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更难就业季”暴露出啥隐情?

  如果说,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那么2014年将成为去年之后的"更难就业季"。据最新资料显示,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27万。难怪一些今年即将毕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对此忧心忡忡,倒霉自己碰巧赶上了这个"最难就业"的时代。

面对2014年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专家们在承认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确是今年政府面临重大挑战之外,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今年国家主动下调经济增速,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岗位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应届大学生规模预计达72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毕业大学生数量屡创新高,就业难问题自然会日趋凸显。

于是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替毕业生向招聘企业发出呼吁,希望企业能多招聘大学应届生,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替政府分忧。但笔者认为,中国应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年年都有,而且矛盾愈加突出。但同时,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也屡屡见诸报端,有企业感叹岗位虽多却招不到工人来做。所以,我们不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全都简单归结于"人多"之上,其中还有更多隐情。

其一,第三产业发展并不需要这么多高层次人才。我们看到很多服务性行业一直苦叹招工难,他们需要的是低层次的服务人员,而应届毕业生虽然所学专业也大多集中于第三产业,但是他们往往向往的是第三产业的高端职位。与我国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存在较大缺口不同,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都低于1,本科只有0.85,呈现出明显的劳动力过剩。"高不成,低不就"是应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之关键所在。

其二,企业用人呈现"快餐文化"。虽然某高校校长呼吁企业多招大学应届毕业生。但不少企业在用人方面则喜欢选择"快餐文化"。大多数企业不喜欢招应届生,其主要原因是,在招入应届生后,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等培养两三年后,刚刚用得上手时,不少人就选择了辞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宁愿多花钱去挖人,也不愿意去培养应届生。

其三,多数人对于自己的求职方向并不明确,并非"想做一份怎样的工作",而是"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去年毕业的一名应届生说,自己是学习文学类专业的,毕业后在超市工作,现在想找一份行政管理类的工作。但是行政管理要做什么,需要怎样的条件,他却一问三不知,只是想自己在这方面试试。试想连求职目标都没有,就业只是想去碰碰运气,看看有无好工作,那就业的希望自然十分渺茫。

其四,很多高校所学专业对接性差也是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供给不符合市场的需要,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跟市场需求对不上。有一些专业的设置可能在市场上根本没有这个需求。比如说文字、历史类专业,最终很多人只能去从事文员、销售等职位。一位毕业生家长曾叹道,前几年孩子上大学时,这个专业还很热门,被单位一抢而光,现在就算跑遍人才市场也没人要了。所以高校校长们与其希望招聘单位吸纳大学生就业,倒不如反醒一下,如何将自己设置的专业与社会需求对上口。

任何一届政府,面对727万应届生就业大潮,外加上每年进城务工农民就业问题,都会感到头痛,尤其是今年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阵痛期,经济的下滑必然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减少。我们的高校和毕业生们是否也曾反思,能不能先从农民工的工作开始,这将更好的在基层锻炼自己;能不能确定了自己想要找一份怎样的工作,然后再去人材市场,而不是光去碰运气;能不能让高校推出与市场需求对接的专业,让学生理论知识提升的同时,动手能力也同步上升。所以"人多"并非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唯一症结,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posted @ 2014-02-26 14:02  瓏曦  阅读(17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