习而言,教师通常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无论是学校的课堂中,还是培训机构的教室中,没有教师是很难想象的。对于非正式学习而言,教师并非是不 可或缺的资源。e-Learning之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对教师角色认识上的错误,很多e-Learning的实施者将视频课件中的教师当作网 络学习中的教师,这是个致命的错误。在一个正式学习的e-Learning项目中,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能够与学生互动的“活”教师,而非是视频课件中的 “死”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网络学习的性质就变了。不幸的是国内绝大多数的网络教育机构都犯了这个错误,如火如荼的网络教育实质成了教师课堂授课 的网上“大搬家”,尽管这几年出现了Flash动画、卡通人物等多种课件表现形式,也没有改变“搬家”的实质。当然,若将这种讲授式的课件作为非正式学习 项目运营,或作为正式学习的补充素材还是完全可以的。
8.理论基础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都有着各自的学习理论基础,e-Learning中仍然如此。网络环境下的正式学习更象是传统正式学习的网络翻版,因此,传统正 式学习的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都适用于正式学习的e-Learning。这里特别强调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t)学习理论,它是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个人的心理因素,一个有 趣的现象是传统远程教育的理论很多都适用于非正式学习行为,而对网络环境下的正式学习却并没有指导意义。
9.知识传递
正式学习强调信息或知识的传递是从人到人的传递。正式学习的e-Learning也是如此,它的本质是一部分人(教师)通过网络将知识传递给另一部分人(学生),知识由人到人是正式学习的特点。课件资源等其它媒介只起到辅助作用。非正式学习注重的是结果,知识如何传递并不是重点,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强调的是人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互动(人机交互),知识由机器到人的传递是它的特点,以自主学习网络课件为主的e-Learning都属于这种情况。
10.学习者关系
正式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关系。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同样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特征。正式学习项目中学习者并不是 独立存在的,学习过程很多情况下是以小组等单位进行的,例如很多讨论、作业等学习活动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的。非正式学习更注重的是个体学习,在 非正式学习体系中,学习者是以个体的身份存在,学习过程是独立完成的。国内的很多网络教育中“同学”是个非常淡化的概念,尽管网络教育机构运用讨论、同步 交流软件等方式倡导学员之间的交流,但由于学习的主体仍然自我独立完成的,结果同学之间的亲密和友谊程度很难象传统学校中的正式学习中的一样,远程学习者 的孤独感始终存在。
11.学习标准
e-Learning中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标准。正式学习的e-Learning标准、规范是围绕着学习者、学习资源、教师、环 境等要素全方位的。如:不断完善的IEEE/LTSC等标准。非正式学习的-Learning标准通常只重视学习资源相关部分的标准规范。例如: AICC/SCORM。两个标准体系是涵盖的关系,并非是对立的关系。正式学习的标准规范包括了非正式学习的标准部分。在实际的应用中,普遍缺少对标准的 正确理解和应用,一些原本是正式学习的项目过分追求AICC/SCORM资源相关标准,而忽视网络学习整体性的标准化。同样,在很多企业等组织机构内部应 用的非正式学习e-Learning项目中忽视AICC/SCORM标准,这对后期的内容建设是不利的。
12.内容资源
在正式学习中,书籍、教材等内容性资源是辅助资源,知识学习主要还是来源于教师的传授。而传统非正式学习中外部一切资源都是平等的关系。正式学习的e -Learning中,课件等内容资源同样也是学习的辅助性资源,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学习的主要部分。非正式学习的e- Learning中内容资源则是主要部分,资源建设对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应用是最为重要的。国内的现实情况是网络学院、网校等正式学习 中,都将学习网络课件当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将辅助手段当作主要手段,从而忽视了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程计划(OCW) 计划恰好证实了课件资源的原本价值——只能做为辅助学习(教学)使用。
13.技术平台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对于技术支撑平台(LMS) 有着不同的需求。正式学习强调对人员、角色的管理,技术上强调平台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在教学方面强调对教学活动设计有良好的支持;管理上强调综合教务管理 的支持。支持正式学习的技术平台以满足教师网络教学需要为首要目的。非正式学习强调对内容、学习资源的管理,因此,非正式学习平台对内容的分类、检索、媒 体多样性、智能化等方面要求有较强的支持。支持非正式学习的技术平台考虑更多的是交付计算机网络以更多的教学任务,目的是节约有限的教师资源。
14.学习模式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e-Learning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模式。正式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习者而言是一种引领式的学习模式。非正式学习强 调学习者的自我主动学习动机,对学习者而言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模式。国内现实情况是由于没有认识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区别,在学习模式的选择上采用几 乎清一色的自主学习模式。很多网络教育运营机构认为网络教育就只有自主学习一种模式。然而国外成功的正式学习的网络教育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引领式学习模 式。一些网络教育机构认为只要在自主学习模式上增加教师的辅导、讨论等交互活动就是引领式学习模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引领式学习模式是完全建立在正式学 习之上的学习模式,形式上更接近传统教育。凤凰城在线大学CEO布莱恩-穆勒形象地描述引领式学习是“课堂教学精确的翻版”。
15.应用领域
e-Learnin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面向个人的网络教育(B2C模式)多数都属于正式学习,包括网络学院、大学,各类型的网校等。e- Learning在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应用有属于正式学习范畴的应用,例如:企业网络大学、网络培训中心等;也有属于非正式学习范畴的应用,例如:企业中的 知识管理、网络学习社区等。e-Learning在国内企业中的应用多是按正式学习来设计规划的,属于部门级(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应用。在国外企业中 的应用近年来更偏向非正式学习,在企业级的人力资本发展管理(HCM)理念下得到广泛应用。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的最佳应用典范是英国开放大学(OU)、美 国凤凰城在线大学(UOP)等网络教育机构;正式学习的最佳应用典范是Google、Baidu等网络内容搜索机构。
16.发展趋势
网络环境下正式学习的发展趋势始终以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效教学为方向,技术被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中,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与管理(Learning Active Management)是发展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很多网络学习项目经过综合测评,学习者学习效果已经超过传统的教室学习方式,这些成果都是与网络化学习 活动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分不开的。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发展趋势始终以计算机、网络如何更好提供和传递知识为方向,技术被作为一种主要的手段。其中,对学 习内容的智能化管理(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是发展的重点方向。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的应用以及SCORM标准的实施等都是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典型标志。
以上我们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个不同角度重新认识了e-Learning,我们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两种e-Learning。过 去,在我们没有将视角转向学习的时候,两种e-Learning是完全交织混合在一起的,甚至现在仍然有很多网络教育机构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做的是正式学习 还是非正式学习。不同类型的学习对应着不同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成功的e-Learning项目在学习类型的定位上是没有含糊的,本文前面提到国外成功的 e-Learning应用都有清晰的定位,这就是国内外e-Learning应用有如此大的差别的本质原因。我们希望国内e-Learning应用者都应 该转换视角,回归到对学习客观规律的认识中,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角度思考e-Learning,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e- Learning的迷局。
摘自:http://www.online-edu.org/index.php/3480/action_viewspace_itemid_9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