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案例精解——存储、Oracle数据库、集群、性能优化、系统管理、网络配置
Linux系统案例精解——存储、Oracle数据库、集群、性能优化、系统管理、网络配置
1 Linux安装与启动
1.1 Linux本地安装
1.1.1 从光盘安装Linux
1.1.2 从硬盘安装Linux
1.1.3 从网络安装Linux
1.2 配置Linux网络安装服务器
1.3 引导管理程序与系统修复
1.3.1 GRUB启动管理程序
1.3.2 GRUB应用
1.3.3 Linux救援模式
2 常用命令简介
2.1 显示目录和文件
2.1.1 ls命令
2.1.2 dir命令
2.2 修改权限和所有者
2.2.1 chmod命令
2.2.2 chown命令
2.2.3 chgrp命令
2.3 创建和删除目录
2.3.1 mkdir命令
2.3.2 rmdir命令
2.4 创建和删除文件
2.4.1 touch命令
2.4.2 rm命令
2.5 重命名和移动
2.6 复制命令
2.6.1 cp命令
2.6.2 scp命令
2.7 显示文件内容
2.7.1 cat命令
2.7.2 less命令
2.7.3 tail命令
2.8 查找命令
2.8.1 find命令
2.8.2 locate命令
2.8.3 whereis命令
2.8.4 which命令
2.9 过滤命令
2.10 关机和重启计算机
2.10.1 shutdown命令
2.10.2 init命令
2.10.3 reboot命令
2.10.4 halt命令
2.11 压缩和打包命令
2.11.1 tar命令
2.11.2 gzip命令
2.11.3 bzip2命令
2.12 用户操作命令
2.12.1 su命令
2.12.2 sudo命令
2.12.3 passwd命令
2.13 改变目录和查看当前目录
2.13.1 cd命令
2.13.2 pwd命令
2.14 文件链接命令
2.15 帮助命令
2.15.1 man命令
2.15.2 info命令
2.15.3 --help参数
2.16 其他命令
2.16.1 who命令
2.16.2 last命令
2.16.3 free命令
2.16.4 kill命令
3 Linux编辑器
3.1 Linux编辑器介绍
3.2 vim编辑器
3.2.1 打开文件
3.2.2 读文件
3.2.3 编辑文件
3.2.4 存盘和退出
3.2.5 查找和替换命令
3.2.6 设置vim环境
3.3 vim编辑器的高级功能
3.3.1 文本内容的局部选择与操作
3.3.2 编辑多个文档
3.3.3 多窗口功能
3.3.4 插入补全
3.3.5 打开目录
3.3.6 折叠隐藏文本
3.3.7 设置环境文件
3.3.8 文件恢复功能
4 用户管理
4.1 用户和工作组概述
4.2 创建用户和工作组
4.2.1 创建用户
4.2.2 创建工作组
4.3 管理用户和工作组
4.3.1 用户管理命令
4.3.2 用户管理文件
4.3.3 工作组群管理命令
4.3.4 工作组群管理文件
4.3.5 用户和工作组规则文件
4.4 深化用户管理
4.4.1 手工创建用户
4.4.2 手工删除用户
4.4.3 批量创建用户
5 Linux软件安装
5.1 引言
5.2 rpm包管理系统
5.2.1 管理rpm包
5.2.2 管理rpm源码包
5.3 使用yum在线安装或升级rpm包
5.4 通过脚本安装软件包
5.5 通过源代码安装软件
5.6 deb包的安装与apt在线升级
5.7 直接解压安装
6 Linux计划任务
6.1 at命令
6.1.1 at功能介绍
6.1.2 at使用示例
6.2 cron服务
6.2.1 cron功能介绍
6.2.2 cron使用示例
6.3 自动运行配置文件
6.3.1 自动运行程序
6.3.2 实现自动运行配置文件
7 Linux系统远程管理务
7.1 Telnet服务管理
7.1.1 Telnet简介
7.1.2 Telnet基本配置
7.1.3 Telnet服务限制
7.1.4 允许root用户登录
7.2 SSH服务管
7.2.1 SSH简介
7.2.2 SSH基本配置
7.2.3 使用sftp
7.2.4 SSH服务限制p
7.2.5 使用PuTTY管理Linux服务器
7.3 VNC服务管理
7.3.1 VNC简介
7.3.2 VNC基本配置
7.3.3 以图形界面登录VN
7.3.4 使用SSH和VNC共同进行远程管理
7.4 Webmin软件管理理
7.4.1 Webmin简介
7.4.2 Webmin基本使用
7.4.3 Webmin管理模块功能
8 定制Linux内核
8.1 Linux内核组件介绍
8.2 /boot目录下文件介绍
8.2.1 vmlinuz内核文件
8.2.2 initrd.img映像文件
8.2.3 Linux内核模块配置文件
8.2.4 Linux内核符号列表文件
8.2.5 Linux内核参数配置文件
8.3 内核操作命令
8.3.1 lsmod命令
8.3.2 modprobe命令
8.3.3 insmod命令
8.3.4 rmmod命令
8.3.5 depmod命令
8.3.6 modinfo命令
8.4 编译内核前的准备工作
8.4.1 内核升级所需依赖包
8.4.2 下载Linux 2.6内核源码文件
8.4.3 解包解压缩Linux内核文件
8.4.4 内核编译步骤
8.4.5 内核补丁编译步骤
8.5 配置内核选项
8.5.1 通过字符方式配置内核选项
8.5.2 通过菜单方式配置内核选项
8.5.3 通过QT图形方式配置内核选项
8.5.4 通过GTK图形方式配置内核选项
8.6 配置磁盘选项
8.6.1 IDE硬盘及光驱选项配置
8.6.2 SATA硬盘选项配置
8.6.3 LVM&RAID选项配置
8.6.4 USB移动硬盘及光驱选项配置
8.7 配置CPU及电源选项
8.7.1 CPU类型选项配置
8.7.2 内存选项配置
8.7.3 电源选项配置
8.8 网络选项及网络设备配置
8.8.1 网络功能选项配置
8.8.2 网络设备驱动配置
8.8.3 ISDN网络设备配置
8.8.4 IrDA网络协议和选项支持
8.8.5 蓝牙网络设备配置
8.9 设备驱动配置
8.9.1 多媒体设备驱动配置
8.9.2 声卡设备驱动配置
8.9.3 显卡设备驱动配置
8.10 文件系统选项配置
8.10.1 EXT2/3/4文件系统选项配置
8.10.2 Reiserfs/JFS/XFS文件系统选项配置
8.10.3 Cluster文件系统选项配置
8.10.4 网络文件系统选项配置
8.10.5 光驱/FAT/NTFS文件系统选项配置
8.10.6 磁盘配额及分区类型选项配置
8.11 Linux内核安全及虚拟化选项配置
8.11.1 内核安全选项配置
8.11.2 内核虚拟化选项配置
8.12 基于Linux 2.6内核的升级方法
8.12.1 下载及解包解压缩内核源码
8.12.2 配置内核选项
8.12.3 编译内核选项
8.12.4 修改启动管理器的配置文件
8.12.5 测试新内核
9 磁盘管理、RAID与LVM
9.1 创建文件系统
9.1.1 磁盘分区
9.1.2 格式化
9.1.3 挂载文件系统
9.2 Linux的软RAID管理
9.2.1 RAID概念、分类及优缺点
9.2.2 RAID配置实例
9.3 LVM配置与管理
9.3.1 LVM概述
9.3.2 LVM的创建和扩容
9.3.3 LVM的快照保护及恢复
9.4 RAID、LVM及磁盘配额应用实例
10 Linux连接磁盘阵列的配置
10.1 存储技术概述
10.1.1 磁盘阵列分类
10.1.2 DAS直连附加存储
10.1.3 NAS网络附加存储
10.1.4 SAN存储区域网络
10.1.5 SAN网络分类
10.1.6 NAS和SAN比较
10.2 主机与磁盘阵列的连接方式
10.2.1 通过FC接口连接
10.2.2 通过SAS接口连接
10.2.3 通过iSCSI接口连接
10.2.4 通过SCSI接口连接
10.3 安装HBA卡驱动
10.3.1 查看Linux系统支持光纤驱动模块
10.3.2 配置Linux系统以实现开机激活FC光纤驱动模块
10.4 Linux与FC-SAN磁盘阵列的连接
10.4.1 登录磁盘阵列
10.4.2 配置磁盘阵列
10.4.3 配置主机服务器
10.5 Linux与IP-SAN磁盘阵列的连接
10.5.1 iSCSI概述
10.5.2 iSCSI存储的安装
10.5.3 iSCSI存储的配置文件
10.5.4 配置iSCSI存储
10.5.5 安装iSCSI客户端
10.5.6 iSCSI客户端配置文件
10.5.7 连接iSCSI存储
11 Oracle在Linux下的安装配置
11.1 Oracle基本概念
11.2 Oracle在Linux下的安装
11.2.1 系统级别准备工作
11.2.2 Oracle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1.2.3 下载并解压Oracle安装包
11.2.4 安装Oracle 11g数据库系统
11.2.5 设置开机自动启动Oracle
11.3 创建文件系统存储数据库
11.3.1 连接磁盘阵列
11.3.2 创建数据库
11.3.3 测试Oracle数据库系统
11.4 创建ASM数据库
11.4.1 配置磁盘阵列分区
11.4.2 安装oracleasm软件包
11.4.3 创建ASM设备
11.4.4 创建基于ASM存储的数据库
11.4.5 启动Oracle数据库
11.5 安装Oracle RAC并行数据库
11.5.1 配置RAC实验拓扑图
11.5.2 配置RAC实验关系表
11.5.3 配置RAC前的准备工作
11.5.4 设置共享磁盘阵列
11.5.5 创建仲裁盘和ASM设备
11.5.6 创建用户及工作目录
11.5.7 安装CRS集群服务
11.5.8 安装RAC集群数据库
12 Linux集群服务的安装部署
12.1 集群的优势及分类
12.2 集群系统规划
12.3 网卡绑定
12.3.1 配置前的准备
12.3.2 网卡绑定配置
12.3.3 网卡绑定效果测试
12.4 磁盘多路径绑定
12.4.1 配置前的准备
12.4.2 磁盘多路径绑定配置
12.4.3 磁盘多路径绑定效果测试
12.5 I/O屏障技术
12.6 高可用集群
12.6.1 高可用集群原理
12.6.2 红帽集群套件RHCS的工作原理
12.6.3 RHCS+Oracle配置实战图解
12.7 负载均衡集群
12.7.1 红帽LVS负载均衡集群原理
12.7.2 红帽LVS安装及配置
13 Linux性能分析与优化
13.1 影响性能的因素
13.1.1 Linux系统架构
13.1.2 硬盘I/O对性能的影响
13.1.3 CPU及进程处理对性能的影响
13.1.4 内存对性能的影响
13.1.5 进程间通信对性能的影响
13.1.6 网络对性能的影响
13.2 性能分析工具
13.2.1 性能数据收集命令
13.2.2 图形化数据的生成
13.3 性能优化
13.3.1 CPU进程处理性能优化
13.3.2 内存性能优化
13.3.3 硬盘I/O性能优化
13.3.4 网络性能优化
13.3.5 应用层优化思路描述
14 Linux系统日志管理
14.1 日志分类
14.1.1 连接时间日志
14.1.2 进程统计日志
14.1.3 系统和服务日志
14.2 日志服务
14.2.1 Linux日志服务介绍
14.2.2 /etc/syslog.conf配置文件
14.2.3 /etc/sysconfig/syslog配置文件
14.2.4 配置日志服务器
14.3 日志转储服务
14.3.1 /etc/logrotate.conf配置文件
14.3.2 日志转储案例
14.3.3 自定义日志转储案例
14.4 常用系统日志分析
14.4.1 系统消息日志分析
14.4.2 系统安全日志分析
14.4.3 系统引导日志分析
14.4.4 硬件检测日志分析
14.4.5 计划任务日志分析
14.4.6 X-window日志分析
14.5 常用服务日志分析
14.5.1 Web网站日志分析
14.5.2 邮件系统日志分析
14.5.3 代理服务器日志分析
14.5.4 文件服务器日志分析
14.5.5 FTP服务器日志分析
14.6 日志分析工具
14.6.1 AWStats日志分析工具
14.6.2 Webalizer日志分析工具
14.6.3 SARG日志分析软件
15 Linux系统安全管理
15.1 系统安全概述
15.1.1 操作系统安全
15.1.2 网络安全
15.1.3 人员及设备安全管理
15.1.4 综合管理规范
15.2 Linux系统账号安全
15.2.1 系统账号管理基础
15.2.2 PAM可插拔验证模块
15.3 Linux文件系统权限安全
15.3.1 Linux文件系统权限管理基础
15.3.2 SUID/SGID特殊权限管理
15.3.3 Linux文件系统ACL高级权限控制
15.4 应用软件安全
15.4.1 sudo权限
15.4.2 RPM安全验证
15.4.3 及时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
15.5 Linux网络安全防护
15.5.1 Linux内核防火墙的包过滤机制
15.5.2 Iptables端口过滤实例
15.5.3 常见网络攻击预防
16 NAS&SAN设备的安装与配置
16.1 Openfiler功能介绍
16.2 安装Openfiler
16.3 配置Openfiler
16.3.1 登录Openfiler系统
16.3.2 Openfiler系统状态信息
16.3.3 Openfiler系统配置菜单
16.3.4 Openfiler卷管理配置菜单
16.3.5 Openfiler磁盘配额配置菜单
16.3.6 Openfiler共享配置菜单
16.3.7 Openfiler服务管理配置菜单
16.3.8 Openfiler用户账号管理菜单
16.4 Openfiler配置实例
16.4.1 配置iSCSI存储分区
16.4.2 配置LUN快照功能
思维导图
防止博客图床图片失效,防止图片源站外链:
http://www.processon.com/chart_image/5e5b3676e4b0d4dc8776d1c3.png)
思维导图在线编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