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Conceptual Architecture阶段阶段读后感三

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Conceptual Architecture阶段读后感三

 

对于Conceptual Architecture阶段人们更喜欢叫它“概念架构”,因为这样听起来更加的能够融入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程序猿,喜欢用专业的词汇来理解架构,尤其喜欢从未接触过但是特别厉害的技术。我们一般赞同“架构 = 模块 + 接口”这样的说法。当然,对于架构来说,接口是非常重要,但是这并不是整个程序开发过程中接口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架构师,更重要的是统筹全局,应该着眼于大的框架,而不用太过于关注细节,而对于接口,完全可以由程序的开发人员轻松搞定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我理解到概念架构的核心是:架构 = 组件 + 交互,也接触了许多新名词,组件:只需要关注高层组件;交互:高层组件间的关系,不应涉及接口的细节。

在以前我只知道有软件架构这个工作,而对于他的流程一无所知,本章学习之后我理解了概念架构的流程,即概念架构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1.初步设计

  该阶段可以基于关键功能,借助鲁棒图进行以发现职责为目的的初步设计,这一步并不总是需要,但是对于一个新项目来说,一定要重视此步骤。关于鲁棒图的介绍,可以参考本人的论文:鲁棒图

  2.高层分割

  高层分割实际上是对整个系统这个庞大的概念进行切分,可以切分为多个二级系统,或者直接切分为具体子系统。分层的手段有多种,可以按照逻辑 来分Layer,也可以按照物理来分Tier,还可以按照通用性来分,总之,它不是固定的,你可以选择一种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并存。

3.非功能需求

  非功能需求,只要记住一个词:质量!非功能需求往往是非常的笼统的,在第一阶段的时候,也强调过。总之,在概念架构阶段需要考虑到非功能需求的限制。其实,“质量”是贯穿整个架构阶段都要考虑的,而且要趁早,越早考虑越好。产品

 通过对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Conceptual Architecture阶段的学习,我基本理解了概念架构的流程,和流程中的一些东西初步设计、高能分割、非功能需求等但是对于鲁棒图、逻辑层等需要并不是很熟悉,需要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继续学习相关知识,一点一点的解开我的知识盲区,逐渐的增强自身实力

 

posted @ 2020-03-25 11:08  锦瑟流年3344  阅读(1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