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App开发者的自白
说到App Store,刘顺华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早在2008年8月,刘顺华所在的快乐米(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成立了iPhone产品部。当时苹果刚开放SDK(软件开发套件)不久,可供第三方开发出各种程序放到App Store,而刘顺华作为有着多年手机软件开发经验的“老鸟”,熟知手机产品从策划、到开发、到销售和维护的方方面面,自然而然地被招至麾下,成为了iPhone产品部总监。
整个iPhone产品部有三四十人,包含了软件开发人员、美术设计、音乐设计、策划人员、运营人员,甚至还有一个负责不同语言版本的翻译。“一般来说,我们会同时开发三四款程序。”刘顺华说,“到现在为止已经累计开发了三十四五款。”从掌讯书院这样的工具性程序,到黄金矿工这样的游戏程序,都是iPhone产品部涉猎的产品。根据刘顺华的统计,一款程序的生命周期一般在两三个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竞争太过激烈:“在App Store里,一共有15万个程序,脱颖而出并不容易。”消费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产品吸引。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用户点击,绝大部分的产品都会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版本。“最常用的就是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和法文。”而游戏界面和图标也有可能根据不同国家用户的习惯而进行小范围调整。
根据App Store的协议,上线产品可以在免费和99.99美元之间任选价格,只不过价格都是以0.99美元、1.99美元、2.99美元递增。同时,也可以自由选择上线日期,并用不同的日期搭配不同的价格。“比如有的程序,我们会在圣诞节期间进行打折促销,原本是1.99美元,圣诞那几天可能就是0.99美元。”刘顺华说。同时,负责运营的同事还会根据监测到的下载量来提出调整软件价格的建议。在同样盈利的前提下,他们会更倾向于下载量更高的定价,以获得更大影响力和用户的口碑相传。同一款游戏,可能针对中国用户的中文版会比针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版本要相对便宜一些。一般的程序也会同时公布免费版(体验版)和收费版两个版本。
苹果App Store的成功给刘顺华所在的快乐米iPhone产品部带来不错的收益。每年他们在App Store上的营收都在七八百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用户的每一次下载,苹果都要根据协议获得30%固定比例的分成。除去一些汇率损失和海外转账的手续费损失,整个部门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不过还有一部分损失来自于中国用户特有的消费,例如“黑卡”。众所周知,在App Store上下载程序一般是用在注册时就绑定的信用卡支付。但在中国,一些用户想出了省钱的奇招:花上个几块钱,在淘宝上购买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的礼品卡,然后用礼品卡支付下载费用。对于App Store和快乐米这样的程序开发者来说,无法从这样的交易中获取直接收益,也就造成了刘顺华口中的“坏账”。这样的损失每个月占了收益的5%左右。
给App Store做软件开发的潜在风险还来源于苹果本身。虽然开放了SDK,但是任何程序想要上传至App Store,都需要经过苹果的审核。一旦审核不通过,就意味着前期两三个月的所有策划及开发成本和时间都打了水漂。除了限制色情及暴力程序外,苹果也将任何有可能伤及自己产品的程序拒之门外。例如刘顺华他们曾经开发出一款游戏,游戏中会出现一个女孩的形象,用户只要将手机向上抛起,女孩就会发出尖叫。抛得越高,尖叫越大,所获的得分也就越高。这样的程序因为可能导致用户摔坏iPhone而遭到了苹果的拒绝。“的确,我们在测试这款游戏的时候就摔坏了一台iPhone,因此被苹果拒绝也就不足为奇了。”刘顺华笑道。
刘顺华常常根据当前的App Store Top排行榜来分析用户喜好,经过两年多的经验积累,他已经对不同市场的用户偏好了然于胸。“比如美国区倾向于功能性软件,如名片识别、条码扫描、新闻、RSS、阅读器等。而中国区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软件,比如催眠、生理周期查询甚至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等等。”现在,尽管国内用户可以通过“越狱”来使用破解版的收费软件,但来自国内用户的营收还是占了全部营收的三成左右。
刘顺华认为,未来iPhone系统的最大竞争对手可能是Android,毕竟这是一个开源的平台,任何厂商都可以使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修改。但苹果胜在全线产品所用的都是同一个平台,所有的程序都可以在不同产品上运行,打破了传统手机以品牌和产品型号为隔离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