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Hax建议引发的对QWrap的省思
QWrap网站出现第一篇《开站鸣谢》的贴子,是在2011-01-28,再过几天恰好半年。上周Hax同学发表一篇《关于国内前端和JS技术发展乱想》的博客,很慷慨的给中国前端、顺带给QWrap大量建议,也让我再次对QWrap深深省思。
先回应Hax的一些建议吧:
关于“对前端界的四建议:1. 心态开放;2. 融入社区;3. 国际化;4. 专注。”
在融入社区与国际化这两点上,QWrap几乎零分。
虽说有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之嫌,也还是先说一下对QWrap的几个发展阶段:
一:核心库阶段:
QWrap设计规化,
核心库代码成形,API稳定。
开源
阶段完成标识:正式开源
二:试运行阶段:
在JS熟手群有一定的影响力,收集同行的反馈意见,让QW趋于稳定(API稳定、代码稳定)。
至少有一套常用组件。
寻找吃螃蟹的公司或项目当试验品。
阶段完成标识:试验品上线
三: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
更多其它事…………
2011年一月,QWrap顺利开源,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任务。自开源后,一直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传播方式仅限于同学们写一些博文、QWrap网站收集相关博文、一个QQ群、以及热心网友的博文(也包括Hax的博文)与相关同行对外的顺口提及(例如玉伯在介绍Kissy时顺带提了一下QWrap的Retouch)。这些方式全面是面向JS熟手同行,而面向QWrap的真正潜在用户(写页面js的同学)的,只有一个《关于页》和一个《用法参考》。相信也有很多这样的潜在用户扫过相关页面,然后叹一声“又一个轮子”而飘然而过。
“只面向JS熟手同行”,这本身也是我们的阶段计划之一,在这一个阶段,试验品是个大难题,吃螃蟹需要勇气与牺牲,并且团队需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项目要有足够的复杂度。当时我们的标准是:“团队必须有人有能力在一天内把一个普通难度的jquery组件改装成QWrap组件。”---即:要求有人能既充分了解JQ,又充分了解QW。
为什么会对试吃螃蟹的团队有技术要求?因为JQ有海量的组件,但QW没有,这就必须要求试吃螃蟹的人能够自行解决组件问题。
但后来这个问题因为有啊团队的变化而解决了,QWrap有了一次开技散叶的机会。同时Wed、WaGang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组件积累,足以应付大部分的业务需求,部分艺高胆大有影响力的Weder开始带领新的团队来试吃螃蟹了。从目前来看,吃螃蟹有风有雨,不过也大略还算顺利,期望他们早点上线,QWrap就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一个阶段里,QWrap渐渐被一些同行知道、关注,也收到了很多反馈。QW现在已经有很好的移定性。美中不足的是,参与组件开发的人不多。
QWrap在设计上为组件开发者作了很多考虑,包括组件的事件机制、无依赖化、可适配性、Retouch方式、Jss应用等。或许是组件开发者们对QWrap的未来没有信心,所以也不愿意花精力去了解这些。----这导致第一阶段的策略有了变化:我们先开发出一套常用组件。更多组件开发者的参与,只能等到他们在项目中使用QWrap时再说吧。
在第一阶段,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是:有对QWrap了解不深的同学使用了QWrap。----这也许是精神胜利的想法,不过的确就是这么想的。假设QWrap是一个船,他是一个新船,不适合那些听到机器噪音就要求要退票下船的乘客。绝大多数乘客,需要的是座位已麿得很平滑的老船,在试行阶段的QWrap还没这么好。
这种想法很保守,有点畏首畏尾,但是也不会害人害己。有的人需要的是螃蟹,有风险有美味有贡献;有的人需要的是食物,无风险地吃饱。
回到“在融入社区与国际化这两点上,QWrap几乎零分”这个问题点上来,我们之前把推广放在了第三阶段,这种阶段分法的确需要重新检讨一下。在试用阶段完全有必要开始融入社区,进行国际化。
Hax的建议之后,也开始在社区上加力了。目前已注册了QWrap新浪微博,也在寻找合适的同学在twitter或其它国际性社区与团体进行宣传,这也牵涉到国际化,QWrap网站上也会很快加一个英文介绍(现在只有中文介绍)。
所谓的“出口转内销是不二法门”的很现实,现实得心理有点适应不过来,但是也需要认真对待。
Hax的“心态开放”,我想应该是虚心学习的意思吧,这个是必然应该的,努力中。至于第四条“专注”,这一个在分析专门针对QWrap的建议时讲到。
Hax对QWrap的技术建议,大略归纳了下
“注意baseline与标准”
“qwrap这一整个大框架,可以拆分成ModuleSystem/BaseLine/增强库等多个库,每一个都叫不同的名字,可以分别发展团队,”
“Dom补齐、HTML5相关”
关于“注意baseline与标准”,QWrap在开发基础扩充时,都已经是严格的按照标准来做了,如果有标准参考的,都是按标准来,没标准参考的,都会尽量不加,要加也是语义很明确,并且参数尽量少(功能少),不知Hax具体所指的是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关于“qwrap这一整个大框架,可以拆分成ModuleSystem/BaseLine/增强库等多个库,每一个都叫不同的名字,可以分别发展团队,”,QWrap有一个Apps机制,拆分组合十分灵活方便,目产的QWrap,合成一体,它是组件开发者的福音,如果QWrap拆散了,那这一个目标完全落空。组件与库是可分可合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库都没有做到这一点,除了YUI2,可惜YUI2已经冒失的走到了YUI3。另外,QWrap的Apps机制,让我们按照统一的一套代码,产出专注于模块加载的种子文件(seed.js)、原生对象的增强库(core_retouched.js)等等多种应用,能够做到Hax同学要求的多种库,只是没有去分团队分别开发。
关于“Dom补齐、HTML5相关”,在Dom方面,QWrap有一个dom目录,完成所谓的jquery事实标准所做的事,而html5相关的,这个可能是无法估量的补全,只能通过组件来达到。
这个也牵涉到了QWrap的“专注”,QWrap本身并不大,不过提出了不少其它框架所没有的东西,包括Helper/Wrap/Retouch/Apps/Jss等等,不管闪亮的还是刺眼的,新东西太多,能做的事也太多,多得让人一眼看不出重点,也包括我自己。
回想起我在一篇QWrap蓝图的文章里,为了介绍蓝图,我先说了一大堆别人(Jquery/Prototype/YUI等)提供了什么,才说到QW也提供这些,并且还提供什么什么。“Use it as them”绝对不是个好的广告词,但目前也想不出其它话来总结QW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