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以及RFC的自学心得

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定义了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从层次的角度看,HTTP是面向(transaction-oriented)应用层协议,它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文件)的重要基础。

HTTP协议描述的是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通信协议,通过两方的自觉遵守而存在,当然有不少的浏览器并没有百分百遵守这份协议。HTTP是运行于应用层的协议,基于TCP协议而运作。基本上是客户/服务器对答模式,其中也包括在传输过程中的代理,网关,通道,缓存等都需要遵守这份协议。

http有两种主要的机制:

一, 连接机制;

HTTP/1.1支持两种连接机制,一种是非持久连接,第二种是持久连接。基本上默认是使用持久连接,因为这样能够减少建立连接时候的网络延时与CPU消耗。其中服务器与客户端都会假定连接没有关闭,除非对方传来的头文件包含" Connection:close",不然连接将继续保持。客户端,服务器与代理都可以随时结束连接,而他们也应该有一套机制去重新搭建起连接,并保持正确性。每个客户端也只能与一个服务器保持两条连接。代理也只能保持2N条连接,N 为代理的活跃用户数。对于连接的时候,由用户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带有"Expect"的信息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如果连接正常则返回一个100 ( continue )的信息到客户端,提示客户端可以继续发送。

HTTP对于传输道路上的元素也有一定的要求。也规定了不透明代理可以改变哪些字段,而不能改变哪些字段。

HTTP在连接成功后,数据进行传输,数据完成传输后,通信的双方可以释放。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处于ESTABLISHED状态。客户端首先发起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发送数据,主动关闭连接。

二.缓存机制;

 HTTP中使用缓存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减少发送包,减少网络IO,使用“过期”机制来处理;第二个是可以减少发送整包的操作,减少带宽需求,使用“验证”机制来处理。

(1)“过期”机制(Expiration Model),用于服务器端制定一个“过期时间”,主要有两种计算方式,按优先级顺序,第一种是年龄(Age),第二种是过期时间(Expiration)。对于第一种,服务器会提供一个年龄字段(Age)与一个有效年龄(max-age),而年龄的计算,则是采用服务器生成时的初始年龄再加上从服务器生成至缓存的时间。如果有Age 这个字段的存在,则说明这个消息不是第一手的,中间有缓存的存在。

HTTP所表达的控制以及描述性相关的信息都包含在了HTTP的起始行和首部之中。BNF的使用使得自己能够清晰的梳理出起始行和首部中所有类别的元信息。对于每一类的元信息具体包含哪些内容也能够有所了解。这一抽象的方法不仅HTTP协议定义的时候比较严谨之外,在实现HTTP解析器(浏览器)的时候参照BNF写代码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以上为本人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后得出的心得,如有雷同以及错误,深感抱歉

posted @ 2019-02-26 20:23  jk212  阅读(6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