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与材料、能源一样,都是社会的基础资源。
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同学在对通信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创立了信息理论。
此后,人们对信息的研究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信息论。至今,信息论已发展成为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与控制论和系统论并称为现代科学的“三论”。
信息论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为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1bit的信息量,在变异度为2的最简单情况下,就是能消除非此即彼的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息量。
这里的“变异度”是指事物的变化状态空间为2,例如,大和小,高和低,快和慢等。
信息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反映的对象则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因此,信息可分为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主观信息必然要转化为客观信息,例如,决策和计划等主观信息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信息具有客观性。我们拿学知识举例,知识也是一种信息,反映的客观存在的规律,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转化为每个人今后的人生选择、每个转折点都不一样。
普遍性。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
无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自然也是无限的。无限性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无限的事物产生无限的信息,即信息的总量是无限的;二是每个具体事物或有限个事物的集合所能产生的信息也可以是无限的。
动态性。信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温故而知新。
相对性。不同的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可能是不同的。就比如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学霸正确理解了100%,融会贯通还能举一反三,普通学生理解50%,学渣理解10%,部分还是错误的理解。
依附性。信息的依附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信息必然由客观事物所产生,不存在无源的信息;另一方面,任何信息都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物质的承担着,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换或转换,使其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扩散。
层次性。客观世界是分层次的,反映它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
系统性。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因此,可以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信息系统。
转化性。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但有效地实用信息,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能量。
由于获取信息满足了人们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因此信息具有价值,而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属性,包括:***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确程度。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
及时性。指获取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前面说到,信息其实是一种资源。因此,信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物质、能源一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有哪些具体的作用:
1、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依据。
2、为我们改造世界提供指导。
3、为有序的建立提供保证。
4、为资源开发提供条件。
5、为知识生产提供材料
信息技术是为了解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处理、计算、转换、表现等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因此,信息的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如QQ消息的发送方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收者,如QQ消息的接收方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编码器:使信源输出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
译码器:把从信道上送来的信号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
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信道中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