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经济学原理-钱颖一

0 引言

主教材:

  •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主编: [美]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ISBN: 978-7-301-20827-4 主编: [美]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

辅助教材:

  • 经济学ISBN: 978-7-300-12086-7 主编: [美]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团队的《经济学原理》

课程录制时间从2009年跨度到2015年。但内容并不过时,依然十分经典!强烈推荐

交易成本

Williasm 最初研究组织中组织经济活动的不同交易成本
企业治理(Coporation Governance)的最初研究

1 经济学的三类问题 & 十大原则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此处的“人们”可以指:企业、个人(消费者/生产者)、国家
  个人与个人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
    企业与个人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
    国家与企业之间
    国家与个人之间

经济学是一门做选择的学问。经济学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人们的行为、选择。
  所谓“做选择”,不是指要不要吃苹果(选择A),而是: 选择一定是需要拿A与另位的B、C、D ... 做比较。例如,我选择买了诺基亚的手机,那么意味着我选择放弃了摩托罗拉。

人们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 人们面临得失交换(权衡取舍

People face tradeoffs.

很多组织的负责人都是经济学家,而经济学家与其他科学家的最大差异在于:经济学家懂得tradeoffs

2. 某物的成本是为此所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成本:时间、钱、物、权、利、...

3. 理性人思考边际量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关键词“Margin”,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微积分。
微积分是什么?是导数、函数。
倒数是什么?细小的变化引起的变化,即 Margin

理性人考虑边际;换成数学以后,就要求导,就要看导数,而非看这个函数本身。

重点是:在乘客都上完后—————边际成本很低,顺便就给了员工一个小福利。

通常情况下,最后一滴水对你价值很低,除非你在沙漠里面则很高,那滴水对你可有可无。但是钻石,因为非常非常稀缺,再加上人们又非常喜欢

4.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第四个关键词“incentive”,当你回答到什么问题时,你能马上考虑到这个事件、这个政策、这个法律、这个办法,会引起人们什么样的 incentives。
这里可以是千奇百怪的 incentives。
人在做选择时,要权衡利弊。怎么权衡呢?它是在【边际】上权衡,在最后一个单位时权衡。那么这个时候,他就要做出一个【反应】。

这种激励无处不在,很多是很显然的。
比如,有两种书,一种是原版的、带画的、带彩色的,一种是影印的,那么很多学生都还是去买影印版的?因为它便宜啊!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激励做出的反应。

1.2 人们如何相互作用?

How people interact?
微观经济学范畴

此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的原因:它牵扯的是单个市场,而非市场整体

5. 贸易能使人人受益。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Trade 可以理解为 exchange/交换、贸易,货物也好、服务也好、idea/思想也好。 

关键词:竞争专业分工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式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你要说和过去的改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果用一个词来讲,那就是市场(markets)
对于这一点,中国人最有感触

1776 Adam.Smith :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7. 政府有时可以改进市场的结果

Gover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s outcomes.

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十二个月,中国政府4万亿的对市场的干预、计划。
  • 情况1:外部性

外部性:噪音、污染

  • 情况2:市场失灵
  • 情况3: 社会公平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How the economy as a whole world?
宏观经济学范畴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

The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a country's production.
生产力决定生活水平生产关系

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涨 : 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Price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oney.

money 货币

整体物价水平,可能跟我们个人感受不同,比如我们现在还说整体物价水平在下降、负的、通货紧缩;然后买菜的老太太就会说胡说八道,我每天都买猪肉、买菜的,那个价格都涨50%了。
就是说,一个是衡量整体物价水平,所有的产品都要放里面(手机、面包、菜、...)

影响整体物价水平的核心因素:发了多少钞票。

如果只是单单的房价涨、猪肉价格涨,那这跟通货膨胀是没什么关系的。这个跟需求、供给是有关系的。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得失交换

Society face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通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经济问题。那么,它和失业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即二者之间,短期有Tradeoff(得失)。也就是说,所谓Tradeoff不就是通胀高一点,失业率少一点,但是这是在短期。

这一点,在行业内,是较有争议的论点。

2 学习经济学的方法论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待续】

P3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m4y1D73g

主要内容

  • 经济学:科学研究

Economics as Science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是给你对政策有什么影响,而是获奖者作为科学家,发现了什么新的经济学道理/规律。
  • 经济学: 政策指导

Economics as Policy

科学的研究方法

  •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现象:人的行为、经济的表现

观察

直接体验 vs 间接体验

K 经济体运转的总体机制

K.1 基础认知

  • 经济领域中的无数交易行为,主要由人的天性驱动。因而,主要形成三股主要的经济动力生产率的提高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
  • 交易: 买方向卖方提供货币or信用,卖方向买方提供商品服务or金融资产
  • 支出总额 = 支出的货币 + 使用的信用支出总额指经济的驱动力
  • 价格 = 支出总额 ÷ 产销总量
  • 市场 := 买卖同一种商品的买方和卖方组成。例如,小麦市场、汽车市场、股票市场、石油市场、钢铁市场、化工市场、...
  • 政府 := 最大的买方和卖方,其主要由2大部分组成:中央政府收税花钱)、中央银行(控制经济中的货币信贷数量;其通过控制利率发行货币来达成该目的)

央行信贷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K.2 信贷

K.2.1 信贷

  • 信贷 : 信贷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中最大、且最变幻莫测的部分。

【信贷】中的【贷款人】与【借款人】,类同于【交易】中的【卖方】与【买方】。

贷款人:想自己的钱生出更多的钱
借款人:想购买当前无法负担的某种东西。例如,房子、汽车、或投资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你挣了1元钱,那么一定有人花了1元钱。

一个人的【收入】增加,那么其【信用度】就会增加 ==> 银行就更愿意将钱借给他。

K.2.2 经济周期的产生过程

信用良好的借款人,需要具备2大条件:
1、偿还能力。收入/债务 的比率高,借款人就具备偿还能力。
2、不能还债时的抵押物(有价值的、可出售的)
小结:
  1、收入增加 ==(使得)==> 借贷增加 ==(促进)==> 支出增加
  2、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将导致: 【借贷】进一步增加,并不断循环。
    这一自我驱动的模式,导致了经济增长,也间接产生了【经济周期】。
  3、使用【货币】可进行【立即交易】;
     但使用【信用】是承诺会【未来偿还】这笔钱————这个过程中将产生1笔【资产】、1笔【负债】,凭空制造了1笔【信贷】。只有当未来买家清偿了这笔赊债之后,上述【资产】和【负债】才会消失,此时【交易】才算完成。

K.2.3 经济的波动起伏取决于【信贷总量】的变化

经济的上下起伏,不是看【创新】的增减,而是看【信贷总量】的增减。

生活中大部分的【货币】,其实是【信贷】。
  截止2018年1月,美国国内的【信贷总额】大约为50万亿美元,而【货币总额】大约只有3万亿美元。

K.2.4 无信贷的经济体 VS 有信贷的经济体(【借贷】形成【周期】)

在无信贷的经济体中运行时,增加收入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生产率。

在有信贷的经济体中:
1、案例:
    A的收入为10万美元,信用额度为1万美元,他可以向B消费11万美元;
    B的收入为11万美元,信用额度为1.1万美元,他可以向C消费12.1万美元;
    C的收入为12.1万美元,信用额度为1.2万美元,他可以向D消费13.2万美元;
    ...
    这个过程可以被不断自我循环、强化

2、需谨记:【借债】形成【周期】;但【周期】会上升,也会下降。

K.2.5 短期债务周期

短期债务周期:

0A、在【短期债务周期】中,限制支出的【唯一因素】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贷款意愿】。
   a. 若【信贷】易于获得,则:【经济扩张】
   b. 若【信贷】不易于获得,则:【经济衰退】

0B、【短期债务周期】主要由【央行控制】。

1、如果【支出总额】超过【商品出售】的速度,那么:【价格】上涨。我们把这种价格的上涨称为【通货膨胀】。

2、【央行】不希望【通货膨胀】过高,故:央行看到【价格上涨】时,会提高【利率】
  => 随着【利率】的上升,有能力借钱的人会减少;同时,【现有债务】的成本也会上升(例如:你每月的还款额会增加),人们的【信贷意愿】也会降低
  => 由于人们减少【借债】,【还款额度】增加,则:剩下用于【消费/支出的资金】将减少 => 【支出速度】变慢
  => 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环环相扣,人们的【收入】将下降。
  => 由于【支出总额】减少,【价格】将下跌。

3、由于【支出总额】减少(支出总额慢于商品出售的速度),那么:【价格】将下跌。 我们把这种价格的下降称为【通货紧缩】。

4、由于【经济/交易活动】减少,那么:将步入【经济衰退】。

5、若【经济衰退】过于严重,而且【通货膨胀】不再成为问题,则:【央行】将降低【利率】
  利率降低 => 偿债成本降低 => 【信贷意愿】增加 => 借债、支出增加 => 再次出现【经济扩张】

K.2.6 长期债务周期

6、【短期债务周期】通常持续5-8年;且在每一个经济周期后,后一个经济周期的高峰、低谷的债务都将超过前一个经济周期。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人、人的天性所造成的。
    人们有借更多钱、花更多钱的倾向,而不喜欢偿还债务。
  因此,在长期内【债务】增加的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长期债务周期】

K.2.7 【借款人】的【债务】增加 => 【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信贷条件】

7、由于【借款人】的【债务】增加,【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信贷条件】。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大家都以为形势一片大好,人们仅注意最近发生的情况。
    最近的情况是什么呢?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不断增值、股票市场欣欣向荣,现在是“繁荣时期”(人们实际可能存在误判)。
    所以,人们用借来的钱购买商品、服务、金融资产,人们觉得很划算。

K.2.8 人们【过度借贷消费】时,便产生【经济泡沫】 => 【债务负担】加重、【资产价格】上升

8、但当人们【过度借贷消费】时,泡沫便产生了。
  尽管【债务】一直增加,但【收入】也一直在增加,从而抵消了【债务】 ==> 【信用】良好
    【债务负担】 = 【债务】÷ 【收入】
  只要【收入】一直增加,那么【债务负担】就可以承受。
  => 于此同时,【资产价值】迅速上升 
  => 人们大量【借钱】来购买【资产】 => 因为【投资】,促使大量【资产价格】日益升高
  => 人们感觉自己很富裕,即使自己积累了大量债务
  => 但是因为【资产价格】的上升,因此:【借款人】仍能保持良好的【信用度】

K2.9 【债务负担】加重、【偿债成本】升高 => 【削减支出】 => 【收入减少】 => 【信用额度】降低 => 【借债额度】降低、【信贷意愿】降低、进一步【削减支出】(不断循环往复) => 经济进入【去杠杆化过程】

  =>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永久持续下去,也确实没有持续下去
    => 几十年来,【债务负担】缓慢增加,【偿债成本】越来越高
    => 到了一定时候,【偿债成本】超过【收入】 => 将迫使人们【削减支出】
    => 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那么另一些人B的【收入】开始下降(即【收入减少】)
    => 人们(B)的【信用额度】降低 
    => 【借债额度】和【信贷意愿】减少 
    => 但【偿债成本】依旧在继续增加
    => 使得支出进一步减少(即 进一步【削减支出】)
    => ... (不断循环往复)
    => 【长期债务经济周期】到达长期债务顶峰后,开始逆转、开始衰退
    => 经济开始【去杠杆化时期】
9、在【去杠杆化】过程中:
  人们【削减支出】、【收入下降】
  【信贷消失】、【资产价格下跌】
  银行发生【挤兑现象】
  市场暴跌,社会加剧紧张
  ... (整个过程导致经济不断下滑,并导致恶性循环)

  人们随着【收入下降】、【偿债成本】增加,【借款人】倍感拮据
  人们随着【信贷消失】,【借款人】再也无法借到足够的钱来【偿还债务】,借款人竭力填补这个窟窿,不得不【出售资产】。
  人们在【支出下降】的同时,【出售热潮】使市场充斥着【待售资产】。
  这时,市场继续暴跌、一蹶不振;
  银行陷入困境,随着【资产价格】下跌,人们能够提供的【抵押物的价格】持续下降 => 进一步降低了【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 人们觉得自己很穷,【信贷】迅速消失
  
  小结: 【收入减少】 => 财富减少 => 信贷减少 => 借债减少 => 削减支出 => 进一步加剧【收入减少】 => ...(形成恶性循环)
    它看起来与【经济衰退】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情况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挽回经济局面。
    因为在【去杠杆化】过程中,由于【利率】已经很低(接近于0),从而丧失了【信贷刺激】功能。

K.2.10 (短期的)【经济衰退】与(长期的)【去杠杆化过程】的区别

10、【经济衰退】与【去杠杆化】的区别在于:
  a.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过重,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减轻;
    【贷款人】意识到:借款人的债务过于庞大、根本无法足额偿还,借款人失去了偿贷能力、其抵押物失去价值 => 【贷款人】觉得他们受到了极大伤害,不想再借入更多债务。
    
    => 贷款人停止放贷,借款人停止借贷
    => 整个经济体与个人一样都失去了【信用度】

K.2.11 【去杠杆化】的解决措施

11、那么怎样应对【去杠杆化】?
a.问题在于【债务负担过重】,必须减轻。
b.为此可以使用4种方法:
  注:这4种方法,现代历史上被用于每一个国家的去杠杆化过程。
    美国 1930年代
    英国 1950年代
    日本 1990年代
    西班牙/意大利 2010年代

  1) 削减支出
    通常首先使用的第1种方式。但严重的经济收缩,就会带来【经济萧条】。
      【经济萧条】的主要特征是:人们发现他们原本以为属于自己的财富中很大一部分并不存在。
      我们以酒吧为例,当你用赊账的方法买一瓶啤酒,是在承诺今后偿还酒吧的赊账,而你产生了【负债】、且你的承诺(即 【信贷】)成为酒吧的【资产】。
      但是当你不兑现承诺,不偿还酒吧的债务,形成【债务违约】。那么实际上,酒吧的这笔资产将一钱不值、消失。

  2) 减少债务(通过途径:债务违约、债务重组)
      很多贷款人不希望自己的贷款消失,从而会同意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意味着贷款人得到了【还款减少】或【偿还期延长】或【低于当初商定的利率(降低利率)】。不论如何,合约被破坏,结果是【债务减少】。
      贷款人希望多少收回一些贷款,强过血本无归。
      
      债务重组,让贷款消失。由于它导致【收入】、【资产价值】以更快的速度消失
      => 【债务负担】将继续日趋严重 

      削减支出与减少债务一样令人痛苦,导致【通货紧缩】
      => 所有这些,都将对【中央政府】产生影响,因为收入降低,就业减少,意味着纳税人减少、纳税额降低 => 政府的财税收入降低
      => 于此同时,【失业率or失业人口】上升,中央政府需要【增加支出】来帮扶失业者。
      => 此外,政府制定刺激计划和增加支出,以弥补经济活动的减少。
      
  3) 财富再分配(三次分配:要素/劳动分配、税收、公益捐赠)
      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赤字预算】飙升,原因是:政府的财政支出 > 税收收入
      政府必须【加税】或者【举债】,以填补【赤字】。
      但是在收入下降,很多人失业之时,政府向谁融资呢?答案是:富人。由于政府需要更多的钱,而且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政府自然而然会增加对富人的征税,以帮助财富再分配,把富人的财富分配给穷人。
      正在困苦当中的穷人开始怨恨富人,承受经济疲弱、资产贬值和增税压力的富人也开始怨恨穷人。如果萧条继续下去,就会爆发【社会动荡|社会革命】。
      不仅国家内部的紧张加剧,而且国家之间也会如此。【债务国】(eg: 美国)和【债权国】(eg: 中国)之间尤其如此,这种局势可以导致【政治变革】。
          例如:1930年代,这种局势导致希特勒掌权,欧洲爆发战争和美国的大萧条。要求采取行动来结束萧条的压力越来越大。
    
  4) 发行货币(央行发行更多货币)
      不要忘记,人们心目中【货币的大部分】实际上是【信贷】
      【信贷】一旦消失,人们的钱就会不够花。人们迫切需要钱,而一定记得谁可以发行货币?答案是【央行】。
      央行已经把【利率控制】降低到接近0的水平,现在不得不更多地【发行货币】。发行货币与削减支出、减少债务、财富再分配不同,它会引起【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
      央行不可避免地需要凭空发行更多货币,并使用这些【货币】来购买【金融资产(含:政府债券)】。 
      => 推升了【资产价格】、从而提升了人们(但这仅限于那些拥有金融资产的人)的【信誉】
      注:央行发行的货币仅能、只能购买金融资产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无法印钞票,但可以购买【商品和服务】来达到向人们送钱的目的。
      因此,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和政府必须合作:
        【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即 将钱借给 【政府】) => 使【政府】能够进行【赤字预算】,并通过【刺激计划】和【失业救济金】来增加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 这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小结:
        a. 但这种方式能降低经济中的总债务负担;
        b. 这确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时刻,政府决策者需要:平衡好【降低债务负担】的4种办法、必须平衡好【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办法,以便保持经济稳定。
          若平衡得好,则这是【和谐的去杠杆化】。
            和谐地去杠杆化过程中,债务与收入的比例下降,经济实际上是正增长,虽然这种增长非常小/缓慢。同时,【通货膨胀】并非是问题,这是通过适当地平衡所取得的。
            => 借款人一旦【恢复信用】,贷款人就会【恢复贷款】 => 债务负担就会减轻 / 借款人即可借到钱、增加消费 
            => 经济即可恢复增长 => 【长期经济周期】从而进入【通货再膨胀】阶段
              注1:杠杆化过程(50年) => 萧条(2-3年) => 通货再膨胀(7-10年)
              注2: 为了使债务下降,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大约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通常有【失去的10年】(萧条阶段 + 通货再膨胀阶段)的说法

            需注意:
              每一元钱的【支出金额(货币支出or信贷支出)】对【价格】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 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弥补消失的【信贷】
              => 央行为了扭转局面,推动【收入】的增长;且需要【收入的增长率】超过【债务的利率】(即:收入一定要比债务增长得快)
            发行货币太容易了,这个方法很容易被滥用
              例如:不要像1920年代去杠杆化的德国那样,发行过多的货币从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c. 所以说,【去杠杆化】可以是痛苦的,也可以是和谐的。
          若【去杠杆化过程】处理不当,会非常可怕:经济体陷入【高债务水平】;
          若【去杠杆化过程】处理得当,最终将:解决问题、经济体进入【低债务水平】    

总结

结合【生产率】、【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过去】、【当前】的经济形势,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1: 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

【债务负担】终将把借款人压垮

  • 2: 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

因为否则这将使你最终失去生产力。

  • 3: 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

生产率长期阶段内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Y 延申

什么是教育?

教育: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在学校所学的中所剩下的那些东西。( So what left after you get what you learned in school.)

生产过剩?

工业革命后,资本为追逐利润
=> 不断扩大生产,大幅提高生产率
=> 但需求的增速远远跟不上供给的增长,于是产生了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就导致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持续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矛盾。

从这个角度,一战、二战乃至产业转移、探索更多消费领域等等都是为了尽可能扩大需求的边界,创造或者从别的国家手中争夺更多的存量需求,从而支撑本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利润率)

亚当斯密时期就已发现此问题,他认为: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

由此推出“利润是雇佣劳动创造的、超出工资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但由于竞争的加剧和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减少,利润率将趋于下降

  • 富人手里的资本并不是100%投入再生产;
  • 富人倾向于利润率更高的投资方向;
  • 富人用来投资的钱,往往是“借”来的钱。
  • 消费归根到底要看其中蕴含了多少劳动、多少基础产品的产出
  • 富人本身的消费是有限的,只能带动消费,但永远不可能是消费的主力,就算有再多奢侈品也毫无意义,反而奢侈品消费的越多,经济运行越有问题。
  • 普通人才是消费的主力军,绝大多数收入都用在获得基本的生活物资、攒钱买房买车养育下一代等等上面。就算有少数打工者获得了一定的财富,开启了小公司,往往也很难获得足够收益,更像是把多年的积累转给了自己的员工和其他合作企业,本质上还是在消费社会存量产能。
  • 富人花钱带来的【社会产能】增加远远大于他们的【消耗】。于是【供给】越来越大于【需求】,【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形成了一个循环。
  • 怎么打破呢?就需要处理好贫富差距拉大鼓励再生产之间的矛盾。既要让富人拿到更多的钱用于扩大再生产搞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让劳动者拿到更多收入用于消费,又必须尽可能维持供给消费的平衡。

X 参考文献

posted @ 2023-02-27 00:39  千千寰宇  阅读(3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