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锐

  博客园 :: 首页 :: 博问 :: 闪存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
连载之8
原创:胖子刘(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二)自联结模式
自联结模式,也可以看作是“主从模式”的一种特殊情况(或者说是“变形”),它在一张表内实现了“一对多关系”,并且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实现“有限层”或者“无限层”的主从嵌套。
这种模式用得最多的情况就是实现“树形结构”数据的存储,比如各大网站上常见的细分类别、应用系统的组织结构、Web系统的菜单树等都能用到这种模式。
自联结模式有很多变体,且每种变体的优缺点同样鲜明。由于本连载的重点在于对跨行业通用数据库模型设计进行分析,所以对每种具体模式的细节方面的设计技巧不能作详细论述,请大家原谅。这里仅举两个例子说明:
 
1.       简单自联结
简单自联结,就是在一个表里设置当前类ID、父类ID,同时规定最顶层类的父类ID为一个固定值(比如0),在生成树的时候使用递归算法,记录的前后顺序通过“排序号”字段来确定。
图9
这个表用来存储菜单树很方便。首先会有一个主菜单,主菜单下有子菜单,子菜单下面又有孙菜单……菜单的数量不确定、层级不确定,用户可以在任意菜单下增加新的子菜单,或者删除某个子菜单及其下的所有孙菜单……这种设计方式很多人都会用到,短小精悍、维护方便、且完全满足用户需求,而且树的层次不限,扩展起来非常容易。这些都是它的优点。
它的缺点就是树结构的生成由于使用了递归算法,必然要对该表进行多次读取(读取的次数 = 表内的记录数 – 最深层级的记录数),多次读取就来了比较低的运行效率,当表里的记录很多的时候,这个缺点可以称得上是致命的。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种设计模式。
2.       扩展自联结
扩展自联结,与简单自联结的最大区别就是通过附加冗余字段来避免递归运算,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是一次读取就能生成整个树,一次提高树的生成效率。
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凡事都有两面性。
生成树的效率提高了,增删改表内记录的算法就会相应复杂,并且树的层数也变为有限的了。
所以在此类设计的时候,大家还是要认真分析业务需求,看看实际业务的重点在什么地方,然后再作具体设计。比如一些门户网站在首页显示产品类别是业务重点,那么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提高生成树的效率,采取扩展自联结模式;相反,一些基于Web的业务系统,要求对菜单树的增删改维护操作尽量简单,由于菜单的数目不多,所以菜单树的生成效率不是瓶颈,那么我们设计的时候就可以采取简单自联结模式。
关于附加冗余字段实现扩展自联结的方法很多,网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帖子,大家可以到Google上搜一下。
在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如下:
图10
这个设计与前面的设计最大的区别就是排序字段,前面的简单自联结用了一个整数型的字段来实现排序,这里用了一个Varchar20型的字段“层级代码”来实现大排序。这个字段的取值两位一组,代表一层,假定最深为5层,初始值为0000000000。
按照这样的设计,表内的数据记录可能就是这样的:
ID           TypeName           ParentID            TypeLevel
1             根类别               0                 000000
2             类别1                1                 010000
3             类别1.1              2                 010100
4             类别1.2              2                 010200
5             类别2                1                 020000
6             类别2.1              5                 020100
7             类别3                1                 030000
8             类别3.1              7                 030100
9             类别3.2              7                 030200
10            类别1.1.1            3                 010101
……
现在按TypeLevel字段进行排序,执行如下SQL语句:SELECT * FROM TMP_Type ORDER BY TypeLevel
列出记录集如下:
ID           TypeName           ParentID            TypeLevel
1             总类别               0                 000000
2             类别1                1                 010000
3             类别1.1              2                 010100
10            类别1.1.1            3                 010101
4             类别1.2              2                 010200
5             类别2                1                 020000
6             类别2.1              5                 020100
7             类别3                1                 030000
8             类别3.1              7                 030100
9             类别3.2              7                 030200
……
在控制显示类别的层次时,只要对“层级代码”字段中的数值进行判断,每2位一组,如大于0则向右移2个空格。

文章来源:http://blog.csdn.net/liu7537/archive/2006/04/13/661961.aspx
posted on 2006-06-17 18:08  凯锐  阅读(17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