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

对电影《八佰》的一小点看法

情人节当天晚上本来以为加班,没想到竟然准时下班,遂去看看《八佰》

八佰 在这几年的战争片论拍摄技术来说确实可以说是国内顶尖水平,无论是拍摄技巧,手法,抑或是整体画面的布局

还有演员的演技都是一直在线

真实历史

谢晋元率420人在四行仓库与日军厮杀4天,死伤38人,毙伤日军200余人。
4天后,谢晋元奉蒋介石命率部382人退入英租界,由英国人掩护撤出上海。
然而,英国人突然变卦,强行收缴了将士们的武器并将他们关在租界北部的一个战俘营里。
关押生活持续了近3年,期间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杀死。
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向英宣战并攻入了英租界,将剩余将士俘虏后罚为苦役。
至1945年抗战结束后,420人只剩不到150人

相对于真实的历史,管虎导演的《八佰》更富有“观赏性”

导演管虎在接受采访中谈到,之所以拍这部电影,是为了表达对从军的父亲和抗日英烈的崇敬。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一场孤军无援的“必败”之战,八百壮士的誓死坚守,不仅向国际展示了国人的勇气和尊严,更凝聚了当时溃散的民心。

然而在电影院看完这场电影之后,再仔细了解了当年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所有故事,我却宁愿八百壮士的故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我相信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谢晋元也一定会这么想。

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定会后悔当初他离开了四行仓库,而不是在里面战死。

感想

一个人有很多种死法。

但有的死可以很悲壮,有的死却只能说很屈辱。

有的死你可以自己掌握主动,有的死你却是被逼着一步步踏上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绝路。

如果命运给机会再来一次,谢晋元还会服从命令撤出四行仓库吗?

那么谢晋元为什么非要撤出四行仓库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蒋介石亲自下令让他退出四行仓库,让他撤到租界。

如果没有这个命令,谢晋元哪怕和手下士兵全部战死,也不会有后来这些悲惨遭遇啊。

他撤出四行仓库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再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初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的第3天时,曾给孙元良写过一封信说

窍职以牺牲的决心,谨遵钧座意旨,奋斗到底……成功成仁,计之熟矣……现职决心待任务完成,作壮烈牺牲!

他还与八百壮士预立遗嘱

余一枪一弹誓与敌周旋到底,流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当代价。

在被困租界4年之后,谢晋元临死之前,有没有再次想起这封信?如果他当时就战死在了四行仓库,那也是像大丈夫一样死得轰轰烈烈,英勇战死沙场,足以感慰国人,自己也死得其所。

无论如何,总好过这样像个囚犯一样困在租界4年,最终还被自己的手下刺杀。

可是,为什么谢晋元必须要撤出?蒋介石为什么一定要命令谢晋元撤出?

进而我们要问,为什么国军和日本人在上海打仗,旁边还有一大片租界,双方都不敢进入?

因为英国人给了蒋介石压力。而英国人的压力又来自日本人的压力。

前面咱们说了,日本人对于四行仓库的攻击始终缩手缩脚,就是因为四行仓库的南岸就是英美租界,日本人怕误伤租界里的英国人,加上四行仓库内部囤积了大量油料物质,万一引发爆炸也会殃及租界,所以日军不敢用重炮轰击。但是四行仓库抵抗4天之后,日军恼羞成怒,威胁英国人必须给个说法,否则将不惜代价攻破四行仓库。

所以英国人找蒋介石国民政府谈判,要求双方不能再打了。

在保证可以接收谢晋元部退到租界之后,蒋介石被迫答应英国人,于是下令谢晋元撤退。所以这场仗从一开始到最后,其实都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影响之下。

如果我们多想一点,我们就会多一份悲伤。

1930年代的中国啊,山河破碎,任列强蹂躏。

所以关于谢晋元这八佰壮士的结局,你每多了解一点细节,就更添一份悲伤啊。

最后

对于谢晋元八百壮士来说,他们作为个人无愧于国家,英勇抗敌,展现了民族之魂,

但是从历史的过程来看,八百壮士的四行仓库之战本身就是英美列强影响下的结果,而且八百壮士之后的结局非常惨烈,
被困租界4年,谢晋元惨遭自己曾经的部下刺杀,其他人也都被日军俘虏。

所以,如果管虎要拍《八佰》,不能只是一味渲染谢晋元八百壮士的英勇抗战。

如果你只拍八百壮士的悲壮,就等于是在美化当年腐朽无能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更要把蒋介石政府的无能拍出来,也要把后来谢晋元服从蒋介石命令,退出四行仓库进入租界被英国人缴械的历史事实拍出来,更要把谢晋元困守租界4年,最终被日本人收买的部下刺杀的悲惨下场拍出来。

这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电影。

posted @ 2020-11-17 14:44  .惊蛰  阅读(10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