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觉静坐

  “超觉静坐”是训练情绪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西方心理学家从东方传统修练术中提练的一套方法。笔者从初中开始迷恋武术和气功,经常打坐,练“小周天”、“禅坐”、“入定”之类的“功夫”。当时被那些夸张的宣传所迷惑,认为这样便能练出“神功”,发放外气,直到被司马南一本《神功内幕》破除了所有这些幻想为止。

  但是这些练习本身并没有浪费。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找到有关这些修练术的科学论断。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价值又是什么。所有宗教中的此类修练方法其实都是情绪调节技术。不过古人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为了增加此类方法的权威性和神秘性,便要求练习者观想本门本派的宗教形象,甚至以产生有宗教色彩的幻觉为修练目标。心理学家将这类技术大大简化,形成了“超觉静坐”这门情绪控制技术。笔者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一词来源于印度瑜珈术。改革开放以前,印度和日本在世界上代表着“东方文化”。如果不是中国自我封闭三十年,恐怕西方心理学就会直接用“气功”一词来为这种技术取名,因为它要达到的身心状态近似于气功中的“坐忘”。

  超觉静坐剔除了各种宗教修练中的神秘色彩,比如可以练出神奇功夫,或者可以“与神合而为一”等等。只保留了两个基本点,一是放松身体,二是在此基础上令情绪平静下来。实际上,这两者是层次上递进的一回事,因为情绪本来就是我们对身体状态的一种体验。激烈运行使我们内心激动,身体放松则使我们平静。

  练习超觉静坐要选择安静的环境。如果不能远离闹市,最好也别选临街的房子。屋子里不要有刺激性气味,通风要良好。另外要选择不受打扰的时间。饱食、饮酒后不要马上练习,那种情况下就是练习也没有什么效果,体内刺激时时在打扰你。练习时要穿宽松的衣服,如果有腰带、手表、手饰之类也要松开或者解下。总之,尽可能不让身体任何一个部分的绷紧,或者感受外部刺激。

  超觉静坐的一般姿势是盘膝坐下,双手放在膝上。这需要一定的柔韧性。身体不便的朋友也可以选择“长跪”——即跪在床或者垫子上,臀部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如果身体衰弱,不适应盘坐或长跪,也可以呈大字形仰面躺下。佛教密宗里有个“大摊尸法”,便是让身体摆成大字形躺在地上,意想自己从高处摔落在这里,身体四分五裂,无法动弹。这也是一个放松的方式。不过躺着练习容易睡着,而超觉静坐虽然也要求无欲无想,但必须精神集中,不等于睡觉。

  然后,练习者闭上眼睛,这样便隔断了百分之八十的信息输入渠道。有些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感觉屏蔽法”:双手十指伸出,两侧大姆指塞住耳朵,中指盖住眼皮。不过这样作手臂容易疲劳。

  在某些心理学实验室里,有完备的感觉剥夺实验设备:护目镜挡眼,棉手套和卡片纸护腕剥夺手指感觉,特制的“U形枕头”挡住耳朵。后来甚至发展到用特制的浴缸,将被试泡在温度等于体温的水中,连温度觉也要剥夺。平常个人练习不用搞得这么彻底。只要隔离了视觉和听觉,人体百分之九十五的信息渠道就被封闭了。

  排除外部刺激后,接下来便是调整呼吸。呼吸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生理活动。你可以试试连续猛吸十口气,马上就会觉得心浮气燥。同理,深长稳定的呼吸也是让心情沉静下来的主要方法。中国气功提倡的“腹式呼吸”便是这样一种呼吸法:吸气时让腹部而不是胸部扩张。

  超觉静坐的呼吸以深、长、慢为主。同时,练习者要让自己从头到脚逐渐放松下来。比如,意想有温水从头淋下,逐渐到脚。这样伴随深呼吸,练习者就进入比较深沉的放松状态。

  接下来是调控自己的意识,要让自己脑子尽可能什么都不想。任何观念都附带着情绪色彩。什么也不想,自然就什么情绪也没有了。当然,在清醒状态下人不可能彻底实现这个目标,只是尽可能地去接近这个目标。所以不能强迫自己去“不想”。越是强迫自己什么也不想,越是心浮气燥,杂乱意念越是袭击你的头脑。正确原则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脑子里出现什么念头不要刻意压制,慢慢它们就不存在了。

  情绪放松能力的高低是练出来的。初学者可能怎么也达不到放松。练习一段时间后,几次腹式呼吸就可以进入放松状态。

  接下来,练习者长久地保持这个平静而空寂的状态,时间长度由练习者自己决定。笔者就习惯以半小时左右的超觉静坐代替午睡。对于上班族来说,可以控制的超觉静坐比难以控制的午睡更可以恢复精力。

  熟练以后,练习者还可以在超觉静坐中加入两种观想练习。一个是“惟我观想”,想像世界上除了自己的身体外什么都不存在。这个时候,练习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体内感觉上,体验那些平时从未被注意的内在感觉。

  另一种完全相反,是“无我观想”,想像自己的身体完全融化了、消失了。“我”已经不复存在。作“无我观想”时要闭目但不要封耳,让听觉、嗅觉和触觉灵敏起来,感受四面八方。

  “超觉静坐”的效果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情绪调节术,甚至称得上是最基本的情绪调节术。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系统地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但对自身情绪状态则放任自流。偶尔有一些控制行为,如“制怒”、“忍耐”等等,不仅不系统,而且属于强行压抑,如鲧治水一般。甚至,不少人习惯用恶性刺激,如酒,高分贝的音乐来激发自己的情绪,令它被动地处在兴奋状态。这是对情绪的损伤行为。这些人为兴奋过去后,会沉陷入更深刻的抑郁中。

  情绪调控和长跑一样属于一种技能。以笔者个人的练习体会,超觉静坐易学难精。练习几次后你就会达到动作要求,但要深入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练习下去。如果从早年练气功开始算,笔者断断续续进行此类练习已经二十多年时间,现在即使是在公共汽车上,或者嘈杂的会场里,如果需要,都能在几次深呼吸后让情绪平静下去。

  总之,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是思考出来的,是练习出来的。拥有多少心理学知识也不能直接使你的心理更健康,就象拥有多少医学知识也不能让爱吸烟的医生不得肺病一样。

  有的朋友怕练习这类功法会走火入魔。其实,这是从宗教修练中提练出来的心理保健法,在心理学专业课里就有。当初作为选作的实验内容,学生们可作可不作。我比较喜欢就去学习了。它可以说是去糙粕取精华,和宗教修练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使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冥想。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必须要用一个意想来集中精神的话,在脑子里数“一”就行了。这是个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汇。宗教修练(包括某些气功)之所会走火入魔,是因为强调有宗教色彩的冥想内容。

  练习超觉静坐,许多朋友比较着急。问怎么才有“入静”的捷径。其实,入静和长跑、学外语,或者练五笔字型一样,属于一种技能,不是知道要领就能掌握的。必须经常练习才行。
    另外,许多传统气功和超觉静坐没有本质区别。但它们强调某些宗教,半宗教色彩的冥想。或者宣传能练出“神功”,发“外气”,这是其错误之处。如果把这些剥离,直接练气功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当年我在天津心理卫生中心实习时,大夫们就叫病人练气功,当成一种治疗术。当然,都是“提纯后”的功法。

    笔者比较赞赏大成拳的气功修练。这个武术流派产生于晚清,风格很“现代”。它只要求练习者在站桩时冥想一些美好事物,比如“鸟语花香”、“春风拂面”之类。这些都是普通人的生活体验,不包含宗教色彩。”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口诀我也是从大成拳里学来的。

以上摘自《心灵简札》 ,全文打包可到我的网盘找。

posted @ 2008-02-17 00:36  jetz  阅读(44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