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ben's Home

jjgod 的个人主页

导航

Arial 之灾

文 / Mark Simonson (http://www.ms-studio.com/articles.html)
译 / Jjgod Jiang

Arial 无处不在。如果你连它都不知道,恐怕你未曾用过现代的个人电脑吧。Arial 是所有使用 Microsoft 产品的用户——无论在 PC 还是 Mac 上——都很熟悉的一种字体。它在印刷排版领域就像病毒一般泛滥成灾,充分展现了 Microsoft 对世界影响的无孔不入。

并非因为它的美观 Arial 才到处都是,它看起来其实很平常。然而倒也不是说太朴素了就是坏事。对于字体而言,包含字符的数量和它的历史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Arial 呢?来历可疑而包含的字符甚少。其实,Arial 比那些不知羞耻的冒名顶替者好不了多少。

二十世纪的下半叶,西方世界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字体便是 Helvetica,它是瑞士的 Hass Foundry 公司在 50 年代设计的。尔后,Haas 把 Linotype 和 Helvetica 混合起来作为改进,并增加了它的粗细。于是 Helvetica 渐渐开始流行。

作为瑞士排印学派的标志,60 年代间 Helvetica 横扫整个设计世界,甚至成为了现代的、进步的、全球性的观点的象征。它友好的外观、清晰的衬线,使之一度为各个社团和设计世界所热爱,以一个近乎外美的字体的身份用来排印一切的一切。“但凡拿不准的时候,用 Helvetica”,这是公认的定律。

当它在 70 年代成为主流以后,许多设计者开始对之感到厌倦,开始转向其它字体风格了,但 Helvetica 早已融入日常设计和印刷,成为其不可分离的一分子了。所以 80 年代 Adobe 开发 PostScript 页面描述语言时,毫无悬念地,他们选择了 Helvetica 作为每份 PostScript 解释器的授权中,默认的四种基本字体之一 (其它的三种是:Times, Courier, 和 Symbol)。Adobe 从传统的铅字铸造厂获得 Helvetica 原汁原味的授权,这说明了他们对铅字印刷、铅字铸造厂的敬意和感激。他们或许觉得,如果用了流行字体的复刻版本而非最正宗的那个,专业的图形艺术行业——最关键的市场——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80 年代末,桌面出版业的出版方式达到了鼎盛。在 Macintosh 和 PageMaker 等软件的引领之下,在 Adobe 的 PostScript 页面描述语言的基础之上,人人都可以在他们并不昂贵的个人电脑上,做出近乎专业质量的排版作品。

现在问题来了,PostScript 用的字体有两种:Type 1 和 Type 3,Type 1 字体包含了“hints”[1] 信息,显著地改善了输出的质量,因而比 Type 3 要优越。Adobe 提供了设计 Type 3 字体的相关资料,但却将更先进的 Type 1 技术封锁起来。想要 Type 1 字体?只能去 Adobe 那里买。所有希望设计或出售字体的人不得不止步于落后的 Type 3 格式。Adobe 是想把高端市场完全掌控起来。

1989 年,许多公司努力尝试破解 Type 1 格式,或者发明其替代产品。Apple 和 Microsoft 就签署了一个交叉授权协议,合力创建 Adobe 技术的替代品。在 Microsoft 致力于一种叫 TrueImage 的页面描述语言的同时,Apple 开发了 TypeType 格式。TrueType 是一种公开的格式,且兼容于——但并非基于—— PostScript。Adobe 在重压之下,不得不发布了 Type 1 格式,以免自己被 (Microsoft 和 Apple) 架空。

与之同时,PostScript 的克隆产品也被开发出来和 Adobe 竞争。于是形成了一套工作起来像 PostScript 的东西,捆绑上看起来像 Adobe 的字体,因为它们的本源都是属于 Adobe 的商业伙伴们的。其中一种 PostScript 的克隆版本,Birmy 公司的,就带有一个 Monotype 公司开发的 Helvetica 替代字体,它叫 Arial。

Arial 看起来像 Monotype 公司古老的 Grotesque 系列的一个宽松的变体,经过重绘以配合 Helvetica 的比例和粗细。乍一看,它挺像 Helvetica,但仔细瞧瞧,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都有很多形似而非神似之处。然而因为它的比例同 Helvetica 一致,所以当一份打印到 PostScript 克隆输出设备的文档指定了 Helvetica 的时候,可以用 Arial 来自动替代它。对于未经训练的眼睛而言,这些不同之处可以蒙混过去,(参阅 "How to Spot Arial", http://www.ms-studio.com/articlesarialsid.html) 毕竟大部分人连衬线字体和非衬线字体都分不清。但对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这无异把 Rich Little 认成了 Jimmy Stewart。

关于 Arial,最为奇怪的事情时,Monotype 公司似乎并不满足于做个 Helvetica 的副本,他们本可以轻易做到并凭此获得成功的,过去的许多印刷厂商都做过几可乱真的 Helvetica 的复刻版本。不管好坏吧,在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虽然字体的名称受到合法保护,字体本身却难于保护。于是如果你想买一个排版机并使用真正的 Helvetica,你必须买 Linotype 排版机,假如选了 Compugraphic、AM 或是 Alphatype 排版套件之类的,用的就不叫 Helvetica 了,是 Triumvirate 或 Helios 或 Megaron 或 Newton 或别的什么。每个印刷厂商都有它们自己的 Helvetica 近似版本。很有可能 70 年代大部分的所谓“Helvetica”都不是真的 Helvetica。

此时的 Monotype 公司是一个广受尊敬的印刷厂商,有着显赫的历史,或许这些曾有过的“劫掠行径”很难让人接受,所以他们找到一个理由,诈称这是他们“原创”的另一个设计,只不过比例和粗细恰巧与 Helvetica 相同罢了 (参见 "Monotype's Other 'Arials'", http://www.ms-studio.com/articlesarialsia.html)。从我的看法来说,这比直接了当的复制更为恶劣。一份复制好歹是光明正大的,就算没有付钱,至少也支付了敬意。Arial 呢?假装不同,它告诉别人:我不是 Helvetica 啊,其实我看起来也不大像 Helvetica 嘛。却欢喜地穿上与 Helvetica 同样比例的鞋子。——这就是它扮演的角色。

---

当微软把 TrueType 作为 Windows 3.1 的标准字体格式时,他们选择了 Arial 而非 Helvetica,可能因为它更便宜而且大部分人不知道 (或不关心) 其间的区别。Apple 当时也以 TrueType 为标准,但却跟从了 Helvetica,并向 Linotype 支付了授权费用。当然了,Windows 3.1 成功了,伴随着 Windows 的成功,为了躲避支付授权费用而产生的 Arial 也因此流行起来。

而今 Arial 早已替代了 Helvetica,作为一切非专业的选择,用于印刷、电视、Web……因为 Microsoft 把它捆绑在所有地方——甚至连已经有 Helvetica 的 Mac 上也是如此。在低分辨率的计算机屏幕上,这并非特别重要的问题,它基本上和 Helvetica 一致。毕竟它还是 Web 上少量获得广泛使用的字体之一。

尽管这么普遍,一个专业的设计师却很少——至少现在——使用 Arial。专业设计师看来,Arial 不过是一种不再流行的字体的一份不甚忠实仿制品而已,就像打上了低档货的烙印。偶尔听说设计师用了 Arial 也是因为客户坚持要用那个。因为客户要保持与原有产品外观的一致性,他们原来就用了 Windows 里包含的 Arial 了。所以说真的,选 Arial 不过是因为它便宜,而并非因为它是什么好字体。

长时间以来,我本人就是 Helvetica 的拥趸之一,事实是,Helvetica 因为其自身的优点而获得了成功,Arial 的成功却像个寄生虫——最终摧毁了寄主。我耳边大概已经响起年青设计师的声音:Helvetica?就是那个看起来有点像 Arial 的字体嘛,对不对?

[1] Hints: (来自 http://www.typenow.net/glossary.htm) 当一个字符通过轮廓格式 (outline format) 定义时,是不限制在什么分辨率下显示的,就算放大十倍,也不会和原来有什么区别。然而在实际运用时,把字符外观转换在纸上,必须通过一种叫光栅图像处理器 (raster image processor) (RIP) 的工具。RIP 把字体的形状通过一个个的小方块构建出来,这些小方块被称为图画元素,就是像素 (pixel)。问题是,像素是有固定大小的,也只有黑白两色。就像一张绘图纸上,行列间是一个个的小方格 (就像像素),在绘图纸的中心画一个大 `O',把所有这个 O 涉及的方格涂黑,黑色的方块不就形成了你所画的 O 的那个形状?这是在低解析度 (300 dpi) 下的情况。hinting 就是尝试以一切方法来使画在像素网格上的效果,尽可能接近字体轮廓中定义的效果,无论这个网格多么粗糙,使它都能产生最令人满意,最容易辨别的字符。

(2004-10-04, 寝室)

posted on 2004-10-04 14:44  jjgod  阅读(8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