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3):依赖倒置原则定义: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问题由来:类A直接依赖类B,假如要将类A改为依赖类C,则必须通过修改类A的代码来达成。这种场景下,类A一般是高层模块,负责复杂的业务逻辑;类B和类C是低层模块,负责基本的原子操作;假如修改类A,会给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解决方案:将类A修改为依赖接口I,类B和类C各自实现接口I,类A通过接口I间接与类B或者类C发生联系,则会大大降低修改类A的几率。依赖倒置原则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起来的架构比以细节为基础搭建起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31 16:57 久久归真 阅读(318)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4):接口隔离原则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举例来说明接口隔离原则:(图1 未遵循接口隔离原则的设计)这个图的意思是:类A依赖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2、方法3,类B是对类A依赖的实现。类C依赖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4、方法5,类D是对类C依赖的实现。对于类B和类D来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31 16:57 久久归真 阅读(17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2):里氏替换原则肯定有不少人跟我刚看到这项原则的时候一样,对这个原则的名字充满疑惑。其实原因就是这项原则最早是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姓里的女士(Barbara Liskov)提出来的。定义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成 o2 时,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类型。定义2: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问题由来:有一功能P1,由类A完成。现需要将功能P1进行扩展,扩展后的功能为P,其中P由原有功能P1与新功能P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31 16:56 久久归真 阅读(566)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问题由来: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解决方案: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2时,也不会使职责P1发生故障风险。说到单一职责原则,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因为它太简单了。稍有经验的程序员即使从来没有读过设计模式、从来没有听说过单一职责原则,在设计软件时也会自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31 16:55 久久归真 阅读(43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C#静态方法与非静态方法的区别不仅仅是概念上的,那么他们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让我们通过本文向你做一下解析。C#的类中可以包含两种方法:C#静态方法与非静态方法。那么他们的定义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在使用上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看看最直观的差别:使用了static 修饰符的方法为静态方法,反之则是非静态方法。下面我们分四个方面来看看C#静态方法与非静态方法的差异:C#静态方法与非静态方法比较一、C#静态成员: ①静态成员属于类所有,非静态成员属于类的实例所有。 ②每创建一个类的实例,都会在内存中为非静态成员新分配一块存储;静态成员属于类所有,为各个类的实例所公用,无论类创建了多少实例,类的静态成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31 16:53 久久归真 阅读(114)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