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5-9)

供给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根据30年代的经济现实,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会使社会经济趋向充分就业均衡,不会把社会供求自动调节到完全一致,而必须经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运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和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被打破,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试图利用需求管理手段来大力刺激宏观经济,甚至通过把名义利率提高到20%以上来试图压制通胀,但结果却是仅对于滞胀中的“胀”来说发挥了一些作用,而对“滞”的解决却毫无贡献。西方经济学界开始寻求替代凯恩斯主义的新理论,供给学派经济学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应运而生的。

1981年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声明与过去美国政府以需求学派为指导思想的政策相决裂,改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采取了大幅度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政府干预及赤字压力,并主导了1981年和1986年两次重要减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说,作为一个经济学流派,西方供给学派滥觞于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进而发展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供给学派注重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以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罗伯茨的“相对价格理论”来阐释。税率越高,工作报酬就越低,闲暇的相对价格就越小,那么,高税率自然就会鼓励闲暇,打击人们工作积极性。同样,税率越高,消费的相对价格就越小,储蓄(投资)的报酬就越低,高税率自然就会鼓励消费,打击人们投资的积极性。除了妨碍工作与投资的积极性,供给学派还认为,高税率会鼓励地下经济、逃税避税,以及资本外逃、人才外流。

相对价格理论是对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否定。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开支在需求方面起作用的,而供给学派认为,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相对价格进而改变对生产的刺激,在供给方面起作用的。凯恩斯强调平均税率,因为税收是通过改变可支配收入进而改变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供给学派强调边际税率,因为税收是通过改变对工作、储蓄、投资和承担风险的刺激来影响经济的。

但是除了供给学派强调的替代效应,减税也有收入效应,使得减税后人们不再想增加工作。并且,人们的储蓄往往有预定的目标,不受税率影响,因而减税反而会刺激消费的增加,进一步加剧通胀。

实际上,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实施不久,美国经济就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特别是联邦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导致高利率和美元高汇价,又使对外贸易连年出现创纪录赤字。所以几年来除了几位倡导者仍在宣扬供给学派获得巨大胜利外,信仰和赞赏的已日趋减少。

总供给曲线为何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1. 从产出对价格的影响看
    产出较低时,使用的要素少,但要素的效率髙,因此生产成本低,产品的价格低;但増加生产,要素使用量增加,不可避免地投入一些效率低的要素,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的价格上升。
  2. 从价格对产出的影响看
    1. 黏性价格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增加了真实工资,这引起企业减少雇用工人并减少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工资来不及根据物价做出修改,于是工人的劳动不值那么多钱,只好裁员、减少生产了,不然亏本)。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的水平,这就抑制了它们的销售,并引起它们削减生产(价格来不及修改,太贵了导致卖不出去,只好少生产)。
    2. 错觉理论:未预期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供给者认为自己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引起生产减少(卖家觉得自己的价格变低了,只好少生产,不然太亏了)。这种“错觉”来自于工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迟缓,或者有关价格变动的信息不完全。
    3. 总结:就是一个涨工资是真的,一个是假的。
  3. 价格黏性的原因
    1. 协调问题。竞争性企业之间无法联合起来抬高价格,而宁愿保持价格不变。
    2. 效率工资。解释了实际工资黏性而无法解释名义工资黏性。
    3. 菜单成本、合同与长期关系。
    4. 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总供给曲线背后

  1.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胀率(价格水平变化率)
    奥肯提出的痛苦指数 = 失业率 + 通胀率
  2. 奥肯定律:失业率变化量与 GDP 变化率(均相对于潜在水平)
  3. 总供给曲线:价格水平与产出
    牺牲率 = 产出变化量 ÷ 通胀率变化量 

 

 

理性预期

关于课后题中提到的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riginal 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and the one built on rational expectations,正文写得就像懒女人的裹脚布一样,绕了那么多圈扯得那么远,什么“考虑了失误的作用(allowing the idea of mistakes)”啦,什么“也许一般人的合理猜想没有八个百分点那么高,只有四个百分点”啦,什么“群众们不会犯低级错误的经济模型才是好模型(a good economics model should not rely on the public's making easily avoidable mistakes)”啦,什么“你看数据啊,‘货币政策要够 surprise 才有效’的观点不知道错到哪里去了”啦,什么“都是黏性价格的锅”啦……

上一段还说“expectations-augmented 菲利普斯曲线有个大 bug !如果我们能自由改变我们对通胀的预期,那我们快速调整我们的预期让它等于方程预测的结果就能使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了,但这就意味着短期内 AS 也是竖直的呀?”(等于方程预测的结果是什么鬼咯!)

If people learn to use equation (4) to predict inflation, then expected inflation (on the right-hand side) should be set to whatever they forecast for actual inflation (on the left-hand side). But equation (4) says that if actual and expected inflation are equal, then unemployment must be at the natural rate!

下一段又说“如果我们是根据可获得的信息来预测的,那么我们所使用的预期通胀率就应该等于模型预测的通胀率”。什么鬼咯!

So long as we are making predic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then the values we use for πe should be the same as the values the model predicts for π.

到这里他还没说 the original 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是什么意思,the one built on rational expectations 又是什么意思。直到最后一段,才说前者可以看作是:预期通胀率是根据历史经验得到的。我勒个去!这不就是 adaptive expectations 嘛!早说啊!可是你跟我扯了那么长一段裹脚布是想干嘛?让我用它上吊自尽吗?他继续说,后者的预期通胀率是根据市场可获得的信息上下浮动的。最后,作者深井冰地总结道:理性预期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的上移是很即时的(instantaneous),而“传统”的模型这种上移是渐进的(gradual)。喵喵喵?刚才你不是还嫌 expectations-augmented 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得太快以至于把 AS 掰竖了吗!!!

综上所述,这本书不知所云,看了十遍都没看明白作者想干嘛!以后要是再看这一节,我就把这本书撕了!!!这里附上一个 PPT,较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 adaptive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The Phillips Curve,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Lucas Critique

 

其他一些点

  • 关于效率工资与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

  • 企业不能完美监督工人的努力程度,工人决定是努力工作还是偷懒,偷懒的工人有被发现的可能,一旦被发现,就要受到解雇的惩罚。解雇的威胁为工人不偷懒提供了激励。
    市场均衡条件下,如果不存在失业,工人偷懒就不会有任何损失,那么所有的工人都会偷懒,因此每个企业为了杜绝偷懒,就会提高本企业的工资。当所有的企业都提高工资,平均工资水平就会上升,就业率随之下降。失业(使被解雇的工人面临损失)就成为了一个惩罚工人的手段。失业工人即使愿意在较低工资水平工作,也不可能得到工作机会,因为如果企业以较低工资雇佣他们,这些工人一定会偷懒。

  • 内部人在工资决定上有着重要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对企业来说替换已经就业的内部人和雇佣外部人就业要花费昂贵的替代成本,二是工会代表已经就业的内部人与雇主进行谈判和签定劳动合同时是不考虑外部人利益的,工会只代表内部人的要求。在这两个前提下,企业要雇佣外部人来替代内部人起码存在三个方面的成本。
    第一,企业解除合同需要支付给内部人补偿工资,在外部人当中寻找合适的替代者需要支付搜寻成本和考核成本,由于“内部人”在“干中学”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企业要使外部人和内部人一样有效率还必须支付大量的培训成本;
    第二,企业解雇内部人和外部人的进入决策会引起内部人的强烈不满,内部人之间会团结起来采取一些联合行动降低外部人的劳动效率,最终迫使企业对外部人支付的工资远远低于内部人的工资和福利水平。这不仅会损害外部人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内外部人群两种不同的劳动效率;
    最后,由于企业会形成对内部人可能产生敌视态度及其后果的预期,因此他们如果想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需雇佣外部人时,就不得不对外部人提出不同于内部人的工资。
    总之,由于内部人利用已经就业的优势,与外部人不是处于同等的竞争地位,因此他们就可以与企业展开讨价还价,然后使那些愿意接受比内部人更低工资水平的外部人不能被企业所雇佣。

  • 不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造成财富再分配。例如,养老金调整具有黏性,所以收入从老年人重新分配给年轻人。

  • 失业回滞是指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产出波动对就业具有非对称影响:在衰退阶段,产出下降会以较大的力度传导到就业市场,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但在经济回复阶段,产出回升不一定会立即带动就业回升,不仅传导时滞更长,力度较之于衰退周期也要弱很多。所以一旦经济回落,它所引发的失业问题很难在经济回升阶段得到彻底铲除,类似于物理学的磁滞现象,失业率冲击信号具有永久的记忆功能,由此导致自然失业率具有长期向上漂移的趋势。
posted @ 2018-11-04 14:21  敬业福  阅读(4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