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凯恩斯(Keynes)革命:乘数,流动性偏好,预期,动物精神

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希克斯、汉森 IS-LM 模型,莫迪利亚尼、弗里德曼消费理论,托宾、乔根森投资理论,托宾货币需求理论,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60 年代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争论:

  1. 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因为 IS 曲线非常陡峭;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发现事实上起作用的是货币政策。最终,人们接受了 IS 曲线没有那么陡峭的事实。
  2. 凯恩斯主义认为存在通胀与失业间的 trade-off,但是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认为长期中并不成立,现实正是如此。
  3.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相机抉择,该出手时就出手;弗里德曼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固定规则,以不变应万变。

理性预期批判:卢卡斯、萨金特、巴罗找到了凯恩斯主义在石油危机中表现出的漏洞。

  1. 卢卡斯批判:如果政策发生变化,人们会基于新的政策形成预期,其行为也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先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可能会对在新政策下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糟糕的指导。
  2.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可以预测到的货币变化不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不能预测到的货币变化才会影响产出。
  3. 最优控制与博弈论:如果经济活动主体是理性预期的,那么,政策通常是政策制定者和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博弈。

理性预期的整合:霍尔消费随机游走假说,费希尔、泰勒工资与价格的交错调整,用博弈论考虑政策。

真实经济周期(RBC)理论:(新古典主义的一种)经济体的产出通常处于潜在产出水平,因此所有经济波动都是源于潜在产出水平自身的变动,而不是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

新凯恩斯主义:以最大化行为和理性预期为基础构建严密可信的工资、价格黏性模型。阿克洛夫、曼昆菜单成本。

新经济增长理论:卢卡斯、罗默,决定技术进步的因素和分析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1. 从名义工资黏性推导: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工资上升,企业愿意雇用的劳动力下降,产出水平下降。但是不符合实际工资顺周期的事实。
  2. 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
  3. 从不完全信息推导:新古典,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4. 从价格黏性推导:新凯恩斯

不存在价格黏性的企业,物价水平越高,总收入水平越高,则定价越高 p_1=P+\alpha\left(Y-Y^*\right)(\alpha>0)

存在价格黏性的企业,根据对物价水平的预期定价 p_2=P^e

价格水平为两类定价的加权平均 P=sp_1+(1-s)p_2

解得 P=P^e+\frac{sa}{1-s}\left(Y-Y^*\right)s\ne1

总供给曲线↗是因为存在一部分价格黏性的企业。如果全部企业不存在价格黏性,则 s=1Y=Y^*

 

IS-LM

IS-LM 把平面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分。北:商品货币需求均不足;南:商品货币供不应求;西:商品供不应求,货币需求不足;东:商品需求不足,货币供不应求。

事前(ex ante)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预期通胀率;事后(ex post)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实际通胀率。在投资函数中,我们考虑的是实际利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我们考虑的是名义利率。

 

坦齐-奥利维拉效应

因为税基是根据过去的名义收入征收的,它们的实际价值将随通货膨胀而下降。

 

冲击—传导假说

凯恩斯学派,特别是新凯恩斯学派,强调经济体里存在的导致名义或实际价格刚性的非竞争性因素是理解经济波动机制的关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则发现,某些类型的冲击会使竞争性经济体发生经济波动,特别是,实际经济波动理论的倡导者强调劳动的跨期替代等是理解经济波动机制的关键。从现实看,强调非竞争性因素的凯恩斯理论似乎更能够得到实证分析的支持。

 

卡甘模型

货币需求函数 m_t-p_t=-\gamma\left(p_{t+1}-p_t\right),m,p 为货币量和价格水平的对数

价格水平取决于现期和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

p_t=\frac{1}{1+\gamma}\left[ m_t+\sum_{n=1}^{\infty}{\left(\frac{\gamma}{1+\gamma}\right)^nEm_{t+n}}\right]

 

新经济

经济体高速增长与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有利的供给冲击导致新经济。

 

丁伯根模型

T_1=\alpha_1I_1+\alpha_2I_2

T_2=\beta_1I_1+\beta_2I_2

丁伯根原则:要实现多少个政策目标,就必须要有多少个线性独立的政策工具。

不确定环境下 y=aP+\varepsilon,y 为目标,P 为工具。a 为乘数(乘法)不确定性,ε 为加法不确定性。当乘数具有不确定性时,旨在熨平经济波动的政策工具却能够使经济产生波动。加法不确定性不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确定性等价)。结论: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最优干预少于确定性环境下的。

posted @ 2018-11-04 15:17  敬业福  阅读(88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