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解读
Motivation:
- 靠attention机制,不使用rnn和cnn,并行度高
- 通过attention,抓长距离依赖关系比rnn强
创新点:
- 通过self-attention,自己和自己做attention,使得每个词都有全局的语义信息(长依赖
- 由于 Self-Attention 是每个词和所有词都要计算 Attention,所以不管他们中间有多长距离,最大的路径长度也都只是 1。可以捕获长距离依赖关系
- 提出multi-head attention,可以看成attention的ensemble版本,不同head学习不同的子空间语义。
attention表示成k、q、v的方式:
传统的attention(sequence2sequence问题):
上下文context表示成如下的方式(h的加权平均):
那么权重alpha(attention weight)可表示成Q和K的乘积,小h即V(下图中很清楚的看出,Q是大H,K和V是小h):
上述可以做个变种,就是K和V不相等,但需要一一对应,例如:
- V=h+x_embedding
- Q = H
- k=h
乘法VS加法attention
加法注意力:
还是以传统的RNN的seq2seq问题为例子,加性注意力是最经典的注意力机制,它使用了有一个隐藏层的前馈网络(全连接)来计算注意力分配:
乘法注意力:
就是常见的用乘法来计算attention score:
乘法注意力不用使用一个全连接层,所以空间复杂度占优;另外由于乘法可以使用优化的矩阵乘法运算,所以计算上也一般占优。
论文中的乘法注意力除了一个scale factor:
论文中指出当dk比较小的时候,乘法注意力和加法注意力效果差不多;但当d_k比较大的时候,如果不使用scale factor,则加法注意力要好一些,因为乘法结果会比较大,容易进入softmax函数的“饱和区”,梯度较小。
self-attention
以一般的RNN的S2S为例子,一般的attention的Q来自Decoder(如下图中的大H),K和V来自Encoder(如下图中的小h)。self-attention就是attention的K、Q、V都来自encoder或者decoder,使得每个位置的表示都具有全局的语义信息,有利于建立长依赖关系。
Layer normalization(LN)
batch normalization是对一个每一个节点,针对一个batch,做一次normalization,即纵向的normalization:
layer normalization(LN),是对一个样本,同一个层网络的所有神经元做normalization,不涉及到batch的概念,即横向normalization:
BN适用于不同mini batch数据分布差异不大的情况,而且BN需要开辟变量存每个节点的均值和方差,空间消耗略大;而且 BN适用于有mini_batch的场景。
LN只需要一个样本就可以做normalization,可以避免 BN 中受 mini-batch 数据分布影响的问题,也不需要开辟空间存每个节点的均值和方差。
但是,BN 的转换是针对单个神经元可训练的——不同神经元的输入经过再平移和再缩放后分布在不同的区间,而 LN 对于一整层的神经元训练得到同一个转换——所有的输入都在同一个区间范围内。如果不同输入特征不属于相似的类别(比如颜色和大小,scale不一样),那么 LN 的处理可能会降低模型的表达能力。
encoder:
- 输入:和conv s2s类似,词向量加上了positional embedding,即给位置1,2,3,4...n等编码(也用一个embedding表示)。然后在编码的时候可以使用正弦和余弦函数,使得位置编码具有周期性,并且有很好的表示相对位置的关系的特性(对于任意的偏移量k,PE[pos+k]可以由PE[pos]表示):
- 输入的序列长度是n,embedding维度是d,所以输入是n*d的矩阵
- N=6,6个重复一样的结构,由两个子层组成:
- 子层1:
-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 残余连接和LN:
- Output = LN (x+sublayer(x))
- 子层2:
- Position-wise fc层(跟卷积很像)
- 对n*d的矩阵的每一行进行操作(相当于把矩阵每一行铺平,接一个FC),同一层的不同行FC层用一样的参数,不同层用不同的参数(对于全连接的节点数目,先从512变大为2048,再缩小为512),这里的max表示使用relu激活函数:
- 整个encoder的输出也是n*d的矩阵
decoder:
•输入:假设已经翻译出k个词,向量维度还是d
•同样使用N=6个重复的层,依然使用残余连接和LN
•3个子层,比encoder多一个attention层,是Decoder端去attend encoder端的信息的层:
- Sub-L1:
self-attention,同encoder,但要Mask掉未来的信息,得到k*d的矩阵
- Sub-L2:和encoder做attention的层,输出k*d的矩阵
- Sub-L3:全连接层,输出k*d的矩阵,用第k行去预测输出y
mutli-head attention:
MultiHead可以看成是一种ensemble方式,获取不同子空间的语义:
获取每个子任务的Q、K、V:
- 通过全连接进行线性变换映射成多个Q、K、V,线性映射得到的结果维度可以不变、也可以减少(类似降维)
- 或者通过Split对Q、K、V进行划分(分段)
如果采用线性映射的方式,使得维度降低;或者通过split的方式使得维度降低,那么多个head做attention合并起来的复杂度和原来一个head做attention的复杂度不会差多少,而且多个head之间做attention可以并行。
总结
本文提出用attention做翻译,不用RNN和CNN,attention计算快,并行度高,而且任何两个词的距离都是1,抓长距离依赖擅长。但是如果要堆那么多层的话,其实也不见得快到哪里去。
另外,说一些我的经验,不一定放诸四海皆准,仅供参考(我是在语义匹配里的任务的经验,不是翻译):
- positional encoding一般可以加快收敛,但是对提升效果一般作用微小
- multi-head attention在emb较小时,例如128,一般无效果。但是像原文中的512就可能有用。但是对工业界的系统,emb开不到512,内存没那么大。
- attention和gru一起用,效果会有提升,在匹配任务里,attention替换不了gru,但是attention计算快。
参考文献:
https://arxiv.org/abs/1706.03762
https://arxiv.org/pdf/1711.0213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