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微信开源C/C++ RPC框架PhxRPC
转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MyNTU2Mw==&mid=2247483734&idx=1&sn=da364812eca086532f58bbdfaa4b4fd2&scene=0#wechat_redirect
PhxRPC是微信后台团队推出的一个非常简洁小巧的RPC框架,编译生成的库只有450K。
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tencent-wechat/phxrpc
点击阅读原文可自动跳转到github地址
总览
-
使用Protobuf作为IDL用于描述RPC接口以及通信数据结构。
-
基于Protobuf文件自动生成Client以及Server接口,用于Client的构建,以及Server的实现。
-
半同步半异步模式,采用独立多IO线程,通过Epoll管理请求的接入以及读写,工作线程采用固定线程池。IO线程与工作线程通过内存队列进行交互。
-
提供完善的过载保护,无需配置阀值,支持动态自适应拒绝请求。
-
提供简易的Client/Server配置读入方式。
-
基于lambda函数实现并发访问Server,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Google提出的 Backup Requests 模式。
局限
-
不支持多进程模式。
性能
使用Sample目录下的Search RPC C/S进行Echo RPC调用的压测,相当于Worker空转情况。
运行环境
CPU:24 x Intel(R) Xeon(R) CPU E5-2620 v3 @ 2.40GHz
内存:32 GB
网卡:千兆网卡
Client/Server机器之间PING值: 0.05ms
请求写入并发:1000个线程
业务数据大小:除去HTTP协议部分20b
Worker线程数:20
性能测试结果(qps)
短连接
ucontext类型/IO线程 | 1 | 3 | 8 | 20 |
---|---|---|---|---|
system | 4.1w | 8.5w | 9w | 9.2w |
boost | 4.5w | 9.5w | 9.5w | 9.5w |
长连接
ucontext类型/IO线程 | 1 | 3 | 8 | 20 |
---|---|---|---|---|
system | 5.5w | 16w | 36w | 50w |
boost | 6.2w | 17.5w | 41w | 50w |
如何使用
编写proto文件
下面是sample目录下的proto文件样例。
生成代码
(PhxRPC根目录)/codegen/phxrpc_pb2server -I (PhxRPC根目录) -I (Protobuf include目录) -f (proto文件路径) -d (生成代码放置路径)
#sample
../codegen/phxrpc_pb2server -I ../ -I ../third_party/protobuf/include -f search.proto -d .
调用完工具后,在生成代码放置目录下执行make,即可生成全部的RPC相关代码。
选择是否启用boost优化
打开生成代码放置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
#choose to use boost for network
#LDFLAGS := $(PLUGIN_BOOST_LDFLAGS) $(LDFLAGS)
可以看到以上两行,取消注释掉第二行,重新make clean, make即可开启boost对PhxRPC的优化。开启前记得编译好PhxRPC的boost插件。
补充自己的代码
Server(xxx_service_impl.cpp)
Client (xxx_client.cpp)
Client并发调用样例
uthread_begin
, uthread_end
, uthread_s
, uthread_t
这几个关键字是PhxRPC自定义的宏,分别表示协程的准备,结束,协程调度器以及协程的创建。
上面的代码实现了Google提出的 Backup Requests 模式。实现的功能是分别对两个Server同时发起Echo调用,当有一个Server响应的时候,则整个函数结束。在这段代码里面,我们提供了一种异步IO的同步写法,并给予了一些方便使用的宏定义。首先使用uthread_begin
进行准备,然后使用uthread_t
以lambda的形式创建一个协程,而在任意一个协程里面都可使用我们PhxRPC生成的Client API进行RPC调用,并可使用uthread_s
随时结束所有RPC调用。最后的uthread_end
真正通过协程调度发起这些lambda内的RPC调用,并等待结束。
当然你可以借用这4个宏定义,以同步代码的写法,进行更自定义的并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