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父子类加载顺序
转自:https://yq.aliyun.com/articles/653204?utm_content=m_1000018740
先上桌结论:
父类静态属性(成员变量) > 父类静态代码块 > 子类静态属性 > 子类静态代码块 > 父类非静态属性 >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 父类构造器 > 子类非静态属性 > 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 子类构造器
这么长怎么记呀?!
这里帮大家小结几个特点:
- 静态属性和代码块,当且仅当该类在程序中第一次被 new 或者第一次被类加载器调用时才会触发(不考虑永久代的回收)。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类优先于对象 加载/new,即 静态优先于非静态。
- 属性(成员变量)优先于构造方法,可以这么理解,加载这整个类,需要先知道类具有哪些属性,并且这些属性初始化完毕之后,这个类的对象才算是完整的。另外,非静态代码块其实就是对象 new 的准备工作之一,算是一个不接受任何外来参数的构造方法。因此,属性 > 非静态代码块 > 构造方法。
- 有趣的是,静态部分(前4个)是父类 > 子类,而 非静态部分(后6个)也是父类 > 子类。
- 另外容易忽略的是,非静态代码块在每次 new 对象时都会运行,可以理解:非静态代码块是正式构造方法前的准备工作(非静态代码块 > 构造方法)。
测试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class A { static Hi hi = new Hi( "A" ); Hi hi2 = new Hi( "A2" ); static { System. out .println( "A static" ); } { System. out .println( "AAA" ); } public A() { System. out .println( "A init" ); } } static class B extends A { static Hi hi = new Hi( "B" ); Hi hi2 = new Hi( "B2" ); static { System. out .println( "B static" ); } { System. out .println( "BBB" ); } public B() { System. out .println( "B init" ); } } static class Hi { public Hi(String str) { System. out .println( "Hi " + str);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 out .println( "初次 new B:" ); B b = new B(); System. out .println(); System. out .println( "第二次 new B:" ); b = new B(); } } |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凌霞软件回馈社区,博客园 & 1Panel & Halo 联合会员上线
【推荐】抖音旗下AI助手豆包,你的智能百科全书,全免费不限次数
【推荐】博客园社区专享云产品让利特惠,阿里云新客6.5折上折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